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版):时空观念解读

标签:
核心素养历史教学历史课程标准解读史料教学史学阅读 |
分类: 学习资源 |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版)
2.时空观念
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
任何历史事物都是在特定的、具体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发生的,只有在特定的时空框架当中,才可能对史事有准确的理解。
水平1
A.能够辨识历史叙述中不同的时间与空间表达方式;
B.能够理解它们的意义;
C.在叙述个别史事时能够运用恰当的时间和空间表达方式。
水平2
A.能够将某一史事定位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框架下;
B.能够利用历史年表、历史地图等方式对相关史事加以描述;
C.能够认识事物发生的来龙去脉,理解空间和环境因素对认识历史与现实的重要性。
水平3
能够把握相关史事的时间、空间联系,并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术语对较长时段的史事加以概括和说明。
水平4
A.在对历史和现实问题进行独立探究的过程中,能将其置于具体的时空框架下;
B.能够选择恰当的时空尺度对其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在此基础上作出合理的论述。
推荐解读文献
以空间观念为例说历史教师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陈春露
《中学历史教学》
2017年09期
2017年高考空间观念素养考查的四个角度及教学启示
丁继华,刘晓兵
《中学历史教学》
2017年09期
高中历史空间观念素养的考查与教学思考
——基于2017年高考历史试题的分析
苗颖
上海市松江一中
教学月刊·中学版
2017-10
高中历史“空间观念”素养的教学分解
苗颖
课程 教材 教法
2017-11
历史空间的内涵与空间观念素养的培养
陈志刚,覃玉兰
《历史教学(上半月刊)》
2018年02期
《历史空间素养的历史解读》
赵海明、何成刚: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2018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