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涅祁之重圜(涅邙之重圜)

(2019-11-28 13:38:14)
标签:

古币

收藏


涅祁之重圜(涅邙之重圜)

   我得此二泉已经一年有余,因学识有限一直不得要领,今天读到西安谢子展先生的博文,终于有了初步认知。此钱应为寰钱新创建品,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以下为西安谢子展先生的论述:
  “  圜钱起自西周的姜太公,书载姜太公为周作九府圜钱。我们现在能见到的有离石、垣、桼垣一釿、共屯赤金、封坪、古、蔺、共、安藏、济阴一共十种,但能肯定,这十种钱必已囊括九府。周以前不用圜钱,是用的贝币,不论是古墓出土还是文字记载都证明没有圜钱只有贝币。下面我们看到的圜钱,真的很稀少。
     这种圜钱已知有二种,一种环书“涅邙之重圜”,一种单书一字“圜”。直径47mm,一枚重10.8克,一枚重11.9克。周钱直径有大有小,大的直径在40-43mm,重量在9克左右。这钱略大于周钱,但和周钱很近似。  网上有泉友将此钱认做“涅祁之重圜”,也有将之命名为大孔圜钱的。 涅指涅水。古有锐角布“涅金”、“舟百涅”等,涅肯定是经济重地。涅水在河南镇平县,现在叫赵河。其地靠近南阳,在洛阳以南,邙是指北邙,在洛阳以北。
    从此钱涅邙二字看,流通在洛阳南北,洛阳是东周的国都,此钱很象是东周时的钱。
    东周发行的货币有小圜东周,大圜东周和布币东周等多种,但都明确铸有东周字样。但本文之钱有明显不同,字是阴刻上的,并非铸字。从制作工艺上讲,比周九府圜钱落后,所以此钱可能比九府圜钱更早。
从现在掌握的情况看,战国钱都是铸字,所以这钱应当是更早的钱,商钱。
    姜太公可能不是圜钱的发明人,发明人可能是商纣王。洛阳曾是商的国都,经济文化中心,发行圜钱不足奇。姜太公可能是效法此钱制定的九府圜钱。
    没有文字资料可以证明,以上仅为本人推定。”
感谢西安谢子展先生!
    按照周朝制度,以商通货,以贾易物。当姜太公还在周朝为官时,就在日益频繁的货物交换的基础上创立了九府圜法。所谓“九府”,指的是太府、玉府、内府、外府、泉府、天府、职内、职币、职金9个政府管理部门,它们负责掌握调控财币。“圜”,均而通之意;圜法,指的就是货币制度。

  姜太公确立的“九府圜法”是一整套的货币制度:规定黄金方寸见方,重量1斤;钱,外圆而内方,轻重以“铢”来计量;布帛宽2尺2寸为幅,长4丈为匹。在姜太公创造的货币体系中,以黄金最宝贵,刀币最便利,人们使用起来像泉水那样周流不息,像布帛那样分布在民间各地,像帛那样可以卷束起来。
发自藏品,请各位老师指教、品评、鉴赏。
直径:46.8mm;穿经:20mm;厚:1.4mm.

涅祁之重圜(涅邙之重圜)

涅祁之重圜(涅邙之重圜)

涅祁之重圜(涅邙之重圜)

涅祁之重圜(涅邙之重圜)

涅祁之重圜(涅邙之重圜)

涅祁之重圜(涅邙之重圜)

涅祁之重圜(涅邙之重圜)

涅祁之重圜(涅邙之重圜)

涅祁之重圜(涅邙之重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