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54@365

(2016-06-02 09:42:49)
标签:

365

《彻解红楼》 〔1

   

    《甲戌本》第一回,畸笏叟有一条眉批说:  

……开卷至此,这一篇楔子又系谁撰?(甲·1F·J003

由此可知《石头记》开头这一段叫《楔子》。

《楔子》原本指“上粗下锐的小木橛,填充器物的空隙使其牢固的木橛、木片等。”后引伸为小说、戏曲开始之前引文,起引起正文的作用。金圣叹解释说:“楔子者,以物出物之谓也。”

《石头记》的《楔子》内涵丰富,是全书的一个总纲,读通《楔子》,有助于读通全书。

《楔子》不同于《红楼梦》的正文,也不同于第一、二回,是一个独立的篇章,相当于一篇《序言》。

第一回中,“一僧一道”反复出现了三次,这个范围内都属于《楔子》。

《楔子》是一篇奇特的《序言》,语焉不详,云遮雾罩,朦朦胧胧,迷迷茫茫,让人不知所云。

下面,让我们一点一点地来解读吧。

 

一、女娲补天遗石

     ━━《楔子》解读(之一)

 

《红楼梦》开篇第一句就说:“原来女娲氏炼石补天之时,……”接着写它所处的位置,大小,以及被女娲遗弃,渴望投胎入世等等。

《红楼梦》为什么开篇就写《女娲补天遗石》?作者有什么用意?

《女娲补天》故事出自西汉·刘安的《淮南子·览冥训》: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

《女娲补天》由历史演变成神话,成为华夏民族的形成的源头,女娲因此成了所有华夏民族心中的女神。《女娲补天》,就是一项为了子孙后代与大自然英勇搏斗的壮举。

 

曹頫选《女娲补天遗石》作为自己的典型形象,有着深刻的涵义。

 

《庄子·齐物论》中,庄子梦中梦见自己化为蝴蝶后,将这个现象称之为“物化”。

《女娲补天遗石》就是曹頫物化后的结果,━━ 一块特殊的石头。

有趣的是,庄子梦中化蝶,只是物化了一次,而曹頫却不停地物化,《红楼梦》中竟然物化了五次,请看:

曹頫 女娲补天遗石 通灵玉 神瑛侍者 贾宝玉 甄宝玉

难怪畸笏叟评论说:“斯亦太过”。

不过,曹頫的每一次物化都有不同的用意,不同的涵义,下面来我们分析他的不同用意,不同涵义。

 

女娲补天遗石

 

“补天遗石”冠以“女娲”二字,是彰显它的来历,──华夏后裔。

今天看,曹姓,当然是汉民族了,但二百多年前却有些含混不清。1721年曹世选被俘后,不久编入清八旗中的《正白旗》,正式成了旗民。曹家的民族属性被掩埋了,说“汉”不汉,说“满”不满。

曹寅时就耿耿于怀,他写《续琵琶》文姬归汉,就是要表明自己的民族归属,曹頫被抄家革职后,决心澄清自己的民族属性,写书时特冠以“女娲”二字.表示曹氏是女娲一系、华夏后裔、炎黄子孙、汉民族成员。

“补天遗石”的主要功能是补天,可是,《红楼梦》中却写它不补天。

正月二十一日,是民俗“天穿节”,天穿了,自然需要补天,正月二十一日是“宝钗”生日,《红楼梦》第二十一回,专写宝钗生日,而此时宝玉则向往“剃度莲台下”,决心不补天,这是曹頫在表示自己不再为《大清》效力,走向决裂。

 

通灵玉

《郑藏本》第十八页有一个怪字,器,写作:“ ”。这里边却大有文章。这个字具有极深的涵义,曹頫落笔时,是下了千斤之力的。它承载的信息量和涵意力达千钧。

雍正五年正月十八日,两淮巡盐噶尔泰向雍正奏称:“访得曹頫年少无才,(雍正朱批:原不成器)遇事畏缩,织造事务交于管家丁汉臣料理。”

“原不成器”,出自雍正皇帝之口,曹頫结局可想而知了。

“原不成器”四字像一座沉重的大山压到了曹頫身上,终身不忘,耿耿于怀。不久,曹頫被革职抄家,一败涂地。

“原不成器”是雍正的定评,也是曹頫败落的因由。

曹頫真的不成器吗?曹寅在世曾预言:“成才在四、三”,“四”指曹頫,曹寅对他很器重。

康熙经过调查后对曹頫也十分器重,1715年,在曹頫十七岁那年钦命为江宁织造。

只有雍正对曹頫看不上眼。

曹頫因此积愤积忧,苦苦思索了许多年,我真的不成器吗?

