辊道的主要参数有:辊子的曲径,辊身长度,辊距(即两个相邻辊子之间的距离),辊道速度和辊道总长。
(1)辊子曲径。为了淘汰辊子的质量和飞轮力矩,辊子曲径应尽可能选得小些。辊子的最小曲径主要决定于辊子的强度前提。当轧件需要在辊子上横背移动时,它还受轴承座和传动机构外形尺寸的限制。普通轧钢机采用的辊子曲径如表5—1所示。
(2)辊身长度。辊身长度决定于辊道的用途,主要工作辊道的辊身长度普通即是轧辊辊身长度,但有时要取得更长些。例如初轧机和一些开坯机,为了装设推床的导板,辊身就取得较长一些。
型钢轧机的辅助工作辊身长度普通较短,作为轧件只在最后几道轧制时才需要辅助工作辊道工作。在钢板轧机上的辅助工作辊道,其辊身长度与主要工作辊道一样。
运输辊道的辊身长度要比运输时轧件最大宽度大150—250 mm,对窄轧件取150~250
mm,对宽轧件取200—250
mm。如果辊道需要同时并排地运送几根轧件时,应按这些轧件的宽度总和来考虑。如运输高温钢锭时,为了淘汰辊子轴承所受的辐射热,辊子辊身长度要比钢锭的最大宽度大300~500
mm。
(3)辊距。运输短轧件时,为了保证轧件最少同时安排于两个辊子上,辊道辊距不克不及大于钢锭重心到大头端面的距离。否则,轧件在运输过程中,将冲击辊子,加速辊子的磨损和轴承的损坏。
运输长轧件时,由于最大辊距受到轧件自重而引起弯曲这一前提的限制,所以,对于成品轧件较薄的输出辊道,其辊距要选得小些;对于大型轧机,普通取1.2—1.6
m;中板轧机为0.9~1.0
m;薄板轧机为0.5—0.7m。有时,在这些辊道的传动辊子之间还设有曲径较小的空转辊子。
(4)辊道速度。工作辊道的工作速度通常根据轧制速度来选取。当轧件薄而长时,轧机后的工作辊道速度比轧制速度大5%~10%,以避免轧件形成皱纹。
运输辊道的速度须根据轧机生产率的要求来确定。轧机输进辊道普通取1.5--2.5
m/s,轧机输出辊道的速度即是或大于轧制速度的5%~10%。随着轧制速度的提高,辊道速度亦响应地提高。例如,钢板热连轧车间的运输辊道,速度已达15—20
m/s。
(5)辊道总长。根据生产工艺情况来决定。
该信息链接地址:http://www.sct88.com/news/show-7732.html
本文来源商诚通免费B2B电子商务平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