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文化衍生品是如何被设计出来的?——以中国国家博物馆“灵龙香台”为例

(2017-05-08 14:32:21)
标签:

文化衍生品

博物馆衍生品

分类: 场景复原

中华文明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反复凝聚、不断升华,培育了伟大的民族精神,形成了强大的民族凝聚力,这些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不应仅存放在博物馆中供人瞻仰、祭拜,更应该以不同形式的产品融入到当代人的生活当中,通过在日常生活中的不断使用,逐渐认识、体会中国文化,培养对文化的感情,从而最终形成对文化的自发认可与接受,达到对文化的继承与传播。

  博物馆的文化衍生品即是这样一类具有博物馆文化元素和特点的特殊商品。一方面承载着与博物馆相关的历史文化信息,宣传、推广了博物馆的文化;另一方面,同时又满足了群众精神文化的需求。对于这类产品研发的要求不仅是要依托馆藏文物所承载的历史价值、审美价值和文化价值,更重要的是必须能通过设计将传统文化融入到现代生活中,实现对文化的继承与传播

  如果我们把纯艺术归类为形而上即所谓的“道”,实用工具归为形而下即所谓“器”,那么文化衍生品应介于二者之间而更倾向于“道”的位置。这是因为文化衍生品的设计初衷既是在更多的创造精神层面的内容,同时要与生活用品相结合兼备“器”的功能。其设计需要从文化内涵、具象造型、实用功能等多个方面统筹考虑。其中两点尤其值得关注:一是要选取恰当的文物元素加以合理的运用;二是产品要符合当代人的精神文化需求,具有时代特征。作为设计者,首先要考虑如何将传统文化融入到现代生活中,并能以适合的具象表现形式表达出来,研发出既能承载传统文化,又能适应现代人的文化生活与审美习惯,在宣传正能量的同时给予人启迪的现代文化产品。

  在此,笔者以中国国家博物馆文化衍生品“灵龙香台”为例,对文化衍生品的研发加以探讨。

  “灵龙香台”,是以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珍品“红山玉龙”基础,设计研发出来的一款香台。

  文化衍生品设计元素的选取应本着文物价值、艺术价值、社会价值等原则严格筛选。一方面要保证选取的元素具有一定的历史学术价值,同时又要具备艺术审美价值,在社会上具备正能量,且具有广泛的认知度。这样才能确保未来开发出的产品能够在多个层面被认可,从而将产品的受众群最大化。

  “红山玉龙”造型质朴、简洁,雕琢精美,同时也是出现较早的具象龙的形象,具有相当高的艺术价值和广泛的知名度,被誉为“中华第一龙”。完全符合香台尽可能简化的设计定位。

  作为一件现代产品其实可以被赋予各类实用功能,但这其中总有一些略显牵强,或是感觉设计含量不高,经过反复的研究与比较,最终决定将传统的龙文化与香文化结合,以玉龙形态为产品主要造型,香具作为产品的功能形式,在继承了红山玉龙文物元素的符号的同时又赋予其香插和导烟的功能,造型贴近现代人对简洁的要求。为达到极简化效果,产品的色彩确定为中国传统阴阳学中黑与白的简单配色,考虑到市场销售和满足更多消费者的因素,又加入了亮金色作为局部点缀。最终完成了圆形和舟形两件产品设计初稿。圆形香具专为盘香、锥香和香篆设计,香燃烧过程在香盒内部进行,烟气通过龙嘴部导出,冉冉升起,使人能仔细欣赏香烟优雅的飘散形态;舟形香具为直线香设计,龙嘴为插孔,波浪状底盘承接香灰,底座具有储物功能,可放置简单的香器。

  博物馆衍生品的命名多以“文物名+功能名”组合成产品名称。这件产品的命名则更注重突出产品所承载的文化内涵,提取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在《陋室铭》中的诗句:“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精简其“灵龙”二字作为产品的名称。《陋室铭》被收录在“义务教育课程教科书”中,受过中等教育的人对这篇文章都不会陌生,诗句有着广泛的社会知名度。文章中所表达的高洁傲岸的节操,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正是中国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优秀的文化衍生产品不仅表现在外观造型及功能上,而更应该突出对文化内涵的表达。以舟形香台为例:白色承灰盘特意设计得很薄并带有起伏的波浪,象征一洼浅水,在浅水中暂且栖身的一条金色灵龙昂首向天,仿佛正准备腾空而起,飞翔于云端,让人联想到“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的诗句。焚香时,香灰自然洒落在波浪形承灰盘中,由于表面光洁度高且对香灰的洒落形态进行过合理的设计,使得在波峰上的香灰会自然滑落积存于波谷,以此来隐喻人生的起伏跌宕,在人生高点时并不容易有所积累,反而更容易陷入自以为是的招摇状态,在低谷中才更懂得积累,从而迎来人生的下一次高峰,蕴含了“水满则溢,月盈则缺”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一枝香比作人的一生,从点燃的那一刻起直至最终熄灭,每枝香、每个人的归宿仿佛都是相同的,香虽已逝,但每支香的香灰痕迹却无一重复,这是作品对于人生价值观的探讨。

  对于文化共性的培养一定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润物细无声的过程,绝对不能大干快上。通过在文化衍生品中运用多种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并兼顾现代产品的实用功能与审美功能,在继承传统文化“形”的同时挖掘出称之为“神”的文化内涵,通过这种形神兼备的文化衍生品不仅对传统文化进行了含蓄的表达并以商品的形式进行了传播,产品中所蕴涵的文化与人文信息很值得在使用过程中细细品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