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上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选择真题及答案
(2017-03-14 14:55:17)
1.在教育史上,重视实科教育,主张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强调教育为完满生活做准备的教育家是(
A.夸美纽斯
C.斯宾塞
【答案】C。斯宾塞是19世纪英国著名的教育理论家,其代表作是《教育论》,其教育观点包括以下几点:(1)教育目的是为未来“完美生活”做准备的,因此,他明确要求必须教给学生有价值的知识。(2)主张运用实证的方法来研究知识的价值,强调实用学科的重要性。
2.儿童身心发展存在高速发展期,某一时期某一方面的发展特别迅速,而在其他阶段相对平稳。这一现象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的哪一特性?(
A.顺序性
C.个别差异性
【答案】D。人的发展的不均衡性是指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不均衡的,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发展速度。题目中儿童某一时期某一方面的发展特别迅速而在其他阶段相对平稳,体现的正是发展的不平衡性。
3.明确提出“长善救失”、“教学相长”、“不陵节而施”、“藏息相辅”等重要教育思想的文献是(
A.《论语》
C.《孟子》
【答案】B。《学记》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论述教育教学的论著。文中明确提出了“长善救失”“教学相长”“不陵节而施”“藏息相辅”等重要教育思想。
4.在教育目的价值取向问题上,主张教育是为了使人增长智慧,发展才能,生活更加充实幸福的观点属于(
A.个人本位论
C.知识本位论
【答案】A。个人本位论认为教育目的是根据个人发展的需要制定的,而不是根据社会的需要而制定的;人生来就有健全的本能,教育的基本职能就在于是这种本能不受影响地得到发展。
5.世界各国的学制存在着差异,但在入学年龄、中小学分段等方面却有较高的一致性,这说明学制的建立主要依据(
A.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C.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
【答案】C。人的身心发展特点是确定各级各类教育目的(或培养目标)的不可忽视的重要依据。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其身心发展特点和水平有所不同,在把教育目的转化为各级各类教育的培养目标时,就必须以此为依据,这样才能使实际教育活动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水平。
6.学生在小学数学课程中通过测量或拼图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在中学数学课程中通过证明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这种课程内容的组织形式是(
A.直线式
C.纵向式
【答案】B。题目考查的是教材的组织方式。其中螺旋式排列针对学习者的接受能力,按照繁筒、深浅、难易的程度,使一科教材内容的某些基本原理重复出现,逐步扩展,螺旋上升。
7.某沿海城市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全面开设海洋教育课程。这种课程属于(
A.国家课程
【答案】B。地方课程是由地方根据国家教育方针、课程管理政策和课程计划,在关注学生共同发展的同时,结合本地的优势和传统,充分利用本地的课程资源,直接反映地方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需求,自主开发并实施和管理的课程。
8.李老师在语文课上,按照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的程序进行教学。这体现了哪一类型的课的结构?(
A.单一课
C.练习课
【答案】A。单一课是指在一节课内主要完成一种任务的课,可分为新授课、巩固课、练习课和检査课等:综合课是指在一节课内完成两种以上教学任务的课。
9.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创立了“产婆术”。它体现的主要教学方法是(
A.讲授法
C.谈话法
【答案】B。苏格拉底以其雄辩和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问答法又称为“产婆术”,它由讽刺法、归纳法、助产法等几个步骤组成。问答过程即讨论过程。
10.有同学在班上丢了30元压岁钱,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王老师通过讲“负荆请罪”的故事,教育拿了钱的同学像廉颇将军一样知错就改,不就犯错误的同学把钱偷偷归还了失主。王老师采用的德育方法是(
A.榜样示范法
