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作为传播观点思想、知识信息、价值和情感的重要空间,已逐步成为现代人生活方式之一,它是知识和艺术民主化的共享空间,给予每个人相同的机会去获取,去体验。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713/8ffcca9d6cf040b4810856bc5daf73e2.jpeg
如何让展馆“活起来”?
   
 
博物馆展览设计,则不同于艺术创作、艺术设计、环境设计等,它是基于传播学、教育学,以展示科学研究成果为基础,结合视觉化的诠释方式,运用新技术创造而出的知识平台,使知识、文物、艺术“活起来”。
一种既能激发观众兴趣又能解释资源意义的情感和思想的交流过程。
   
   用老百姓的话讲,就是务必要让观众看得懂,觉得有意思从而升华到一种思考。因此实现这种“对话”,无疑是馆方、策划人和设计者,在建馆和布展初衷中终最看重的一个需求。
https://image.135editor.com/files/users/517/5176518/201907/KS6kjRU7_wOza.png
   
 
实现“对话”的桥梁,除了展柜图文视频这种常规展示外,又有哪种方式能让不经常去博物馆的公众喜爱呢?那无疑是艺术场景了,它为吸引业余观众,引导他们自由解读藏品,了解不同文化打开了一扇窗。也正因如此,在大量的实践验证后,场景在世界各地各类博物馆中得到迅速传播、效仿和发展。
     
如今已成为陈列中最为常见、有效的一种表现手段。“融物于景”的艺术手法,
经过数十年的感官检验被观众和展方重视,已然成为文博展览界乃至新艺术媒介中的大趋势。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713/59102ad4efd64a2a874a89f1079b657d.jpeg
   
 
 场景艺术在博物馆中的运用,可至追溯至十九纪初伦敦的威廉布洛克的博物馆,以“原地群居”的陈列方式模拟了“非洲哺乳动物群”的状态(如上图)。
   
 
 这些早期的场景已经表现出了非常成熟的理念和想法,给展品创造一种“具有写实氛围”的背景环境,强调一种氛围的营造,改变了以往孤立地看待“物”或者平面地看待“事”的传统观念,让展品间建立起一种相互关系,使观众产生一种“异时空”或“异文化”的体验。
   
 
 此后的各类场景,迅速发展并成为博物馆的主流立体透视场景(半景画),都是从这一类型中演变而成的。此后,经过场景技术与形式不断发展,开始大量应用于国内外的博物馆、纪念馆、艺术馆、水族馆,同时,也被应用于党史馆、村史馆等室外空间。
   
 
 一些经典的场景,不仅是一种辅助陈列手段,由于其本身科学性、艺术性和技术性的完美统一,也成为了一种永久性藏品,构成了博物馆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全世界博物馆的发展进步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713/00194984ede84de697d9b87b3a59dd8a.jpeg
   
 
瀚海域达以坚守置景行业二十多年的一名卫士身份来说,要研究场景,首先将其置于更大的综合体——各类展馆和陈列中进行思考。
     
 始终将场景作为博物馆和各类陈列的一个有机组成看待,从认识到场景与其内在的一致性,从博物馆、陈列馆以及观众的视角出发加以思考,才能明晰场景对于博物馆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http://image.135editor.com/files/users/517/5176518/201905/CYv7Dxh7_pFGm.jpg
   
 其次要明晰场景艺术的手段和方式及其效果,其中模型、沙盘、景箱、半景壁画、雕塑、蜡像等····均为场景艺术手段,而现代科技的突发猛进,又为场景艺术增添了幻影成像、声光电合成技术、仿真复原、虚拟成像以及观众可参与装置等。
这些艺术手段:
一是可以补充文物标本不足,
二是弥补文物标本叙事和阐释能力不强的缺陷,
三是增强展览的通俗性、观赏性、趣味性和体验性。
http://image.135editor.com/files/users/517/5176518/201905/K4ByIe8F_mG8P.jpg
   
 
 再次还要通晓,每一个场景都旨在营造一种空间景象,这些景象或是存在于过去,或是存在于偏远地区,亦或只是一种与回忆和情感有关的意象组合,旨在向观众进行“解释“,使观众建立起对客观知识的认知,对观众进行“引导”,使观众能建立起一种良性的价值评价体系。
这一体验过程,不是单纯的单向信息输送和知识灌输,而是利用观众的记忆和经验,在观众意识中发生一个“匹配”和“唤起”的过程,以此达到博物馆教育的目的。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713/f663f9dd919745d292b79a3eb94ba06d.jpeg
   
   纵观国内的文博展馆行业,依不确定统计,场景艺术手法的运用,静观文博展示圈内的现状,场景艺术目前仍存在着展示内容演绎平庸,展品设计和制作粗糙等问题。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713/ac6b71a0ec8e44baba80d90522cdc72c.jpeg
     
 瀚海域达在制作和创作场景的同时,不仅贯穿“功能第一”更多的与知识性、科学性、真实性、趣味性、美观性共生原则,坚守设计和制作的精巧富有吸引力,经得住时间的推敲。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713/897e9e19cc194ba2b66c947f05a49194.jpeg
   
 
瀚海域达通过匠人们的高超手艺,跨越历史和地域,用立体多姿的造型设计,丰富细腻的质感表现,一改“无表情”的背景空间,实现了展品到展场的飞跃,使空间洋溢着生活气息和艺术张力时,它就完成了远程信息传输的空间模拟。https://image.135editor.com/files/users/517/5176518/201909/82RrHVYf_ywhF.jpg
   
 
 而对于未来,小编更是充满信心,艺术场景逐渐被运用至美术馆、艺术馆、公共类空间,在这些现代化展示空间中,场景被赋予了更加宽泛和生动的含义。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713/16290f61b017490faf69862f8d82cc2a.jpeg
   
 
强调人对展示空间的切实感受,注重人的情感需要,把握着参观者在移动过程中心情的变化,展示空间的真谛在“以人为本”,强调空间、人、时间之间的对话,在空间和参与者情感之间搭建一座无形的桥梁,走向一种开放和交流的境地,使展示空间变成一种体验空间。
https://image.135editor.com/files/users/517/5176518/201909/EG22twgn_hCGW.jpg公众号ID:
hhydbj扫码关注最新动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