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望隶书16幅

分类: 书法 |
http://s2/mw690/006893E3zy7pPtklgelf1&690
http://s7/mw690/006893E3zy7pPtkYCXA06&690
http://s2/mw690/006893E3zy7pPtl86ml31&690
http://s4/mw690/006893E3zy7pPtlxZ0T13&690
http://s5/mw690/006893E3zy7pPtlWA4sc4&690
http://s6/mw690/006893E3zy7pPtmi1GRd5&690
http://s6/mw690/006893E3zy7pPtmPEr395&690
http://s6/mw690/006893E3zy7pPtmWM8lf5&690
http://s4/mw690/006893E3zy7pPtnf1NVb3&690
http://s11/mw690/006893E3zy7pPtnKY54ca&690
http://s3/mw690/006893E3zy7pPtnTNWW62&690
http://s6/mw690/006893E3zy7pPtoiiUt85&690
http://s15/mw690/006893E3zy7pPtoRVeece&690
http://s1/mw690/006893E3zy7pPtp1Xzyb0&690
http://s15/mw690/006893E3zy7pPtppdxAbe&690
龚望(1914-2001)字作家、迂公,号沙曲散人,天津市人。学识渊博,于经史、金石、诗词、训诂多有研究,嗜文物,精鉴赏。擅长书法,诸体皆能,尤精于于隶书。初从《张迁碑》入手,继涉<曹全碑>、《礼器碑》、《封龙山颂》、《开通褒斜道石刻》、《莱子侯刻石》、《朱君长题字》等碑刻,尤好摹《石门颂》,能遵法而入,破法而出,书作体势放纵,变化多端,波磔尤见功力,毫芒衄挫,行止有度,融篆、隶于一体,刚柔相济,自成一格。作品多次入选国内外重大书法展览及在报刊发表,并为博物馆、纪念馆收藏或被刻碑,有的被收入多种书法作品专集。生前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天津市文史研究馆特邀馆员。
先生家学渊源,幼承庭训。早年就读天津国学研究社和崇化学会,从李宾忱、章式之、先生家学渊源,幼承庭训。早年就读天津国学研究社和崇化学会,从李宾忱、章式之、陈哲甫、陈翯洲诸先生游。于经史、金石、训诂、诗文、佛学、书法皆有很深的造诣。曾任天津教育史编撰处编撰,执教于崇化学会,终生致力于教育事业,培养众多人才。治学之暇,于古人书迹博搜遍览,出入群碑,深造有得,善以鸡颖作隶属,自称一家。
先生嗜文物、精鉴赏,收藏金石玉陶、碑贴书画甚富。崇敬乡贤,重视乡邦文脉传承,曾梓行《欲起竹间楼文集》、《梅树君先生年谱》、《刚训斋集》、《李叔同印存》。著作有《龚望临汉石门颂》、《龚望书法集》、《龚望隶属楹联集》、《迂公印存》、《四宁草堂杂撰》等。
龚望先生与他“心迹双清”的佛法证见龚望先生1914年生于天津,又名望宾,字作家,一字大迂,别署迂公,号沙曲散人,别号无漏居士,斋号“四宁草堂”,意取傅山论书句“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真率毋安排。”他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天津分会副主席,中国书协会员,天津市佛教协会名誉会长,天津居土林林长,天津李叔同研究会顾问。其家世为书香门第,有深厚的家学渊源,自幼读书临池,遍览家中富藏之碑帖字画,后人国学研究社,崇化学会研习国学,书法深受传统文化熏陶。
1947年,老先生的家父仙逝。也许是机缘已到,从那时起先生与“佛”结缘。他说:“部部佛经,皆是劝人行善的知识。以做人为本,以做善事为基。”他认为:“多读经是好事,问题是读了能不能对自己有用、有益处,能不能对社会、对世人有用、有益处。我年轻时喜读佛经经典,现在老朽了,只注重佛学中乐善行善的本旨,佛学的善门常开,行善不容易啊。”
龚望老先生就是这样弘扬了佛家的世间法,佛无处不在,佛就在心中。这也体现在他的学识见地和他的艺术品德上。他认为“欲高书品先高人品”。他淡泊名利,对于自己极高的书法造诣看得很淡,说:“古人就没拿写一笔好字当回事,可以说人人都会。试看汉人字迹,由庙堂以至于民间,随便一写,就有他的风格,就有耐人寻味的地方。古人看这事,太普通了,没有什么可贵重的。”对于有人求字,先生极乐意相送,他认为这是赐予自己的机缘。相送之后还常附一声真诚的谢意。
“心迹双清”,这是老先生在晚年所题,先生书此以“自遣”,实为“自白。。先生一生勇猛精进,严于自律,实践了“双清。,画出了“朗如日月清如水镜”的洁白心迹。
龚望老居士弘法利生善举小纪
