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中年级课外自主阅读能开的培养策略研究》课题 结题报告
(2017-01-04 00:11:48)《小学中年级课外自主阅读能开的培养策略研究》课题
结题报告
立项号 |
dm2016008 |
课题名称 |
小学中年级学生
|
|||
负责人 |
齐保磊 |
所在单位 |
大名县金滩镇上马头联办小学 |
|||
结题报告 关键词 |
小学中年级学生 |
|||||
结题 报告 摘要 |
“小学中年级学生课外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着眼于小学语文教师结合课内课外阅读,了解学生的阅读现状问题、自主阅读的意识能力,寻找“课外自主阅读能力培养”有效策略。通过精心挑选小学中年级学生课外阅读书目;开展切实有效的课外阅读指导;组织丰富多彩的读书竞赛活动。课外阅读不但使学生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本课题研究重在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渗透科学的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从而拓展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自主阅读能力,使听说读写综合发展。
|
|||||
结题报告 |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1、新课标的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小学生中年级阶段应完成40万字的阅读量,课外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和方法,课外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更关系到学生语文多种能力的发展,语文素养的提升。而语文素养是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长期过程中积淀而成的。课堂教学效果再好,学生在40分钟里得到的东西也是有限的。吕叔湘和张志公都说过,他们的语文能力30%得益于课内,70%得益于课外阅读。因此,我们一定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和习惯,扩大阅读面,增加课外阅读量,多读书。 2、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 中年级学生课外阅读习惯欠佳能力弱,缺乏读书的兴趣,过多沉迷于游戏看动画片中,主动读书的人很少或仅限于语文书,课外书籍几乎无涉及。学生的阅读兴趣的缺失令作为语文老师的我极为担忧。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缺乏自主思考探究的意识,过多依赖于老师的讲解,懒于动脑思考感悟,缺乏自己的感受。 3、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认知水平和学习内容的需要 随着学生身体的发育,自我意识的明显加强,独立思考和处理事物能力的发展,学生在心理和行为上逐渐表现出强烈的自主性。从认知水平来看,学生的认知活动的自觉性明显增强。中年级学生观察力、识记能力、有意想象能力逐步发展,思维的目的性、方向性渐渐明确,认知系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能力慢慢增强,此时为训练和发展学生自学能力的最佳时期。从阅读教学的现状来看,在原有知识结构的基础上展开、提高、综合,为自主学习提供了条件与可能性。 二、本课题的界定 “小学中年级学生课外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着眼于小学语文教师结合课内课外阅读,了解学生的阅读现状问题、自主阅读的意识能力,寻找 “课外自主阅读能力培养”有效策略。通过精心选编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目;开展切实有效的课外阅读指导;组织丰富多彩的读书竞赛活动。课外阅读不但使学生的生活变得五彩缤纷,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本课题研究重在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渗透科学的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从而拓展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自主阅读能力,使学生听说读写综合发展。 三、理论依据及意义 (一)理论依据: 1、国家教育部制定的《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小学中年级的阅读总量不低于40万字。 2、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强调知识是一种学习者的主观构建,学生积极、主动并有意义地面对、接纳外界的各种刺激。将所接受到的信息进行重组,形成自己独特的知识结构和经验世界。 因此,有效课外阅读应从激励学生主动、全身心、饶有兴味地投入阅读,激励学生以探究、主动、合作方式进行阅读;有效的课外阅读必须能有利于学生对课外阅读信息和读后感受碰撞后的重组。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有利于全面了解中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探究形成原因,寻找有效的指导策略。 2、培养和提高中年级学生课外自主阅读的兴趣、意识和能力,学会感受、理解、欣赏、评价,提高学习效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学生在课内学习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进行课外阅读,以达到获取信息,积累知识、开阔视野、活跃思维、陶冶情操、塑造品格的目的。 四、研究的步骤、内容、策略。 具体步骤: (一)准备阶段(2016.1---2016.2) 1、确立研究课题,提交课题申报表 2、设计研究方案,落实研究任务,制定研究计划。 (二)实施阶段(2016.3---2016.9) 1、第一阶段:确立研究对象,选择有代表性的问题,确立研究方向。 (1)中年级学生课外阅读问卷调查 2、第二阶段: (1)选出适合中年级学生课外读物的书目。
(3)提高中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和能力,使其有自主阅读的意识,培养中年级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总结一些可操作的方法措施。 (三)总结阶段(2016.10---2016.11) 结合教学实践,撰写心得体会、教学案例、教育叙事、教学日志、微课、结题报告等。 具体策略: (一)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掌握自主阅读方法的策略。 (二)营造课外阅读氛围,在氛围中提高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策略 1、在班级建立了图书角,让学生在课余时间随时翻阅,书籍来源一方面来自学生个人书籍,经我们亲自筛选后分享阅读;另一方面是从学校阅览室借阅。并选出专人管理,每一个月更换一次。每天12:40至1:40为一小时的午读。其次建立家庭图书架,利用家长会建议家长为孩子定期购买或借阅适合孩子阅读的书籍,并动员和孩子一起读书,营造“亲子阅读” 氛围。
五、研究结果与成效 通过一年的课题研究实践,加深了我对课题研究的认识,增强了课题研究的信心,提高了研究的积极性。课题实施以来,学校语文教研组多次开展了课外阅读教研活动,为课题研究提供经验交流与解决困惑的平台,促进了课题的发展。该课题的研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1、学生已经产生浓厚的课外阅读兴趣。通过调查,中年级百分之九十学生喜欢上了课外阅读,认为课外阅读使自己受益匪浅,既增长了见识、开阔了眼界、陶冶了情操,又丰富了自己的语言积累。课外书也成为大家的良师益友,给自己带来了无尽的快乐。
3、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学会了有目的地选择读物;学会了主动阅读相关课外书籍;学会了合理安排课外阅读时间;学会了制订课外阅读计划。学生还养成了阅读中查字典或其它工具书的习惯;学生养成了圈点勾划、记笔记的习惯;养成了写读后感的习惯。 4、丰富了学生的精神世界,使学生在增长知识的同时受到真、善、美的启迪,净化了学生心灵,培养了高尚的道德情操。
5、学生的阅读能力、习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提高,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六、存在问题及改进 2、实施小学语文课外阅读习惯的研究使每个学生得到更多课外拓展的机会,学习兴趣与潜能得到发展,各层次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但优等生原有的基础夯实,视野更开阔,发展速度愈快,从而加速了班级的两极分化。在课外阅读实践活动中,学生的个体差异、个性差异表现得更为明显。如何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发展,使他们都能在阅读活动中最大限度地受益,也是困扰我们的一个难题,需要我在教学实践中作更加深入的思考。
3、还应在阅读课上,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扩大学生视野,增长学生能力。 |
|||||
参考文献 |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年。
2、《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的有机结合》
佚名 中国学术期刊网 3、《小学生优质课外阅读的策略研究与实践》课题文献综述 王红燕2011.04.05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