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断句答案版
(2016-09-27 13:03:14)分类: 文言文类 |
文言文断句
考察情况:全国新课标卷2014年开始设有文言断句题目,选择题形式,取代了原来的实词或人物性格事迹概括题目。分值3分。其他省份则早有考察,例如北京,专设有一语段让考生来断句,5-6分。
第一、
1.
2.
3.
4.
第二、
一、明词性
(一)明名词、代词
文言文中,名词、代词常作主语和宾语,所以我们拿到一个文段后先找出其中的人名、地名、事名、物名、朝代名、国名、官职名、谥号等,找出其中的代词,如人称(自、吾、尔、汝、余、我、予、彼),谦称(寡人、臣、妾、朕、孤),敬称(君、公、卿、子、先生、足下);
再考虑:什么人?办什么事?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结果?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如《赤壁之战》中“初,鲁肃闻刘表卒”,先用全称,以下“肃径迎之”“肃宣权旨”就不再提姓了。
示例: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宁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答案: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宁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世说新语·德行》)
(二)明动词
古汉语和现代汉语一样,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略,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整体把握句意,进而可以正确断句。
示例: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
断开如下: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苏轼《书〈孟德传〉后》)
(三)明虚词
古人的文章没有标点符号,为了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尤其是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1.
2.
3.
4.
5.
示例:(赵困于秦)齐人、楚人投赵。赵人乏食,粟于齐,齐王弗许。周子曰:“夫赵之于齐楚扞蔽也犹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今日亡赵明日患及齐楚矣且救赵高义也却秦师显名也不务为此而爱粟为国计者过矣。”
注:扞蔽——屏障。
答案:(赵困于秦)齐人、楚人投赵。赵人乏食,粟于齐,齐王弗许。周子曰:“夫赵之于齐楚扞蔽也/犹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今日亡赵/明日患及齐楚矣/且救赵高义也/却秦师/显名也/不务为此而爱粟/为国计者/过矣。”
二、找句式
文言文中涉及到很多文言句式,如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
还有一些固定句式如“……者……也”是典型的判断句式(有些省略“者”或“也”的判断句,或表示判断关系的词,如“为、乃、即、则”等);“不亦
如:以残年之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又如:
三、看对话
文言文中,对话最易被发现,因为这里涉及到一些表示对话的标志性字词,如“曰、云、言”。但在这里我们需注意两点:一是对话中又有对话的情况,二是文中省略说话人和“曰”字的。
示例: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主曰宋公威容德器群臣莫及帝曰方且图之后弘被引见帝令主坐屏风后因谓弘曰谚言贵易交富易妻人情乎弘曰臣闻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帝顾谓主曰事不谐矣
答案: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主曰∕宋公威容德器∕群臣莫及∕帝曰∕方且图之∕后弘被引见∕帝令主坐屏风后∕因谓弘曰∕谚言贵易交,富易妻∕人情乎∕弘曰∕臣闻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又如: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
这一段中,有表对话的标志性词“曰”,但中间有两句省略了说话人和“曰”,就要特别注意了。此段断句如下: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战国策》)
四、据修辞
文言文中往往会用到排比、对偶、反复、顶真等修辞手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利用好这些特点对我们断句很有帮助。
古文中两个相同词语连用,如果不属于形容词、名词的重叠形式,一般来说是用了顶真手法,它们分属两句话,应当从中间断开。
例如:“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愚公移山》
又如:“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奉之弥繁∕侵之愈急”,这两句用了对偶的修辞。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这一段句式整齐,四六句和对偶多。
最后,题目做完后通读一遍,凭借语法知识和语感,来检验断句是否正确合理:点断后的句子是否讲得通,是否符合情理、符合逻辑。要想提高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我们平时就要注意学好课本中的经典文言课文,掌握实词、虚词、句法、词法,培养扎实的文言功底;熟读一些经典的文言文,培养语感;适当做一些专题练习,加强运用。这样,正确断句的能力就会在阅读和实践中形成。
近三年新课标高考题目
1
.2016年全国新课标1卷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B
A.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
B.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
C.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D.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
2.
2016年全国新课标2卷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C
A.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
B.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
C.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
D.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
3.