1947年,为了复兴扩建大悲禅院,近代高僧侦虚法师应天津佛教界诸善知识约请主持重修大雄宝殿。不料开工时,突有社会局来人干涉,言未起照。侠虚法师就委托龚望先生到社会局办理,手续顺利办妥,很快施工建成。
弘一法师李叔同是生于天津长于天津的高僧大德,在海内外受到广大僧俗的尊敬和赞扬。弘一法师圆寂后,作为他的故里天津,却没有纪念的活动和遗迹保存,实为一憾事。龚望先生长久仰慕法师的德慧,1956年建议住持惠文法师在大悲院内设弘一法师纪念堂。其后,龚老先生主动捐赠藏品,亲自与八方联络、呕心沥血、亲自征集,终使藏有十分丰富弥足珍贵弘祖遗物遗墨的弘一法师纪念堂诞生。但开放未满十年,即遭“文革”劫难,全部展品损失殆尽。1984年在天津市佛教第四次代表会议上,龚老建议恢复弘一法师纪念堂,代表欢喜赞叹,积极响应,龚老发心广大,慷慨布施展品,亲为题写匾额“弘一法师纪念堂”。天津市佛教协会积极运作,戮力同心,共襄善举1984年作品在第二届全国书法篆刻大展获奖,1985年建堂功德圆满。该堂成为加强海内外佛教界交流、促进中外友谊、众多弘一法师学人寻根问祖的津梁。
1988年,天津市佛教协会副会长严六符老居士和龚老发心恢复天津佛教居士林。于是上书市政府要求落实宗教政策,得到批准。龚老身为表率,慷慨解囊,布施净资,并为居土林立下了“只须往里倒水,不得往外淘水。的良好林风。众居士随缘乐助,居士林于当年11月30日庆典,恢复了正常的宗教活动。龚老将自己收藏多年的龙泉窑香炉,大清嘉庆年瑛宝指画头陀像装框,捐赠给居土林。龚老身为副林长,工作中与林长严六符配合默契,为晚辈们作出了和合共事的模范。
龚老先生不仅熟读经书,见地佛理,对佛乐也有颇多研究,1988年被推举为天津佛乐团团长。他将发掘整理佛乐为己任,在保留天津佛乐高雅、激越、潇洒、亲切特点的基础上,发展天津佛乐北风南韵、雅而不俗的艺术特点,使天津佛乐走出国门。1993年10月,天津佛乐团应英国亚洲文化研究中心和中国音乐研究欧洲基金会荷兰分会的邀请,在伦敦、阿姆斯特丹、海牙、莱顿等国际著名城市演出,同时在伦敦大学、约克大学进行了学术性展演。每场演出,座无虚席,所有观众被中国佛乐深深感染,谢幕时鼎沸欢腾,引起轰动效应。
80年代大悲院重兴,每逢道场,众居土不畏脏累、寒暑,发心护持。龚老将众多墨宝交宝菡方丈,与这些护法居士广结善缘,使其增长道心,勇猛精进。1981年龚老书写了四条屏朱彝尊先生天津大悲院记,白色宣纸,红色框格,每字寸半见方,其用鸡颖所书,可称上乘,为镇寺之宝。院内天王殿上的“护光明幢”金字大匾为龚老所题。大雄宝殿倒座观音像两侧对联“利物利人少灾少病,救苦救难大慈大悲”,也为龚老所撰书。1985年又为复建的“弘一法师纪念堂”书写匾额。2000年已界耄耋的龚老再次提笔为大悲院写下“圆通丈室”。
“自觉胸中生意满,须知世上苦人多。”龚老先生常以此句自警。遇有洪涝、地震等自然灾害,老人积极捐款捐物,凡遇贫、病、盲、聋、哑则解囊相助。居士林每年元旦及春节之际,发起扶贫助困助残活动,龚老都提前把一笔资金投入此项活动,使佛教同仁深受感动。龚老一生到底为佛教为社会捐了多少钱物,他缄默不语,即是回答。无人相、无我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老人都做到了。世人尊称龚老为美髯公,佛教界则称其为龚大菩萨。老先生应当之无愧!
龚望先生是一位著名的书法家、文物收藏鉴赏家,更是天津佛教界一位知名的居士。
老先生一生弘扬佛法,善事多多。天津著名大悲禅院的复兴扩建,院内的弘一法师纪念堂、恢虚法师舍利塔的建成,无不饱含了龚望老先生的散财舍物,出心出力的善施和佛心所向。先生布施,不求回报。天津大悲禅院的五位住持部与老先生关系极好。其中惠文方丈生前曾为老先生亲笔写下了这样的对子:“庄严佛净上,利乐诸有情;一味信前缘,万般存此道”,正是对老先生一生修佛的勉励与肯定。
2010年8月由天津市红桥区政府出资兴建的梁崎纪念馆和龚望纪念馆正式落成开馆,两位艺术大师正式“安家”西沽公园。纪念馆免费向社会开放,喜爱书法绘画的市民游客在饱览西沽公园美景的同时,还能一睹两位艺术大师的风采。
龚望老先生生前长期生活在天津红桥区,是天津书画界的代表人物,也是享誉全国的当代著名书画艺术家。其学识渊博,在经史、金石、诗词、训诂、音韵、佛学特别是书法方面造诣颇深,尤精于隶书,并创造出“龚隶”一体。为了纪念龚望先生,红桥区选址在风景宜人的西沽公园,为龚望和梁崎两位艺术大师分别建立了纪念馆。纪念馆总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其中展馆500平方米。龚望纪念馆展馆分为三个部分:生平展厅,通过图片、文字、录像等,介绍艺术大师生平简介、趣闻轶事以及创作经历;复原陈列厅展出龚望先生的生前遗物,再现艺术大师生活、工作场景;作品展厅展出艺术大师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珍贵书画作品。此外,为了方便游客游览,纪念馆内还设置了“电子导游”,游客通过使用触摸屏电脑,就能饱览纪念馆内的所有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