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正本清源:这才是真正的宋汝窑蟹爪纹!(全文附图)

(2016-06-23 10:37:03)
标签:

收藏

汝窑

蟹爪纹

宋汝

鸡爪纹

分类: 收藏在路上

 

正本清源:这才是真正的宋汝窑蟹爪纹!

(蟹爪纹是鉴定宋汝新窑的基本依据)

  千年数峰青


本不想多说,因为我专心于宋官窑,但阴差阳错收藏了一两件汝瓷,所以集中时间学习了古代文献和多位藏家专家关于汝窑蟹爪纹的论述。深感现在一些观点,经不住推敲,对大家的收藏已经形成很深的误导。在此浅谈一下,希望对藏家特别是初学者有点帮助,不要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行越远。白白浪费了自己的金钱、时间和感情。(相关图片附后)

一、古代文献关于汝窑蟹爪纹论述的基本脉络

南宋《百宝总珍集》:“有鸡爪纹者认真,无纹者尤好。”

明代曹昭《格古要论》:“有蟹爪纹者真,无纹者尤好”。

明代高濂《遵生八笺》:“汁中棕眼隐若蟹爪”。

清许之衡《饮流斋说瓷》:“有棕眼隐若蟹爪纹者尤佳。”

二、为什么说“有鸡爪纹者认真”?

南宋《百宝总珍集》实际上也是当时的鉴定要论。他的原话是这样的:“汝窑土脉偏滋媚,高丽新窑皆相类。高庙在日煞直钱,今时押眼看价例。”随后作注解说,“汝窑土脉滋媚与高丽器物相类。有鸡爪纹者认真,无纹者尤好。此物出北地新窑,修内司自烧者。自后伪者皆是龙泉烧造者。”作为离北宋汝窑最近的鉴定书,其可信性是不容置疑的。他告诉我们,宋时所承认并珍视的汝窑,并非汝州其他窑口的产品,只是指有鸡爪纹的修内司自烧的汝新窑(“新窑”一词,应该是当时对北宋宫廷在汝州自置窑的俗称。北宋宣和五年出使高丽的徐兢在《高丽图经》中提到高丽瓷时曾说“其余越州古秘色,汝州新窑器,大概相类”,可以做为佐证。此窑与政和间京师自置的官窑是两回事)。明清文献皆宗其论,所谓“真”,都是单指北宋修内司自烧的汝新窑。

三、为什么说“无纹者尤好”?

北宋汝新窑生产的瓷品,釉面上普遍出现一种纹理。起初,南宋人把这种纹理称为“鸡爪纹”(明以后称蟹爪纹)。但为什么又说“无纹者尤好”呢?这与“有鸡爪纹者认真”是否相矛盾呢?是不矛盾的。鸡爪纹作为汝新窑的工艺特征(或工艺死角)极难回避,因此汝新窑产品普遍具有鸡爪纹,无纹者则少之又少。用更容易见到的有鸡爪纹的汝新窑,去鉴定很难见到的胎釉工艺都一样但无鸡爪纹的汝新窑,正是南宋鉴古者最简便有效的办法(如同我们把虎豹狮类归入猫科一样)。因为当时以鸡爪纹为弊病,所以强调无纹者尤好而已。清代朱琰对这种鉴定方法讲得最明白:“辨蟹爪纹,如端溪石辨鸲鹆眼,眼本石病,得此可验真水坑。故曰无纹者尤好。”

四、怎样理解明清文献的变化?

(汝窑不在南宋境内,所以南宋人对汝窑的最初鉴定依据应是从北方南渡的汝窑工匠或熟悉汝窑的人那里得到的。河南汝州地处内陆,鸡是常见物,所以用“鸡爪”来称呼。)明初,曹昭作为松江人,可能因为对蟹更熟悉的缘故,也可能为了更形象的缘故,把这种鸡爪纹改称为蟹爪纹,而被后世一直沿用。他应该是看到了无蟹爪纹的汝新窑器,所以知道“尤好”。高濂的贡献是明确指出这种蟹爪纹实质上是棕眼的一种表现形式。清许之衡指出“有棕眼隐若蟹爪纹者尤佳”,既肯定了高濂的论述,同时又对有蟹爪纹的汝新窑做了高度评价。这是因为高濂对汝新窑所见仅有带蟹爪纹的数件(蒲芦大壶+碟子数枚),而许之衡生活在清末民初,由于铁路等的兴建,出现了宋汝窑集中出土的情况,他比先人所见更多,有了更大范围的比较,但那种无蟹爪纹的汝新窑,许之衡并未见到,所见大多是其他窑口所生产的宋汝普品,因此他感叹有蟹爪纹者尤佳。

