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周南·螽斯》解析

螽
《诗经·周南》
螽斯羽,诜诜兮。宜尔子孙,振振兮。
螽斯羽,薨薨兮。宜尔子孙,绳绳兮。
螽斯羽,揖揖兮。宜尔子孙,蛰蛰兮。
螽斯羽,诜诜兮。宜尔子孙,振振兮。
螽,许慎《说文解字》:“,蝗也。从夂聲。夂,古文終字。”“蝗,螽也。从虫皇聲。”故螽,即蝗虫,俗谓蚂蚱。按螽蝗古今語也。螽,亦为蝗虫类昆虫的总称,故《尔雅》有蛗螽、草螽、蜤螽、蟿螽、土螽。
羽,翼也。俗谓翅膀。这里是“飞”的意思。
斯,语词,这里相当于“其、之”。“螽其羽、螽之羽”语义变成了“螽的翅膀”,故不用“其、之”。
诜诜,繁多的意思。同“莘莘、深深、森森”。森,音shen,木多也。“莘莘、深深、森森”都有繁多的意思。诜,应该同“呻”,音长的意思。
振振,盛也。这里是繁盛的意思。今成语:振振有词;《诗·周南·麟之趾》:麟之趾,振振公子。《毛传》:振振,群飞貌。
故此章句可解析为:
螽其飞,森森兮;宜尔子孙,振振兮。
螽斯羽,薨薨兮。宜尔子孙,绳绳兮。
薨薨,象声词,同“轰轰、哄哄”。
绳绳,读mian,同“绵绵”。
故此章句可解析为:
螽其飞,轰轰兮;宜尔子孙,绵绵兮。
螽斯羽,揖揖兮。宜尔子孙,蛰蛰兮。
揖揖,群聚貌;众多貌。《毛传》:揖揖,会聚也。欧阳修《别后奉寄圣俞二十五兄》诗:我年虽少君,白发已揖揖。
蛰蛰,众多貌。《朱熹集传》:蛰蛰,亦多意。
揖揖、蛰蛰,没找到相当于现在的词,仍用前人的解读。大约是古今都没有相对于这两个音的字,“揖、蛰”是两个别字。根据这两个词的读音,这两个词应该是“长久”的意思,而不是“众多”的意思。
注:今人把“螽”解释为“蝈蝈”,错啦!蝈蝈虽然有翅膀,但是蝈蝈是不会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