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实验报告

(2016-09-23 08:09:30)
标签:

教育

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实验报告

单位:天津市蓟县杨津庄镇六道街中心小学

作者:刘月红

随着教育实践的发展,人们对在小学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认识已日渐统一。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尤其是农村小学生),是构建现代德育体系,提高德育科学性和实效性的需要[1]。社会生活的需要,推动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逐步得到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的需要呼唤着心理健康教育的完善与提升。在实践过程中的一些模糊认识与舆论偏差也迫切要求对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大胆的实践探索、反思与正确的理论。

一、    实验课题的提出

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与个性发展,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人们过多偏重学生的智育发展,而忽略了学生的个性与心理的健康与发展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促进学生活泼健康发展的前提[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要求学校要“通过多种方法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开展“心理教育的实验研究”,正是适应当前教育改革形势,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当前,农村尤其是贫困农村的社会问题比较多,一些消极因素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应当引起我们的特别关注[3]我校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了“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实验课题。

二、实验内容

1、帮助学生初步了解自己的精神世界,正确认识自我;

2、培养学生活泼乐观、向上的品质,逐步学会自我评价、自我调节、自我控制;

3、培养学生与人交往、合作能力,学会关心他人。

4、进行人际关系指导,及处理方式与行为方式,侧重培养学生正确的友谊感和集体主义观念;

5、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包括学习习惯、生活习惯、文明礼貌习惯及卫生习惯等。

三、实验基本思想及目标

(一)实验的指导思想:

以素质教育的理论为指导,以培养学生的心理和完善的人格为目标,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坚持以人为本,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组织实施教学活动,为此,我们确立了《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研究课题,明确了教育内容、途径及实验的程序。

(二)实验的目标:

课题实验力争达到以下目标:

1、教育学生认识自己,提高他们自立、自律、自省、自控的能力;

2、保护学生心理健康,促进学生人格健全发展;

3、逐步探索本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途径及方法;

4、总结心理教育的实践经验,探索素质教育的基本规律。

四、实验的原则与抓手: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攻心”的艺术,学生要向指导者敞开心扉,就要对指导者有充分的信任感。这是心理健康教育区别于其他教育的标志之一[4]。教师要根据教育对象的特点、接受能力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为学生安排心理知识教育,通俗地讲解心理知识,引导学生把这些实用的知识充实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为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行为奠定认识的基础。

心理指导在考虑学生一般心理规律的同时,要重视对个别心理问题的指导帮助。在心理指导过程中,只有学生把心里话向老师倾谈,才能进行有效的指导。教师要经常向学生宣传这一原则,以使学生遇到无法解决的难题时能向心理指导老师求助。

教师对学生的教育要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心理健康教育使用的教材选择要适度,要选择适合农村小学学生实际的内容为教材。二是心理教育的知识传授要适度,防止用大量的心理学术语生硬施教,要力求内容通俗易懂。三是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力要有适度的估计,其教育影响力是有限定性的。

五、实验的过程

心理健康教育是通过对受教育者进行系统的心理辅导,使之能认识、控制、发展自己,使受教育者能在生活、学习、前途等问题上取得适应性,最终达到心理健康的教育。

从学校教育的角度,对中小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要通过途径进行:

⒈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普及心理知识,在学科教学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指导。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渠道,也是心理教育的主要阵地。全体教师要有心理教育的意识和能力,要求教师在备课中对每节课要有明确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目标,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心理需求,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因材施教。要有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或心理素质培养的新方法、新途径,让学生在课堂中学得用心、玩得开心。

2、设立心理咨询室,心事信箱,定期调查问卷,组织教师学习心理咨询方面的知识,并对个别学生进行咨询指导。学校一名一年级学生父母都有严重的脑部疾病,只有爷爷一人在卖力的干活,抚养他,由于家庭原因自卑、行为习惯较差,在调查问卷之中发现其问题,及时沟通,与家长及时联系帮助其怎样交流和学习,制定近期目标,通过一个阶段,该生现在在学习上树立了自信心,感受到来自老师学生的关爱,并不断在各个方便进步着。

3、把心理健康教育和班会教育的其他内容结合起来,使班会内容更加充实,又有利于解决学生的心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由于学生个人身体状况、学业、人际关系和环境等的影响,学生的情绪也在变化,难免会产生一些不良情绪,这些不良情绪若不能及时化解或排除,势必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严重的将会发展为疾病。另外,研究表明,一个人情绪愉快、乐观会产生增力作用,可以大大提高人的学习、工作效率。反之,则产生减力作用,降低学习、工作效率。因此,班主任在工作认真观察每一个学生的情绪变化,及时找学生谈心,因势利导,对症下药,及时疏导,并根据学生不同时期心理变化的要求,开展不同形式的主体教育活动。例如,四年级一班学生有10%的学生是离异单亲家庭,在课上精神不集中,在课下独自行走,不与其他同学交流,在此基础上,班里举办“爸爸妈妈我想对你说”主题班会,由学生自己把内心的真实的想法说出来,说出自己的渴望,班里的父母全都泪如雨下,当时就有一对想离婚的家庭,又重新的生活在一起,同时解开心结。

为了增强学生自信、自强的意识。学校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经常组织进行各种能力的竞赛活动,如“诗歌朗诵会”、“故事讲演”、“趣味运动会”、“校园艺术节”等活动。以增强学校集体对学生的吸引力。在此基础上班主任向学生提出了学习总目标及全班近期奋斗的具体目标和要求。为了实现奋斗目标,每个学生都不断激励自己,摆脱一些心理上的障碍,去体验成功的愉悦。

4、利用学校宣传条件进行多种方式的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如:专题讲座,广播、板报等,良好的校风、班风、学风、教风,以及积极向上的舆论有利于学生身心的成长,是对学生潜在的教育课程。

建立良好的校风目标,首先在师生中开展了班风、学什么样的校风的讨论,然后确定了具有感召力的校风目标“活泼俭朴、勤奋守纪、尊师爱友”。在学生中广泛开展“自强、自信、我是优秀小学生”的主题系列活动,以促进校风目标的实现。

六、实验的结论:

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全校的研究气氛特别浓厚,大家把《教育心理学》、《儿童发展心理学》等书作为自己的必读书,并经常在一起交流学习心得。

1、通过课题实验,转变教育观念,促进了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2、在探索素质教育的办学思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基本途径上提供了重要启示。

A、教育必须依靠学生主体,发展和完善学生主体,通过培养认识社会和改造社会的主体来促进社会的发展。

B、教育内容必须与生活相联系,注重学生的实践锻炼。

C、课题实验和课程改革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不仅提高了学生对心理健康的正确认识,更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尤其是提高农村小学生的学习适应性:学习目的更加明确,端正了学习态度,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技能有了明显提高,大大提高了学习效果。

经过实验,学校学生都明确了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学生们对习惯培养也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但对于农村小学学校的心理现象是十分复杂的,问题还会出现,我们将按着学校课题实验的工作思路,继续探索,总结出一套适合本地学生特点的形之有效的教育方法。

参考文献

[1] 余玉莲.如何当好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导师[J].基础教育研究2011, (08)49-51

[2] 沙依然·马买.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新课程(小学)2015, (10)195

[3] 杜清国.浅谈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2009, (Z2)49-50

[4]郑日昌、刘视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M].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