曹頫将器中的“大”改写成“尤”,谐音“优”,来回应雍正,表明自己是一块鲜明莹洁的美玉,━━“通灵玉”

当历史的车轮驰过若干世纪后,曹頫果成“大器”,一部《红楼梦》,震憾世界,成旷世经典。

 

神瑛侍者

 

赤瑕宫神话中,曹頫再度物化为“神瑛”。

神瑛来历:乾隆十六年,乾隆前往西陵途中的良乡田间发现一块巨石,长三丈,广七尺。此石玲珑、嶙峋,经了解,乃是明代太仆寺少卿米万钟欲从房山移往自己勺园的,中途因受魏忠贤迫害罢官而止,弃于此地。

乾隆遂命运往清漪园(颐和园前身),因石大,不得不破门而入。其母不悦,说:“既败米家,又破我门,其石不祥。”

乾隆却赐名“青芝岫”,御题“神瑛”,“玉秀”。

曹頫在赤瑕宫故事中选用“神瑛”,取其“败石”之意,尽情发挥其败石作用,大败《清》王朝。

 

贾宝玉

 

是五次物化的核心,是《红楼梦》中的主人公,他在《红楼梦》中的表现一言难尽,稍后详解。

 

甄宝玉

 

第十八回,元妃省亲点了一出戏,是《仙缘》,《仙縁》是《邯郸梦》中的一场。

脂砚斋在此批道:

《邯郸梦》中,伏甄宝玉送玉。(列·18F·Z0129

“甄宝玉送玉”,让人百思不得其解,脂砚斋还说:

所点之戏剧伏四事,乃通部书之大过节、大关键。(列·18F·Z0130)

既然是“大过节,大关键”可是翻遍全书却找不到送玉情节,为此苦思冥想,反复思忖,开动脑子,上下求索,无奈就是找不到踪影,莫非是在后四十回?

不对!笔者已判断出八十回就是曹頫全本,必在这八十回中。

为此,调整思路,继续搜寻

 “甄宝玉”,是谁?

《红楼梦》中,甄宝玉并没有出场,但有两次提到过他,一次是第二回贾雨村口中;一次是第五十六回,贾宝玉梦中同甄宝玉相会。此回暗示贾宝玉同甄宝玉“同貌同名”。

另外还有三次提到“甄家”:

第七十一回,贾母过八十大寿,甄家送了一架十二扇围屏;

第七十四回,大观园抄检,探春说:“你们今日早起不曾议论甄家,自己家里好好的抄家,果然今日真抄了。”

这里脂砚斋有一批:

  奇极。此日甄家事。(庚·74F·Z2314

第七十五回,王夫人告诉贾母,甄家因何获罪,如今抄没了家产,回京治罪。

还有一批说得明白:

    ……凡写贾宝玉之文,则正为真宝玉传影。(甲·2F·Z0130

细细考究,甄宝玉隐寓就是曹頫。

“送玉”,“玉”是哪一个?“送玉”何意?

“玉”指什么?是指人,还是指物(宝玉佩戴的通灵玉)?高鹗续写的后四十回,当作通灵玉了,谁送的?和尚送的。

笔者认为既然是“大过节,大关键”应该是人。

《红楼梦》中名字带玉的有:宝玉、黛玉、妙玉、红玉、茗玉等。

    反复分析,应该是送黛玉,“玉”是指康熙;“甄宝玉送玉”,是指曹頫为康熙送葬。

根据是什么?

