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爱心树》教学感悟
(2017-04-25 23:18:46)武安市第六幼儿园:刘淑芳
《爱心树》是美国诗人谢尔·希尔弗斯坦创作的一部轰动世界文坛的经典作品。文章向我们讲述:大树给予男孩成长中所需要的一切,而自己却不图一丝一毫的回报。男孩从大树的身上享受着一份又一份的快乐与幸福,直到风烛残年,身心俱惫,仍然可以在仅剩的老树墩上休息„„作者用简单的线条和充满诗意的文字,创作了一则生活寓言——这则寓言在施与受之间,也在爱与被爱之间。
之所以选择这个绘本是觉得整个绘本的寓意是非常贴合我们大班孩子的年龄特征的,现在的孩子似乎对爱这个词没有很好的理解,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对他们的爱,在他们看来都是理所应当的。他们对于父母和祖辈只有无止境的索取,甚至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一时疏忽会让他们生气,发脾气,在他们的心里自己是最重要的,他过于自私自利。
在本次绘本教学对我触动很大,感悟颇深。
一、发挥图画的张力,在图画的细节中挖掘,让幼儿敢想敢说。
在整体讲述男孩在儿童期和大树的故事时,孩子们通过仔细的观察图片,语言也随之丰富起来,有的说小男孩光着脚丫和大树玩捉迷藏;有的说小男孩躲在树上吃苹果;有的说小男孩和大树拥抱在一起说悄悄话;有的说小男孩和大树是好朋友,他非常爱大树,大树非常爱小男孩……,教师不要过多的讲解,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把绘本的意思讲出来了,在观察中激发了幼儿的想象力,锻炼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主张幼儿自主阅读,在互动中交流情感,让幼儿感悟爱心。
在活动中,让幼儿人手一本绘本,在集体阅读绘本后,再次自由阅读绘本,让孩子能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激发情感,更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由爱心树展开,情感迁移到父母。“在你们的身边有谁和爱心树一样爱着我们呢?”孩子想到了爸爸妈妈,想到了爷爷奶奶,有的孩子还想到自己的好朋友,孩子们争先恐后,都想要表达自己的想法,使他们的情感得到升华。
其实,这个绘本故事并不仅仅适合幼儿,同时它也适合不同年龄层次我们,包括自己以及身边的朋友们,在我们遗忘了父母对我们的付出,看一看吧,会有不一样的收获。无意中我看到过这样一句话:爱是无私的,如果爱心是花,那么感恩就是这花结的果。但愿所有爱心之花都会结出累累感恩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