2016年全国新课标3卷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B
A.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
B.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
C.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
D.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
4.2015年全国新课标1卷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
A.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
B.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
C.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
D.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
5.2015年全国新课标2卷
⑴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6.2014年全国新课标2卷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C
A.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B.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C.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 /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D.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 /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7.2014全国新课标1卷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D
A.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B.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C.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D.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巩固训练
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5分)
夫虑熟谋审力不劳而功倍作事可以为后法一宜书不苟一时之誉思为利于无穷而告来者不以废二宜书岳之民人与湖中之往来者皆欲为滕侯纪三宜书以三宜书不可以不书,乃为之书。
答案:夫虑熟谋审/力不劳而功倍/作事可以为后法/一宜书/不苟一时之誉/思为利于无穷/而告来者不以废/二宜书/岳之民人与湖中之往来者//皆欲为滕侯纪/三宜书/以三宜书不可以不书
【句段译文】深思熟虑,不用花太多的力气而收到成倍的功效,这种做事的行为可以作为后世人仿效的法则,这是我第一个该写此记的理由。不只是想着为当时的人赞誉,而是考虑到让千秋万代获利,并且告诉后代不要把(它)废弃,这是我第二个该写此记的理由。岳阳的百姓与洞庭湖中往来的人们,都想为滕太守记下这个功劳,这是我第三个该写此记的理由。因为有这三个该写的理由而不能不写,于是就写下了此篇文字。
2.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5分)
世之治也行善者获福为恶得祸及其乱也行善者不获福为恶者不得祸变数也智者不以数疑常道故循福之所自来防祸所由至也遇不遇非我也守其所志而已矣。
(取材于《中论•修本》)
答案:世之治也/行善者获福/为恶者得祸/及其乱行也/行善者不获福/为恶者不得祸/变数也/知者不以变数疑常道/故循福之所自来/防祸之所由至也/遇不遇/非我也/其时也/夫施吉报凶谓之命/施凶报吉谓之幸/守其所志而已矣
3.
进
4、(20ll北京,10,5分)用斜线(/)给下面短文断句。
(取材于朱熹《白鹿洞书院揭示》)
答案:熹窃观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词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也/今人之为学者∥既反是矣/然圣贤所以教人之法∥具存于经/有志之士∥固当熟读∥深思而问辨之。
5.(2010北京,11,5分)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
答案
[参考译文]
6.(2009北京。11。5分)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取材于《老子·七十七章》)
答案: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
【参考译文]
强化练习
1.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
孟子曰言近而旨远者善言也守约而施博者善道也君子之言也不下带①而道存焉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人病舍其田而芸人之田所求于人者重而所以自任者轻。
[注]
答案
2.用斜线(/)为下面文言文未加标点处断句。
叶廷珪云:余幼嗜书自肄业郡庠牵丝入仕四十余年未尝释卷食以饴口怠以为枕士大夫家有异书无不借借无不读读无不终篇而后止长恨无资不能尽传写间作数十大册择其可用者手抄之名曰《海录》。
答案:叶廷硅云:余幼嗜书/自肄业郡庠/牵丝入仕/四十余年未尝释卷/食以饴口/怠以为枕/士大夫家有异书/无不借/借无不读/读无不终篇而后止/长恨无资/不能尽传写/问作数十大册/择其可用者手抄∥名曰《海录》。
【参考译文】 叶廷硅说:“我从小酷爱读书,从在郡学修业,一直到成家步入仕途做官.四十多年不曾放下书卷,吃饭的时候读书觉得嘴里香甜,疲倦的时候用它当枕头。士大夫家有与众不同的书,没有不借来的,借来没有不读的,读,没有读完全篇不会终止。常常怨恨(自己)没有钱财,不能全部抄写完。在那么多书里,挑出几十大册,选择其中有用的亲手抄下来,取名为《海录》。”
3.用斜线(/)给下面短文断句。
凡音者产乎人心者也感于心则荡乎音音成于外而化乎内是故闻其声而知其风察其风而知其志观其志而知其德盛衰贤不肖君子小人皆形于乐不可隐匿故曰乐之为观也深矣
答案:凡音者/产乎人心者也/感于心则荡乎音/音成于外而化乎内/是故闻其声而知其风/察其风而知其志/观其志而知其德/盛衰/贤不肖/君子小人皆形于乐/不可隐匿/故曰/乐之为观也/深矣
【参考译文】大凡音乐。是从人的内心产生出来的。心中有所感受,就会在音乐中表现出来,音乐表现于外而化育于内。因此,听到某一地区的音乐就可以了解它的风俗,考察它的风俗就可以知道它的志趣,观察它的志趣就可以知道它的德行。兴盛与衰亡、贤明与不肖、君子与小人都会在音乐中表现出来,不可隐藏。所以说:音乐作为一种观察的对象.它所反映的是相当深刻的了。
4.在下面短文中用斜线(/)断句。
答案: 楚厉王有警/为鼓与百姓为戍/饮酒醉/过而击之也/民大惊/使人止曰/吾醉而与左右戏/过击之也/民皆罢/居数月/有警击鼓/而民不赴/乃更令明号/而民信之
【参考译文】
5.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
尧不以帝见善绻,北面而问焉。尧,天子也;善绻,布衣也。何故礼之若此其甚也善绻得道之士也得道之人不可骄也尧论其德行达智而弗若故北面而问焉此之谓至公。非至公其孰能礼贤?
