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本义解析:出与各(入)

汉字本义解析:出与各(入)
http://s3/mw690/00688Ycrzy7gDYHggOS02&690
(一)、出,我们先看一下《字源》关于“出”字的释义:
http://s10/mw690/00688Ycrzy7gDYJOWdHb9&690
《字源》中关于“出”字的释义无疑是准确的。其字形“象止从坎中出”,会意为“出”字(跟“入”相对)。甲骨文中或有从“彳”、从“出”,字形如下:
http://s9/mw690/00688Ycrzy7gDYLiHVu38&690
“彳”,即“行”,道路或行走的意思,其出行之义尤显,“彳”为后加标义字符,故仍释为“出”。或有字形如下:
http://s10/mw690/00688Ycrzy7gDYMPysh09&690
此字从“出”、从“亍”。“出”、“亍”二字同音chū(“亍”为后加标音字符,此字可以看作重音形声字,同“鼻”、“弃”、参见前文),“亍”,即“行”,道路或行走的意思,在这里亦为意符。故仍释为“出”。在这里“出”字音义具显。
(二)、各,我们先看一下甲骨文中“各”字的字形:
http://s4/mw690/00688Ycrzy7gDYO6PHZa3&690
析其形,“各”从“坎”、从倒“止”,与“出”字相对,释其音义应为“入”字。然各大工具书“各”字具无“入”字之音义。何哉?先看一下各书之释义(见下图):
http://s9/mw690/00688Ycrzy7gDYPojFef8&690
以上各书皆沿袭许慎《说文》之释义,《甲骨文字典》亦然,俱释“各”表来至之义,并引用如下引文:
金文《师艅簋》:“王各大室。”
甲骨文《人》 2941:“贞:王其各叀辛,王弗每(悔)? ” (贞问:王在辛日来,王不会有灾祸吧?悔,悔吝义,即指灾祸)
曶壶:“王各于成宫。”(释读为:王入于成宫。)
然,将语句中“各”字释读为“入”字,其文义皆通,亦符合汉语语言规律。又如:
無惠鼎:“王各于周庙。”(释读为:王入于周庙。)
甲骨文八合一:“各云其不雨。”(释读为:入云其不雨。)其文义皆通。
从“各”为部首音lu(入)的形声字有如下:
路:lù,从足从各。道也。
赂:lù,遺也。从貝各聲。
辂:lù,車軨前橫木也。从車各聲。三字皆出自许慎《说文》。“各”在这三字中标声,其音读作lu(入)。
从以上分析,“各”字本音义应为“入”,然现在其本音义俱失,其因应该是假借造成的。即假“入”为“各lù”,久假不归,“入”取代了“各lù”字的所有音义,致“各lù”字本音义俱失。(入的本义为“六”,其字形被借走以后下加“八”成为现在的字形。各ge这音义及“入”的释义待续,这里暂不讨论。)
甲骨文有以下字形,属不识字,或释为“各”:
http://s13/bmiddle/00688Ycrzy7gDZ98UBm5c&690也应释为“路”。
http://s9/bmiddle/00688Ycrzy7gDYV1s1278&690甲骨文中有这个字,从“雨”、从“各”。许慎《说文》:“雨零也。从雨各聲。”既然从雨各聲,视为“各(音lù入)”声的话,这个字对应到现代汉字应为“露”字。
(三)、反“出”与“处、外”
没找到那个甲骨文,自己做个图:http://s14/bmiddle/00688Ycrzy7gDYW7Xgp8d&690
反“出”仍然可以会意“出”之义,但古人倒书出字,其意应为“处”或“外”,为增加区别度,将倒“止”移出于倒“坎”之外,会意为“外”和“处”;“外”和“处”其初应为一字,然后再将止的大脚趾缩短变为“夕”为表示“外”,将止的大脚趾拉长再加标音字符“虍”为“處”。倒“坎”演变为“卜”。《说文》中“处”为正体,“處”为或体。处的异体字“処”仍然保留着的原始形态。
甲骨文中的倒书“出”字现在也作为不识字,其实一般应该释为“出”、“处”和“外”字。“出”、“处”二者同音,“出”、“处”和“外”三者同源。
《字源》的说法有点胡扯。嘿嘿!:《说文》:“処,止也,得几而止,从几从夂。處,処或从虍声。”段玉裁注:“人遇几而止,引申之为凡凥处之字。”西周金文井�钟:“宪宪圣爽,疐处于宗室。”臣谏簋:“诞令臣谏以□□亚旅处于。”墙盘:“静幽高祖,在微霝处。”《诗·小雅·采薇》:“王事靡盬,不遑启处。”郑笺:处,犹居也。《诗·大雅·桑柔》:“自西徂东,靡所定处。”《诗》中凡毛传训“止”者,皆应训“居”。上引西周金文的处字皆用为居处之意。这些西周金文和西周文献的用法可证处字的本义为居处之义。处字西周金文的形体从“http://s4/bmiddle/00688Ycrzy7gDZ0vEwHb3&690形可以认为是虍字之繁,也可以认为“人”形与“虍”形的合体。因此,西周金文的处字可以认为是从人从止(倒止)从几虍声。这一形体当为处字最早的形体,并为《说文》或体及后来典籍继承。在战国时代处字已经简化为从几虍声的字,《说文》篆文“処”当是省掉虍声的形体。汉代隶书的写法是简体“処”形体讹变。此释义大謬矣。
(四)反“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