汤显祖的《邯郸梦》是讲吕洞宾下凡度卢生成仙的故事,汤显祖将二人关系看作是一种“仙縁”。

同样,曹頫也把自己同康熙的关系看作是“仙縁”,有批语为证:

宝玉通灵可爱,天生有眼堪穿,万年幸一遇仙缘,……(府·3F·L0065

曹頫七岁有幸见到康熙,十七岁又被康熙做主过继给曹寅,并钦定为江宁织造主事,确实是仙縁。

为什么说:是“通部书之大过节、大关键”?

通部书之大过节、大关键”,那么,“送玉”情节就应该成一条重要线索。

当弄懂了“送玉”含义后,才能看出眉目。“送玉”是曹頫为康熙送别,当然不是简单的送别,曹頫倾注了他的所有情感,表达了他的思念,崇敬,爱戴等真情实感。

主要表现在以下内容中:

第五回,《枉凝眉》;第二十七回,《葬花吟》;第二十八回,《红豆曲》;第三十四回,《手帕诗》;第四十五回,《秋风秋雨夕》;第七十回,《桃花行》;第七十八回,《芙蓉女儿诔》。

五次物化,各有用意,其中既有曹頫一生遭遇的信息,也是《红楼梦》一书的灵魂,脉络,筋骨。

 

20170411

 

 

       21世纪红学构建与展望

 

陈维昭先生的《超越模仿,旨在建构》一文,高瞻远瞩,对21世纪红学方向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他说:“在古典小说研究界,在红学界,寻找未来的研究方向成了学界的共同期望。”

陈维昭先生预言:“21世纪的红学将超越模仿阶段而进入富于独创性的新纪元。”

但是,“21世纪的红学方向”,到底是什么,如何具体表述?

陈维昭先生谈到“21世纪的红学方向”时,着重参照了宁宗一教授“回归文本”的观点,并阐明:“回归文本实质上也就是‘文献、文本、和文化的融通与创新呼唤着新的组合。”

接着是对研究者的期望和要求:“他(她)在考证学、文艺学、美学和价值学等方面必须具有丰富的修养和实践。”

笔者经过几年的《红楼梦》研究,切实体会到陈先生《超越模仿,旨在建构》一文的重要,犹如茫茫红学海洋中的一座灯塔,为我们指明了红学前进的方向。

陈维昭先生是红学界著名的资深理论家,他的话具有提纲挈领般的指导意义。

笔者根据这几年解读《红楼梦》的探索,斗胆草拟了一份《21世纪红学》构思方案,以供参考。

 

21世纪红学》构思

 

一、更新立场,──坚持唯物解读,摈弃唯心解读

 

回眸20世纪红学,基本上是唯心解读占主导,请看三大派功过;

 

1、  索隐派

方向正确,但人物隐寓大都凭个人认识决定,随意链接。

如“宝玉”隐寓,乾隆等认为隐寓纳兰性德;蔡元培认为隐寓胤礽;土默热认为隐寓洪昇……

又如林黛玉:

王梦阮、沈瓶庵认为隐寓董小宛;蔡元培认为隐寓朱竹垞;霍国玪、紫军认为隐寓竺香玉;葭水认为隐寓叶小鸾:禇丽婷认为隐寓年贵妃……

再如薛宝钗:

蔡元培认为隐寓高江村;孔祥贤认为隐寓李玉钗;还有学者认为隐寓柳如是,屈慧兰等。

蔡元培等的“本事相类”,“遗事相证”,“姓名相关”法,明显的依据不足,证据乏力,给人以“牵强附会”的感觉,无形中陷入了唯心解读泥潭。

 

2、  考证派

考证法,是研红最重要的方法,看出《红楼梦》中的自传成份,是胡适对红学的重大贡献,但,确定为曹雪芹(霑)自传,却是张冠李戴,从而,使胡适及他的弟子们都陷进了唯心解读的泥潭。

第一,不符合事实真相;第二,说曹雪芹(霑)是作者,缺乏坚实有力的证据;第三,从全书的解读来看,难以自圆其说。

自传说是对的,但是谁的自传,由于考证“结果”错误,使“考证派”从此陷入唯心解读深渊,不可自拔。

事实上应该是曹頫的自传,而不是曹雪芹(霑)的自传。

考证派误在谁是作者的问题上。

 