答案:何故礼之若此其甚也/善绻/得道之士也/得道之人∥不可骄
【参考译文】尧不用帝王的身份去会见善绻。面朝北恭敬地向他请教。尧是天子,善绻是平民。尧为什么这样过分地礼遇他呢?因为善绻是得道的人。对得道的人,不可傲视。尧衡量自己的德行智谋不如善绻,所以面朝北恭敬地向他请教。这就叫做无比公正。不是无比公正,谁又能礼遇贤者呢?
6.用斜线(/)给下面短文断句。
[注]②
答案:陵云台楼观精巧/先称平众木轻重/然后造构/乃无锱铢相负揭/台虽高峻/常随风摇动/而终无倾倒之理/魏明帝登台/惧其势危/别以大材扶持之/楼即颓坏。
7.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画线的部分断句。
叔孙武叔毁仲尼。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 (取材于《论语·子张篇第十九》)
答案:叔孙武叔毁仲尼。子贡日:“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
【参考译文】叔孙武叔诽谤仲尼。子贡说:“(这样做)是没有用的!仲尼是诽谤不了的。别人的贤德好比丘陵,还可超越过去;仲尼的贤德好比太阳和月亮,是无法超越的。即使有人要自绝于日月,时日月又有什么损害呢?只是表明他不自量力而已。”
8.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画线的部分断句。
答案:忠臣之事君也/莫先于谏/下能言之/上能听之/则王道光矣。谏于未形者,上也;谏于已彰者,次也;谏于既行者,下也。违而不谏∥则非忠臣/夫谏∥始于顺辞/中于抗议/终于死节/以成君休/以宁社稷。《书》云:“木从绳∥则正/后从谏∥则圣。”(“/”为必断处,“∥”为可断可不断处)
【参考译文】忠臣侍奉君主,没有比进谏更重要的,臣子能进忠言,君主能采纳忠言,那么君主用仁义治理天下的政治主张就会发扬光大了。在事情发生之前进谏的是上等的进谏;对已有明显迹象的事进谏的是次等的进谏;对已经执行的事进谏的是下等的进谏。看到有违背正道的事却不进谏,就不是忠臣的职分。刚开始用谦逊的言辞来进谏,(如果不被采纳)这时就要用激烈的言辞来进谏,坚持正义,不屈服;如果还不被采纳),最后就要冒死进谏,维护正义。以用来成就君王治理天下的美名,使国家和平安宁。《尚书》说:“木头经过墨线量过就能取直,君主能够采纳好的谏言就会圣明。”
9.在下面短文中用(/)断句。
答案:鲁有恶者/其父出而见商咄/反而告其邻曰/商咄不若吾子矣/且其子至恶也/商咄至美也/彼以至美不如至恶/尤乎爱也/故知美之恶/知恶之美/然后能知美恶矣
【参考译文】鲁有丑男,其父外出见到商咄,回家后告诉他的邻居说:“商咄不如我儿子啊。”实际上他的儿子是最丑的。商咄是最美的。他认为最美的不如最丑的,错在爱啊。所以,知道美中的丑,知道丑中的美,然后能知美丑啊。
10.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画线部分断句。
答案
【参考译文】
11.用斜线(/)给下列短文画直线的部分断句。
夫明“六经”之指,涉百家之书,纵不能增益德行,敦厉风俗,犹为一艺,得以自资。父兄不可常依,乡国不可常保,一旦流离,无人庇荫,当自求诸身耳。谚曰积财千万不如薄伎在身伎之易习而可贵者无过读书也世人不问愚智皆欲识人之多见识之广而不肯读书是犹求饱而懒营馔欲暖而惰裁衣也。(取材于《颜氏家训·勉学》)
答案:谚日/积财千万∥不如薄伎在身/伎之易习而可贵者/无过读书也/世人不问愚智/皆欲识人之多/见识之广/而不肯读书/是犹求饱而懒营馔/欲暖而惰裁衣也。(“/”为必断处,“∥'’为可断可不断处)
12.阅读下面短文,按要求完成①一②题。
①用斜线(/)给下面语段断句。
②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
答案:①有国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前有谗而弗见/后有贼而不知/为人臣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守经事而不知其宜/遭变事而不知其权(“/”为必断处,“∥"为可断可不断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