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获利纵横指标的设计原理和应用

(2017-06-17 23:54:30)
标签:

365

分类: 通达信指标

获利纵横指标用获利盘和近邻筹码组合而成。获利盘不用多解释了,近邻筹码是个新概念,今天我先解释一下什么是近邻筹码。

 

    近邻筹码(ASR)指标的含义: 

 

    近邻筹码就是当前股价(收盘价)上下7.5%这个价格空间(共15%)内所含的筹码数量。近邻筹码指标数值从小往大走,表明筹码逐渐在密集,聚集了60%的筹码,就判定为筹码密集(红色),数值越大越密集。

 

http://s15/bmiddle/6de3d472ga5f3e4688e7e&690

 

1

 

    例如: 某股票收盘价是10元,上7.5%的价格是10.75元,下7.5%的价格9.25元。近邻筹码指标就是计算9.25元-10.75元这个15%价格空间里的筹码数量。

 
    近邻筹码(ASR)的设计原理:

 

    在股票筹码中,总有活跃的和不活跃的,假设当日收盘价上,下各10%的区间的筹码一般情况下相对交易活跃,锁定性不好。如果这个区间的筹码锁定比较好,那这部分筹码的持有者主要是主力,而不是散户。控盘庄股拉升前,筹码一般都经过吸筹,洗筹阶段,最后筹码锁定都比较好。通过这个指标可以发现主力,以及主力拉升前筹码锁定情况。 
  
    ASR近邻筹码指标的调用 

 

    1.在行情浏览里调用,可以使用指标排序:

 

http://s10/bmiddle/6de3d472g76feca4ea019&690
 
2

    2.K线图的指标窗口里调用:

 

http://s15/bmiddle/6de3d472ga5f3e8cb79fe&690

 

3

 

    将鼠标移到K线图下方的指标窗中,单击右键,在菜单栏中的添加或者更换指标中选择ASR,则该指标就被调出来。
  
    近邻筹码(ASR)指标在实战中和获利盘指标结合使用,就是获利纵横指标,该指标单独使用时,近邻筹码指标在60以上就算密集。数值越大越密集越好但是请注意筹码密集不一定拉升,但控盘庄股拉升前筹码一定要密集另外长期走熊的股票股价在底部自然钝化后走平,近邻筹码有时也会出现密集,但此时是否是主力吸筹,更主要的还要依靠其他的方法来判断。


获利纵横指标设计原理:

 

     1、获利纵横指标用获利盘和近邻筹码组合而成。

 

http://s10/bmiddle/6de3d472ga5f3f7dbcda9&690 

 

1

 

     2、筹码从分散到密集的过程中,近邻筹码数值线(白线)一定是从底部逐渐上升到高位的,或者是在高位盘整。

 

http://s8/bmiddle/6de3d472g76fecc1eb677&690

 

 

     3、当股价开始拉升时,由于筹码开始发散,近邻筹码白色数值线开始从高位向下移动。由于股价上升,获利盘增加,获利盘数值线(黄线)开始向上移动,因此会产生二线交叉,形成获利盘黄色数值线上穿近邻筹码白色数值线。 

 

http://s13/bmiddle/6de3d472ga5f3fa7ab63c&690

 

3

 

     4、如果股价一直在上升,获利盘始终在增加,获利盘黄色数值线就会一直在高位横向移动。由于股价不断创新高,筹码一直向上发散,收盘价上方7.5%处没有筹码,所以近邻筹码白色数值线就会一直在低位横向移动。二线差值(获利纵横指标数值)如果一直大于65,(越大越好)表示为锁仓拉升,主力控盘度好。否则为滚动拉升。

 

http://s7/bmiddle/6de3d472ga5f3fbe27066&690

 

4
 
(获利纵横指标名称就是根据获利盘数值先纵向上移然后横移而取名)

 

     获利纵横指标应用:

 

     1、获利纵横指标比较适合监控锁仓拉升的股票和长线走牛的股票。按照获利纵横指标的提示可以做到安心的长期持有中线大牛股。 

 

http://s7/bmiddle/6de3d472ga5f3fd3cedc6&690

 

5

 

     2、参考买入点:获利盘在50轴上方,最好在75轴上方上穿近邻筹码,获利纵横指标值起码要30以上,最好在50以上进入。

 

 

     3、参考卖出点:对于锁仓拉升的股票:获利纵横指标值小于50就可以出来;对于长线走牛的股票:获利盘指标破50再出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