高曰•《彻解红楼》〔15〕
(2017-04-29 08:16:22)
标签:
文化 |
高曰•《彻解红楼》〔15〕
第一回,当癞僧看到甄士隐抱着粉妆玉琢的女儿英莲时,便哭着说:“施主,你把这有命无运,累及爹娘之物抱在怀中作甚?”
“有命无运,累及爹娘”,八个字让畸笏叟感慨万端,接连写下四条批语:
1、八个字屈死多少英雄,屈死多少忠臣孝子,屈死多少仁人志士,屈死多少词客骚人,今又被作者将此一把眼泪,洒与闺阁之中,见得裙钗尚遭逢此数,况天下之男子乎。(甲·1F·JⅢ0050)
2、看他所写开卷之第一个女子,便用此二语以订终身,则知托言寓意之旨。谁谓独寄兴于一“情”字耶?(甲·1F·JⅢ0051)
3、武侯之三分,武穆之二帝,二贤之恨,及今不尽,况今之草芥乎?(甲·1F·JⅢ0052)
4、家国君父,事有大小之殊,其理、其运、其数,则略无差异。知运知数者,则必谅而后叹也。(甲·1F·JⅢ0053)
纵观全书,英莲不过是一个三岁的小女孩,后被人买去的一个丫头而已,畸笏叟为何这样慷慨激昂,议论横生,下如此重笔呢?
这些重批另有所指,具有深邃的,揭秘性的意义。
英莲隐寓谁?一部《红楼梦》众多女子,竟然从他开始。
从上述批语看,此人“命运”不好,一生就“屈死”在“命运”上,由“命运”产生的遗恨,可同诸葛孔明,岳飞相提并论,此恨不一般。
畸笏叟借此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事物运行,是由“其理,其运,其数”决定的。
副册十二人,只显现出英莲一人,此人决非一般人,他是全书的一个关健人物,是起点。辨识“英莲”,是解读《红楼梦》的重要一步。
从《太虚幻境》“薄命司”的副册中看:
只见画着一株桂花,下面有一池沼,其中水涸泥干,莲枯藕败,后面书云:
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
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自从两地生孤木”,两“土”一木,合成一个“桂”字。
谁与“桂”相干呢?一一故太子胤礽。
爱新觉罗·胤礽,生于1674年5月3日,小名保成。母亲是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两岁时被康熙立为皇太子,当了34年太子,1708年9月(康熙47年)被康熙废掉。第二年复立,1712年9月(康熙51年)第二次被废。两次被废都是在九月,九月是桂花残败之时。
如图中的桂花树,池沼中水涸泥干,莲枯藕败。
后改名香菱,“莲”降级为“菱”,“根并何花一茎香”,就是说原本应为“莲”后降级为“菱”。
2017、04、29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