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
(2016-11-17 08:35:41)
标签: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 |
分类: 教学设计 |
|
新罗区名师培养对象优秀课堂教学设计 |
|||||||||||||
|
对象名称 |
骨干教师 |
学 校 |
西陂大洋小学 |
||||||||||
|
姓 |
詹毓兴 |
学科 |
语文 |
职 称 |
小教一级 |
||||||||
|
授课类型 |
新授 |
授课班级 |
六年级 |
授课时间 |
2011.11 |
||||||||
|
|
第五单元阅读第18课《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六年级上册人教版) |
||||||||||||
|
一、教材及教学分析 |
|||||||||||||
|
1、使用教材:人教版六年级上册 2、教学内容:《18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第二课时 3、教材处理:对于鲁迅的认识,不是单靠一两篇课文就能够完成的。课前我先让学生收集有关背景资料,特别是鲁迅逝世前后的相关材料,在学生初读课文,了解作者写了那几件事后,指导学生练习加小标题,然后引导学生围绕“鲁迅先生是个怎样的人?”找中心句,再围绕“鲁迅为什么能得到人们的尊敬、爱戴?文中所写的事例看出鲁迅是个怎样的一个人?”抓住关键词句、结合时代背景进行讨论交流,在整体把握全文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对鲁迅的怀念、热爱与敬仰之情。 |
|||||||||||||
|
二、教学对象分析 |
|||||||||||||
|
1、知识技能: a.掌握12个生字,正确读写“遗体、挽联、致敬、爱抚、团聚、情节、记性、保存、阴暗、低微、寒意、深奥、详细、枯瘦、逝世、文章、咳嗽、失声痛哭、囫囵吞枣、张冠李戴、马马虎虎、恍然大悟、北风怒号、匆匆忙忙、饱经风霜”等词语。 b.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联系上下文或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c.学习抓住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d.通过具体事例来感悟鲁迅先生的高贵品质,练习给各段加小标题,培养综合概括能力。 e.理解五段课文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分析理解的能力。 2、学习能力:
a.
b.
c.
d. 3、学习态度: 让学生感受鲁迅的高尚品格;感受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质。 |
|||||||||||||
|
三、教学目标 |
|||||||||||||
|
1、能够联系上下文或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抓住语言、动作和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质。 |
|||||||||||||
|
四、教学方法 |
|||||||||||||
|
1、读读 2、想想 3、议议、谈谈 |
|||||||||||||
|
五、教具准备 |
|||||||||||||
|
1、课前收集关于鲁迅先生的资料。 2、课本,课件 |
|||||||||||||
|
六、教学重点、难点 |
|||||||||||||
|
1、学习抓住语言、动作和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2、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意思。 |
|||||||||||||
|
七、教学流程(应体现教学内容、师生活动、教学意图) |
|||||||||||||
|
一、回顾内容,复习导入 1.课文写了鲁迅先生的哪几件事? 2.鲁迅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出示中心句,齐读两遍。 二、学习第二至第五段
a.介绍当时背景。 b.理解重点词。 “黑洞洞”指什么?(指旧社会的黑暗) “碰壁”指什么?(指与反动势力斗争时遇到挫折与受到迫害) (3)从这件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4)分角色朗读这一段内容。 3.救助车夫 (1)读这部分内容,说说鲁迅是怎样救助车夫的。 (2)集体交流。
4.关心女佣 (1)自读这部分内容,说说从第四件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文章运用对比的方法,展现了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高尚品质。 三、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四、总结全文 鲁迅先生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这种崇高的品质是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的。最后,让我们再次朗诵一下诗人臧克家写的《有的人》,来表达我们对鲁迅先生的无比怀念、热爱与敬仰之情吧。 五、板书设计
|
|||||||||||||
|
八、教学后记 |
|||||||||||||
|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