    3、文本派

    该派从诞生起就一直滚在唯心解读的泥潭中,只重表面,不看实质,还深深地陷在形而上学之中。

该派的两大重要成果(一)、作者是曹雪芹,(二)、《红楼梦》是小说。是红学发展的两个重大障碍。

21世纪红学要发展,首先须要清除这两大障碍。

 

二、选择好新切入点,

 

《红楼梦》宛如一座神秘的迷宫,找不到“生门”,就走不出迷宫。

《红楼梦》的作者问题,已到了必须解决的地步,作者问题不解决,《红楼梦》的研究将无法进行下去。

这里不仅关系到是谁的自传问题,更重要是关系到《红楼梦》的准确解读问题。

因此,21世纪红学首先要解决的是:《红楼梦》的作者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红学将寸步难行。

 

三、确立一个新观念,── 一书二读

 

《红楼梦》是一部正、反两读的书,这是客观实际,必须承认,必须正视。

第十二回,形象地展现了书的两面,正面,反面。

《王府本》第五十四回有一条重要批语说:

……是作者借他人酒杯消自己傀儡,画一幅行乐图,铸一面菱花镜,为全部縂评。(府·54F·L0712

曹頫借立松轩明白地告诉人们,他的书是:“一面菱花镜”,有正有反,正面写“女儿”们的荣华富贵,反面写“大清”灭亡。

 

四、选择一个新视角,一一巨眼看红楼

 

“巨眼”看红楼,是作者的提示和要求,是解读《红楼梦》必须遵循的法则,而“文本派”的俗眼读法,则是背道而驰。

 

五、摸索出一条解读的新途径

 

这条新途径,就是五“破解”。

1、破解作者的“立意本旨”; 2、破解《红楼梦》的“内在结构”; 3、破解《红楼梦》的“写作秘法”; 4、破解《红楼梦》的“奇异文笔”; 5、破解作者的“著书策略”。

没有五破解,就打不破“濛头瓮”。

 

六、摸索解读《红楼梦要》的新方法

 

宁宗一教授“回归文本”的观点阐明:“‘文献、文本、和文化的融通与创新呼唤着新的组合。”

具体而言,就是:清史、曹史、文本、批语、文献典籍五融合。

 

七、确定新的主攻方向

 

陈维昭先生说:“我始终主张红学研究要明确主攻方向,要加强主力攻坚,……

说得太好了,没有主攻方向,四处出击,遍地开花,让人永远走不出迷茫。

但主攻文方向是什么?我认为,应该是:准确地科学地彻底地全面地解读《红楼梦》。

《红楼梦》不能准确地科学地彻底地全面地解读,任何其他研究都无从谈起,这是一个基础工程。

 

八、揭开研红的新法,──自我诠释法。

 

当我们弄明白《红楼梦》的作者、批者都是曹頫后,书和批语之间的关系就是锁、钥关系,也就是曹頫的自我诠释。

因此,研究曹頫的诠释艺术就成了一个新的课题。

凡解必有证据,杜绝任何猜想,推测。

这就是:凡言必证,凡证必据,凡据必验。

 

总之,以上就是我的《21世纪红学方向建构方案》,是否合适,尚不得而知。我的《高曰解红楼》就是一次初步尝试,愿与所有红学家一同努力建构。

 

21世纪红学》展望

 

一、《21世纪红学》将终结18──20世纪索隐、考证、文本等各派的主观、唯心解读,走上正确的客观、唯物解读新轨道。

二、《21世纪红学》将采用新立场,新观念,新视角,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径,新的切入点,开创新的研红局面。

三、《21世纪红学》将挑战“作者是谁”,“批者身份”,“红楼真谛”三大难题,努力攻坚,以此突破红学瓶颈,更新出困境。

四、《21世纪红学》将正本清源,彻底澄清关于红学的所有公案,迷案,疑案……。

五、21世纪红学》将使关于《红楼梦》的文献,文本,文化三者的机的结合起来,天衣无缝。

六、《21世纪红学》将为二百多年的《红楼梦》研究提供一份准确的、彻底的、科学的、全面的答卷。

 

201662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