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扎实开展第二批主题教育——实实在在办好惠民利民实事
(2023-11-28 21:24:44)第二批主题教育在群众身边开展,各地坚持突出一个“实”字,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着力办好群众关心的“关键小事”。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西林县桔乡幸福家园,电费的计价问题曾困扰着小区居民。居民将这个问题通过“码上服务”小程序上报,党员网格长很快“接单”,县、镇两级干部和律师到场,为业主和物业进行“会面式调解”。经过协商,小区电表统一移交电业公司管理,问题迎刃而解。
西林县在主题教育中用好“码上服务”小程序,创新探索“小巷管家、五步服务”乡村微治理工作方法,及时回应群众合理诉求,小程序目前注册用户已覆盖5.2万户群众,问题和诉求的化解率达92%。
“补贴减轻了我们的生活负担,心里暖暖的。”家住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城关区吉日街道的格桑曲珍,一家四口租房居住,前阵子拿到了城关区住建局发放的城镇低收入家庭租赁补贴。西藏大力开展“民呼我为”办实事、“接诉即办”解难题、“助力纾困”暖人心等为民服务活动,初步收集各地(市)、县(市、区)问题1662条,并结合自身实际细化方案,着力解决短板弱项。
民生无小事。主题教育中,各地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深入群众、贴近群众、服务群众,把老百姓关心的事一件件办好。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走马塘村,是远近闻名的旅游打卡地,自驾游客日益增多,新能源汽车充电难的问题一度成了村里的头疼事。主题教育中,国网宁波市鄞州区供电公司组织开展“破难题、促发展”专项行动,围绕服务新能源汽车下乡,探索村企共建充电设施模式,采用投资运维全包、电费收益分成机制,既满足了乡村充电的需求,还能为村集体增收。目前,走马塘村公共停车场内5个公共充电桩已全部投入使用。
完善解决民生问题的制度机制
制度是管根本、管长远的。第二批主题教育中,各地坚持“当下改”与“长久立”相结合,从“解剖一个问题”到“解决一类问题”,着力完善解决民生问题的制度机制。
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公安局在调研服务窗口时发现,群众在户籍业务上的诉求比较多,就从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入手,推进“跨所通办”户籍事项试点,让群众不受户籍地限制就近办理户籍事项;按照办理户籍事项数据,梳理出首批24个户籍高频事项,专门设置“跨所通办”窗口。自业务上线以来,泗阳县行政服务大厅已办理户籍业务518件,接待群众咨询380余次。
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各地把“四下基层”作为重要抓手,广大党员、干部扑下身子、沉到一线,积极探索开展“民呼我为”“接诉即办”等,畅通群众意见反映渠道。
天气干旱,为解决桃园灌溉问题,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宝狮村的水蜜桃种植户曾荣富拨通了12345热线。很快,街道和水务局群策群力,及时处理了相关问题。
成都市通过健全12345热线“来电接听、现场解答(或转办督促)、分析通报、满意归档”和承办单位“诉求受理、办理落实、限时回复、办结归档”双闭环机制,积极回应群众诉求。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已记录回应群众问题建议7200余条,梳理问题46个,正在积极推动办理解决。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突出问题导向,围绕民生诉求等9个方面深入基层开展调研,实行问题“大起底、大排查、大整改”,梳理形成区级问题清单28项、街镇部门问题清单273项,推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承诺为民办事1.7万余项,回应群众诉求1380余件,“雨污分流”、老旧小区改造、新交付小区供暖等一批民生热点问题得到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