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二年级《连加、连减》教案

(2018-10-10 13:36:30)

《连加、连减》教案

教学内容:连加、连减。(教材第27)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自主探索三个数连加、连减的计算过程。学会灵活地进行计算。

2.会用自己的方法计算,会计算100以内的连加、连减。

3.培养书写工整,认真计算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竖式的写法。

难点:正确计算进位和退位,口算和笔算相结合的式题。

教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口算我最棒

984                  2026

75920                72640

:同学们,你们喜欢劳动吗? (喜欢)

:是啊,大家都应该做一个爱劳动的好孩子。你瞧,同学们热火朝天地干得多带劲啊!(课件出示教材第27页情景图)

【设计意图:用学生比较熟悉和感兴趣的活动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自主探究  教师精讲

1.连加。

:,同学们正在帮着摘南瓜呢。你们想知道他们的劳动成绩吗?

(课件出示教材第27页统计表)

:这就是三个小组的劳动成绩,观察这张表格,你了解到哪些情况?

:第一组同学摘了28,第二组同学摘了34,第三组同学摘了22个。

:一共摘了多少个?同学们能试着算一算吗?

学生试做,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计算方法。

学生可能有多种计算方法。例如  教材的多种方法

〔这几种方法都是计算连加的基本方法,教师都应该给予肯定。由于数据的特点,(2)种计算思路简单,教师要给予特别评价,以引导学生的学习。三个数连加的竖式,学生以前没有遇到过,如果交流过程中没有出现,教师可作为参与者交流〕

:刚才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出了三个小组一共摘了多少个南瓜,你喜欢哪种计算方法?为什么?

1:喜欢第(2),因为这样先凑成整十数,第二步计算就简单多了。

2:喜欢第(4),这样计算一次完成,比较简单。

:同学们说得很好,今后我们解决问题的时候就应该这样先观察再计算,找到简单的方法。

【设计意图:个性化算法的交流是学生体验成功的平台,同时也是相互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学习新知识,培养学生优化自己算法的意识和能力,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2.连减。

:同学们,老师的问题又来了。(课件出示教材第27页例2)先认真看一看,想一想,试着帮老师解决一下。

学生尝试解答,教师巡视,了解解答方法。

 [重点让学生说说第(1)种和第(4)种算法是怎样想的。如果学生交流时,没有出现第(4)种方法,教师就作为参与者,引导学生思考:可以先算一共运走多少个,再算剩下多少个。该怎样列式呢?]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探求的愿望和兴趣应贯穿在教学活动的全过程。给学生提供自主尝试的机会,连减教学中,引导学生思考先算一共运走多少个,再算还剩多少个,既是让学生体会解题策略的多样化,又为下一节课“加减混合”的教学做准备,一举两得】

三、巩固练习

1. 用竖式计算。

372819                      521628

2. 数学小诊所。

24181342      24181337     24181355

四、课堂总结

:经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五、课堂测试

A

笔算下面各题。

www.xkb1.com 新课标第一网不用注册,免费下载!

B

85个西瓜。

www.xkb1.com 新课标第一网不用注册,免费下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