C.实际锻炼法
【答案】A。榜样示范法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啊学生品德的方法。榜样包括:伟人的典范、教育者的示范和学生中的好榜样。
11.班主任陈老师通过生杏的酸涩和熟杏的香甜来教育一位早恋的初三女生,告诉他,谈恋爱和吃杏子是一样的道理。中学生还没有生长成熟,此时若谈恋爱,就如同吃生杏子一般,只能又苦又涩:只有到成熟后再去品尝,才会香甜可口,无比幸福。从而使这位女生从早恋中走了出来。这体现了德育的哪一原则?(
A.知行统一原则
C.有的放矢原则
【答案】D。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疏导原则又称循循萨诱原则。
12.学习游泳之前,小兰通过阅读书籍记住了一些与游泳相关的知识。小兰对游泳知识的记忆是(
A.陈述性记忆
C.瞬时记忆
【答案】A。陈述性记忆是指对有关事实和事件的记忆。它可以通过语言传授而一次性获得,它的提取往往需要意识的参与。程序性记忆是指如何做事情的记忆,包括对知觉技能、认知技能和运动技能的记忆。这类记忆往往需要通过多次尝试才能逐渐获得,在利用这类记忆时往往不需要意识参与。
13.小军由于“锐角三角形”知识掌握不好而影响了“钝角三角形”知识的掌握,这种现象属于(
A.纵向迁移
C.顺应迁移
【答案】B。水平迁移也称横向迁移,指处于同一抽象和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如直角、钝角、锐角、平角等概念都处于同一抽象和概括层次,各种概念之间的相互影响即水平迁移。
A.正强化
C.延迟强化
【答案】负强化是通过消除或终止厌恶、不愉快的刺激来增强反应概率,老师减少了提问的次数,就是消除了一个不愉快的刺激,因而增加了小马坐在后面的次数。
15.小星道德判断问题时,不仅能依据规则,而且能出于同情和关心做出判断,根据皮亚杰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小星的道德认知发展处于(
A.自我中心阶段
C.可逆阶段
【答案】D。公正阶段的儿童继可逆性之后,公正观念或正义感得到发展,儿童的道德观念颠向于主持公正、平等。儿童不再刻板地按固定的规则去判断,在依据规则判断时开始考虑到同伴的一些具体情况,从关心和问情出发去判断。
16.中学生晓楠极端争强好胜,性格急躁,富有竞争意识,外向,常常处于紧张状态,很难使自己放松,晓楠的人格特征属于(
A.A型人格
C.C型人格
A。美国学者MH.弗里德曼等人研究心脏病时,把人的性格分为两类:A型和B型。A型人格者属于较具进取心、反略性,自信心、成就感,并且容易紧张。A型人格者总愿意从事高强度的竞争活动,不断驱动自己要在最短的时间里干最多的喜,并对阻碍自己努力的其他人或其他事进行政击。
17.小强期中考试失利,但是他没有气馁,而是认真地分析了失败的原因,找到了问题,确定了新的方向,小强这种对待挫折的方式是(
A.宣泄
C.补偿
【答案】D。认知重组是心理治疗中用于改变人们常用的想法和信息加工方式的过程。小强考试失利,并没有气绥,而是认真分析原因,这种对待挫折的方式就是认知重组。
18.中学生小艾上学前总是反复检查书包,如果不检查,他就难受,明知该带的文具都带了,就是控制不住,小强的这种对待挫折的方式是(
A.抑郁症
C.强迫症
【答案】C。强迫症是一种以强迫症状为主的神经症。强迫行为指当事人反复去做他不希望执行的动作,如果不这样想、不这样做,就会感到极端焦虑。强洗涤、强迫检查、强迫计数、强迫性仪式动作等都是生活中常见的强追症状。
19.华老师认为课堂管理是教学的一部分,课堂管理本身可以教给学生一些行为准则使学生从他律走向自律,使学生逐步走向成熟,这主要说明课堂管理具有哪一功能?(
A.维持功能
C.发展功能
【答案】C。发展功能是指课堂管理本身可以教给学生一些行为准则,促使学生从他律走向自律,帮助学生获得自我管理能力,是学生逐步走向成熟。
20.每学期开学前,王老师总是根据自己所教班级的人数、课时量以及备课是否充分来安排自己的教学方式与教学进度,根据富勒与布朗的观点,王老师处于教师成长的哪个阶段?(
A.关注生存
C.关注学生
【答案】B。在关注情境阶段,当教师感到自己在新的教学岗位上已经站稳了即跟后,会将注意力转移到提高教学工作的质量上来,如关注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关心班集体的建设,关注自已备课是否充分等。
21.李老师经常自觉地对自己的讲课过程进行分析,进行全面深入的归纳与总结,以不断地改善自己的教学行为,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李老师的做法是基于下列哪种专业发展方式?(
A.教学实践
C.自我发展
【答案】D。教学反思是指教师以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为认知对象,有意识地对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的教育理念,教育思维方式和教育行为方式进行批判性地分析和再认知,从而实现自身专业发展的过程。
更多教师资格证备考攻略和免费教学视频,请加入点师成金交流群:29408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