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初中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三章变量之间的关系》知识点归纳总结

(2018-06-30 09:26:20)
标签:

教育

分类: 初中知识点

第三章 变量之间的关系

一、变量、自变量、因变量、常量

变量:在某一变化过程中,不断变化的量叫做变量。

自变量、因变量:如果一个变量y随另一个变量x的变化而变化,则把x叫做自变量,y叫做因变量。

自变量是最初变动的量,它在研究对象反应形式、特征、目的上是独立的;因变量是由于自变量变动而引起变动的量,它依赖于自变量的改变。

常量:一个变化过程中数值始终保持不变的量叫做常量.

二、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

(一)列表法(用表格)

采用数表相结合的形式,运用表格可以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列表时要选取能代表自变量的一些数据,并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列出,再分别求出因变量的对应值。列表法最大的特点是直观,可以直接从表中找出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对应值,但缺点是具有局限性,只能表示因变量的一部分。

1、表格是表达、反映数据的一种重要形式,从中获取信息、研究不同量之间的关系。

1)首先要明确表格中所列的是哪两个量;

2)分清哪一个量为自变量,哪一个量为因变量;

3)结合实际情境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绘制表格表示两个变量之间关系

1)列表时首先要确定各行、各列的栏目;

2)一般有两行,第一行表示自变量,第二行表示因变量;

3)写出栏目名称,有时还根据问题内容写上单位;

4)在第一行列出自变量的各个变化取值;第二行对应列出因变量的各个变化取值。

5)一般情况下,自变量的取值从左到右应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这样便于反映因变量与自变量之间的关系。

(二)解析法(关系式)

关系式是利用数学式子来表示变量之间关系的等式,利用关系式,可以根据任何一个自变量的值求出相应的因变量的值,也可以已知因变量的值求出相应的自变量的值

1、用关系式表示因变量与自变量之间的关系时,通常是用含有自变量(用字母表示)的代数式表示因变量( 也用字母表示),这样的数学式子(等式)叫做关系式。

2、关系式的写法不同于方程,必须将因变量单独写在等号的左边。

3、求两个变量之间关系式的途径:

1)将自变量和因变量看作两个未知数,根据题意列出关于未知数的方程,并最终写成关系式的形式。

2)根据表格中所列的数据写出变量之间的关系式;

3)根据实际问题中的基本数量关系写出变量之间的关系式;

4)根据图象写出与之对应的变量之间的关系式。

4、关系式的应用:

1)利用关系式能根据任何一个自变量的值求出相应的因变量的值;

2)同样也可以根据任何一个因变量的值求出相应的自变量的值;

3)根据关系式求值的实质就是解一元一次方程(求自变量的值)或求代数式的值(求因变量的值)。

(三)图像法(用图象)

对于在某一变化过程中的两个变量,把自变量x与因变量y的每对对应值分别作为点的横坐标与纵坐标,在坐标平面内描出这些点,这些点所组成的图形就是它们的图象(这个图象就叫做平面直角坐标系)。它是我们所表示两个变量之间关系的另一种方法,它的显著特点是非常直观。不足之处是所画的图象是近似的、局部的,通过观察或由图象所确定的因变量的值往往是不准确的。

表示的步骤是:

  列表:列表给出自变量与因变量的一些特殊的对应值。一般给出的数越多,画出的图象越精确。

  描点:在用图象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时,通常用水平方向的数轴(横轴或x轴)上的点来表示自变量,用竖直方向的数轴(纵轴或y轴)上的点来表示因变量。

  连线:按照自变量从小到大的顺序,用平滑的曲线把所描的各点连结起来。

1、图象是刻画变量之间关系的又一重要方法,其特点是非常直观、形象。

2、图象能清楚地反映出因变量随自变量变化而变化的情况。

3、用图象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时,通常用水平方向的数轴(又称横轴)上的点表示自变量,用竖直方向的数轴(又称纵轴)上的点表示因变量。

4、图象上的点:

1)对于某个具体图象上的点,过该点作横轴的垂线,垂足的数据即为该点自变量的取值;

2)过该点作纵轴的垂线,垂足的数据即为该点相应因变量的值。

3)由自变量的值求对应的因变量的值时,可在横轴上找到表示自变量的值的点,过这个点作横轴的垂线与图象交于某点,再过交点作纵轴的垂线,纵轴上垂足所表示的数据即为因变量的相应值。

4)把以上作垂线的过程过来可由因变量的值求得相应的自变量的值。

5、图象理解

1)理解图象上某一个点的意义,一要看横轴、纵轴分别表示哪个变量;

2)看该点所对应的横轴、纵轴的位置(数据);

3)从图象上还可以得到随着自变量的变化,因变量的变化趋势。

3、理解图像:a.认真理解图象的含义,注意选择一个能反映题意的图象;b.从横轴和纵轴的实际意义理解图象上特殊点的含义(坐标),特别是图像的起点、拐点、交点

三、速度图象

1、弄清哪一条轴(通常是纵轴)表示速度,哪一条轴(通常是横轴)表示时间;

2、准确读懂不同走向的线所表示的意义:

1)上升的线:从左向右呈上升状的线,其代表速度增加;

2)水平的线:与水平轴(横轴)平行的线,其代表匀速行驶或静止;

3)下降的线:从左向右呈下降 状的线,其代表速度减小。

四、路程图象

1、弄清哪一条轴(通常是纵轴)表示路程,哪一条轴(通常是横轴)表示时间;

2、准确读懂不同走向的线所表示的意义:

1)上升的线:从左向右呈上升状的线,其代表匀速远离起点(或已知定点);

2)水平的线:与水平轴(横轴)平行的线,其代表静止;

3)下降的线:从左向右呈下降状的线,其代表反向运动返回起点(或已知定点)。

五、三种变量之间关系的表达方法与特点:

表格法:多个变量可以同时出现在同一张表格中

关系式法:准确地反映了因变量与自变量的数值关系

图象法  直观、形象地给出了因变量随自变量的变化趋势

高中初中数学辅导常年招生(辽阳)

本部有多名教师,可以采取一对一、一对多及辅导班等多种形式上课。在学习期间,本部免费提供PPT课件及相关的学习复习资料,课后可以随课件重新学习。

一切以高考中考为目的,一切以高考中考为方向,强化基础,关注方法,培养习惯,引导思考,在辅导教学过程中,加强考试训练,培养考试习惯,同时加强学习方法训练,培养学习习惯。一个人,如果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一个适宜的学习方法,加上一个不一样的思路,那将不可抵挡,前景将十分宽广。如果能按照我们的要求去做的话,将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尤其是初一初二的学生,将对中考高考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适当的学习方法是提高学习成绩的最佳途径,将会一生受益,我们可以共同探讨。

    本人准备设立北师大版数学初中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学习群。群内将介绍学习方法、解题方法、按每天提问顺序,适当解答群友问题。九年级群将根据中考适当引导群友做好中考三轮复习,并根据历年的各地真题讲解中考题型及解题技巧。

    欢迎关注公众号——雅轩数学。同时也可关注本人QQ空间1792808588及微信czsx263,辽阳市区的朋友可以加微信/电话15174190263联系。

 

如果您认为这篇文章不错,请动动手指,转给他人,让更多人看到,造福他人,赠人玫瑰,手留余香,谢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