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的味道》教学设计及反思

武安市第六幼儿园:刘淑芳
【设计意图】
《月亮的味道》是一本充满童趣和智慧的绘本。书名 “月亮的味道”就足以使孩子们的小脑袋中产生无数的小问号,在“够”月亮的过程中,小动物们“叠罗汉”的执著和合作精神对孩子们来说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大班的孩子大多都知道天上的月亮是不可能吃到的,但他们又相信故事中的小动物们确确实实吃到了月亮,这就是童话故事的奇思妙想带给孩子的无限乐趣。
【活动目标】
1、感受故事内容的有趣,体验动物们齐心协力,成功“吃到”月亮后的快乐心情。
2、依据故事提供的线索大胆的想象,并学说句子 “***,你到我的背上,说不定我们够得到呢!”
【活动准备】
课件、绘本《月亮的味道》每人各一本图书、舒伯特的《小夜曲》、
【活动过程】
一、欣赏封面,巧设提问,激发兴趣。
我这里有一本书,让我们一起来念念这本书的名字好吗?(《月亮的味道》)如果真的能吃到天上的月亮,你想象一下月亮可能是什么味道呢?幼儿自由回答
二、自主阅读,大胆想象,语言训练。
过渡:有这么一群可爱、充满了好奇的小动物,它们也想尝尝月亮的味道,月亮会是什么味道呢?你们想知道吗?它在高高的天上,这群小动物能吃到吗?这个秘密就藏在老师今天带来的这个绘本里,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播放课件第一页,引导幼儿观察,看谁看的仔细。
幼儿交流:a.我看到月亮圆圆的像饼干
b.我看到有许多小圆点
c.那不是圆点,那是眼睛
d.他们都在看月亮
……
2、为什么小动物都向上看?它们会想些什么?
教师小结:它们盯着月亮,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月亮是什么味道呢?是甜的还是咸的?真想尝一小口呀!可是不管怎么伸长了脖子,伸长了手,伸长了腿,也够不着月亮。小动物们都很着急,请你们帮帮它们,怎样才能够到月亮?
a、大象有没有够到月亮呢,为什么?它会怎么办呢?
b、幼儿观察说出请来的小动物,引导幼儿说句型“***,你到我的背上,说不定我们够得到呢。”
a、都请来了谁?它们是怎么喊呢?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b、数一数有几只小动物来尝月亮。有没有吃到月亮呢?
小结:这么多的小动物一个叠一个做成了梯子,它们的表情是怎么样的?
7、课件播放第8页。
a、小老鼠吃到月亮了吗?“为什么这么小的老鼠也能吃到月亮呢?”
b、现在月亮的表情是怎么样的?
8、课件播放第9页引导幼儿发现少了一个动物,引出小鱼。
a、夜晚,仰望月亮想品尝一口的动物一共有几只呢?(九只)参加摘月亮的又有几只呢?(八只)还有一只去哪里了呢?
b、小鱼在想什么?你们认为它说得对吗?为什么?
1、教师完整读绘本。
“小朋友安静翻书,跟着老师一起完整的阅读绘本。”
2、再次出示封面和封底的月亮,引导发现月亮表情的变化。
“谁来说说月亮是什么味道的?”
教师小结:是啊,小动物们一个叠一个做成梯子,它们为了同一个心愿一起努力,一起合作。终于让老鼠够到了月亮,看来集体的力量真大。小老鼠没有忘记它们的好朋友,和它们一起分享了月亮。所以动物们觉得这是最好吃的东西。
“如果,让你们也来摘月亮,你们会想出什么好办法呢?你会邀请哪些朋友和你一起合作分享呢?”
【活动反思】
在这次教学活动中,我鼓励幼儿自主阅读,在阅读时幼儿主动积极参与,并用自己的经验解释图书中的信息,用自己的速度阅读。在阅读前提出问题,让幼儿带着寻求答案的心理需要,有意识地阅读图书,给予幼儿一个猜想的空间,能够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共同参与,诱发幼儿阅读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从第一次让孩子自主阅读自由讲述到第二次教师与幼儿一起阅读,更帮助幼儿理解作品内容,并进而体会小动物们坚持不懈的精神。
要注重想象,为孩子创设想象的空间,《月亮的味道》中“月亮是什么味道的?”“封面上的圆月怎么变成了封底上的弯月?”“小动物们是怎样吃到月亮的?”“故事的最后,在小鱼和月亮之间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等等,这些都可以为孩子提供想象的空间。
这节课我还通过多样性,开放式的提问引导幼儿有目的的仔细观察,激发幼儿说的兴趣,创造幼儿说的空间,有效完成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不足,一、在逐页讲解在绘本环节,讲解过程时间较长,孩子虽能更好的理解故事内容,但过多的讲解限制了孩子的想象及表达的欲望。二、在挖掘作品的内涵不够,只关注到小东文在探索月亮的味道过程中的不同心理变化而忽略了月亮本身对小动物不同举动内心的感受。阅读绘本所给予的不仅是眼睛的享受,更多的是细节的领悟和心灵的体会。就让我们与孩子共同去亲近绘本,感受阅读阅读的魅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