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本义解析——弟与第

http://s15/mw690/00688Ycrzy7kTVoHRYG4e&690
第,形声字。“第”初文为“弟”,后加形符“竹”成为形声字“第”,从竹,弟声。弟字形演变见下图:
http://s9/mw690/00688Ycrzy7kTVq011Sb8&690
弟,《說文》“韋束之次弟也。”弟從必從己。必,象戈矛等器物之柄,这里用其形,不用其意;己,紀也,本義繩索。韋,圍也,這裏引申為纏繞意。束,結紥,系。以“己”纏繞、系於“必”會“弟”字之意。以“己”纏繞、系於一個“必”為“弟”;故弟字有初始之意,纏繞、系於兩個“必”為“弗”字;纏繞、系於多個“必”為“冊”字。“韋束”為編連之法,今之人釋成語“韋編三絕”之韋字為牛皮條,大誤矣。弟從必從己,必、己亦聲,故弟為雙聲符字。“弗”字,音源於“縛”。“冊”字,音源不明,估計源於“則”,待考。把眾多木棍用“韋束”之法編連成為“柵”,“柵”音源於“紥”。
第,清段玉裁《說文解字注.竹部》:“第次也。從竹、弟。”又雲:“此見《毛詩正義》卷一之ー引《說文》。其在弟部抑竹部,今不可知。要孔神遠所據有此篆無疑。”(按,段注本原篆作攀,恐有誤。“弟”《說文》小篆作美為“弔”。漢印“第”字從弟而非從弔可證段篆誤。今改篆如上)《呂氏春秋·原亂》:“亂必有第。”高誘注:“第,次也。”引申為等級。《後漢書·孝獻帝紀》:“試儒生四十餘人,上第賜位郎中,次太子舍人,下第者罷之。”"由此而引申之,科舉應試合格稱為“及第”。唐韓愈《柳子厚墓誌銘》:“能取進士第。”引申之,古代按一定品級為王侯功臣等官員建造的大宅院亦稱“第”,後也通稱上等房屋為“第”。《史記·衛將軍票騎列傳》:“天子為治第。”“治第”即建造宅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