五、蟹爪一样的棕眼

关于汝新窑蟹爪纹,有人说是开片,这是明显不对的。因为汝窑开片,即便特意拿出几条纹理来可以勉强看作蟹爪(或蟹爪上的尖刺、毛刺等),但掺杂其中的其他纹理呢?你看像蟹爪,我看像蛛网,他看却像丝瓜络。这种论点,只看一点,不顾全面,主观想象的成份太浓,根本不能用于鉴定。古人不会这么蠢。

有人说是蟹爪在沙滩上留下的足迹。这更是不对了。因为古人起初把这种纹理定位为鸡爪,而鸡爪印迹与蟹爪印迹是完全不同的。即便说的是蟹爪在沙滩上留下的足迹,也只能说是蟹爪痕纹、蟹爪印纹等,而不会说是蟹爪纹。我们要相信古人,一个不准确的形容词是不会被沿用几百年的。有人说古人文献互相抄袭,某些人、某些时候有这种可能,但不可能是全部;更有一种可能,是古人认为这种说法非常准确传神,所以一直沿用下来。

如果说其他学者说得比较简略,那高濂以自己“吾尝见之”的亲身经历,明确无误的告诉我们:他所说的汝新窑蟹爪纹其实是一种棕眼的表现形式。他的具体形象是一种鸡爪和蟹爪的类似体。而我们长期以来在错误的理念中纠结,其根本在于误解了棕眼的概念。

六、为棕眼正名

现代人一说棕眼,心里首先浮现的是釉面上的圆形小凹陷,这是因为我们接触最多的、最常见的棕眼就是这一类,而棕眼的称呼其实也让我们向这一方向思考。现在一些专家也按这种思路对棕眼进行了定义。而这正是我们易受误导的主要原因,正是我们最需要正本清源的地方。

什么是棕眼呢?清许之衡所著《饮流斋说瓷》保留了许多古代相沿已久的古董名词,并分别对其进行了注解。其贡献应该值得重视。他对棕眼是怎么解释的呢?他说:“釉汁中凹而缩者曰棕眼,亦曰鬃眼。这里的关键,是说棕眼是釉面凹而缩者,而不是釉面凹缩为圆形者,也就是说,棕眼不一定是圆形或近似于圆形,只要是釉面某个小部位出现了“凹而缩”现象的,都可以称为棕眼。

说一千,道一万,所谓“蟹爪纹”其实就是北宋汝新窑釉面上出现的如蟹爪一样的棕眼。它是鉴别宋汝新窑器的基本依据。

所以,古人所推崇的宋汝,只是那种具备或不具备蟹爪纹棕眼的北宋汝州新窑器。而只有具备“有蟹爪纹棕眼的真正宋汝新窑”主要特征的无蟹爪纹汝瓷,才是古人所说的“无纹者尤好”的宋汝。现在出现的宋汝不少,但有蟹爪纹的汝新窑器极少,无蟹爪纹的汝新窑器就更不用说了。

枝节上的争论不休,更可能是没有厘清根本。古人已经说得很明确,只是我们自己没有深究罢了。

说了不少,只希望有心人要高度重视古人的文献,毕竟他们离古瓷的生产年代更近一些。能让藏家特别是初入此道者少走些弯路,是本文的心愿,没别的意思。

说了这么多,附上几张汝窑蟹爪纹的图片:

 http://s8/mw690/006890A3ty72xQ7yvfF67&690

http://s1/mw690/006890A3ty72xQ8gKBi80&690

http://s2/mw690/006890A3ty72xQ8Ytm931&690

http://s12/mw690/006890A3ty72xQ9t4hRcb&690

http://s10/mw690/006890A3ty72xQa2I4x19&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