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01例谈高中历史统编教材的积极变化

(2019-12-22 11:10:59)
标签:

核心素养

历史教学

历史课程标准解读

史料教学

史学阅读

分类: 研究论文
01细微处见真章
——例谈高中历史统编教材的积极变化

2019-12-18
何成刚 李志先

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统编高中历史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已经在部分省市开始使用。笔者拟从细微处入手,解读统编高中历史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中三个方面的积极变化,与广大高中历史教师交流分享。

积极变化一:

历史认识更加深刻

例如,《中外历史纲要》(上)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中,编者设计了一个“问题探究”,实录如下:

1.隋氏西京太仓,东京含嘉仓、洛口仓,华州永丰仓、陕州太原仓,储米粟多者千万石,少者不减数百万石。天下义仓又皆充满。京都及并州库,布帛各数千万。而赐赉勋庸、并出丰厚,亦魏晋以降之未有!

2.帝以诸蕃酋长毕集洛阳……于端门街盛陈百戏,戏场周围五千步,执丝竹者万八千人,声闻数十里,自昏至旦,灯火光烛天地。终月而罢,所费巨万……整饰店肆,檐宇如一,盛设帷帐,珍货充积,人物华盛,卖菜者亦藉以龙须席。胡客或过酒食店,悉令邀延就坐,醉饱而散,不取其直,绐之曰:“中国丰饶,酒食例不取直。”胡客皆惊叹。其黠者颇觉之,见以缯帛缠树,曰:“中国亦有贫者,衣不盖形,何如以此物与之,缠树何为?”市人惭不能答。

设问: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隋朝灭亡的原因与其他朝代有何不同。

两则史料均反映了隋朝国家富裕,其中史料1出自杜佑《通典·食货典》,记载反映了隋朝粮仓年年富余。史料2出自《资治通鉴》,借黠者之口强调了隋朝国家虽富,但民众非常贫穷的事实。两则史料实质上是在引导学生从国富民穷的角度,分析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其实,这也是隋朝灭亡不同于其他朝代灭亡的主要方面。

可见,统编高中历史教材在揭示隋亡主要原因方面,充分吸收了史学界的研究成果,和以前多版本高中历史教材笼统地强调隋朝的暴政相比,触及了历史现象的本质,在历史认识上有了质的飞跃。史载,唐太宗曾经让臣下清点隋亡后留下的仓库,没有想到经过隋末唐初数年的战争,库存量竟然足以让唐朝老百姓不用劳动也可以使用好多年。这说明隋朝老百姓创造的财富积聚到了政府手里。再如,隋朝为救灾在各地建立了若干粮仓,但是当灾荒发生时,州县官员却不能及时放粮赈灾,一方面是粮仓充盈,另一方面却是饿殍遍地。总之,国富而不与民共享,是隋朝灭亡的最大教训。对此,唐太宗指出:“凡理国者,务积于人,不在盈其仓库。古人云:‘百姓不足,君孰与足。’但使仓库可备凶年,此外何烦储蓄!后嗣若贤,自能保其天下;如其不肖,多积仓库,徒益其奢侈,危亡之本也。”



何成刚主编:“历史课标解析与史料研习丛书”,复旦大学出版社

历史教师理解新课标的必备读物:“历史课标解析与史料研习”丛书

http://www.sohu.com/a/238209740_392410
http://www.sohu.com/a/254375722_392410



何成刚主编:“史学阅读与微课设计丛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荐书|“历史教师专业发展丛书”第二辑《史学阅读与微课设计》 
https://www.sohu.com/a/131588644_567589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