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860-《灵魂追凶》书评:真相的背后,往往更残酷

(2019-03-10 23:18:20)
标签:

日志

书评

1860-《灵魂追凶》书评:真相的背后,往往更残酷

      看过向林的《独白者》系列之后,对他的创作风格有了一定的了解。通常情况下,向林在作品中的每一个人物、细节都不是无所指的,他总会在读者意识不到的时候埋伏下一些线索,只让读者的心跟着小说中主角的精妙心理学推导一路向前,而在一路向前的过程中,却不免要转几道弯什么的,于是在剧终时分回顾前述情节的时候不禁顿生九曲回肠之感——这一路走来,紧张到窒息,总是感觉要看到答案了,却往往并不是那样。写家不容易,难道看的人就容易吗?


      《灵魂追凶》的切入点是一起美女明星夏丹的死亡案件,心理医生林渐新运用心理学知识来入手调查案件真相。这一点或许并不复杂,复杂的倒是随着案件的逐渐深入,和案件有关的每个人似乎都在“演出”,都在展示着自己的并非全面的那一面——但更多的不是现场的出神入化,而是由于不同的心理堆积而形成的种种行为现象。所谓“吓人”一说,通常情况下都不是因为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而是由于点滴真相,而越想越怕,或者说是一种“后怕”,从而导致行为出现异常。在这样一种情况下,会发生什么样的情况,除非内心极其坚定,能够真正自己控制了自己,否则都不得而知。


      向林的小说,悬念很强,因为他一般不会让如福尔摩斯般的案件侦破过程占据了主导——他写的是心理悬疑小说,介绍的是心理变化而导致的行为动因、面部微表情、犯罪侧写等一些专业性知识;在这样一种氛围下,推动案件情节的逐渐深入,直到最终真相浮出水面。所以,阅读这样一种小说,最好的就是和作者进行“赛跑”。虽然向林本身是心理学科班出身,从事过心理咨询等业务,具备专业而又精彩的心理学知识;读者却未必都有这样的专业知识——但是,不妨试一试,看看心理学“小白”在与专业心理学从业者的“对抗”中,究竟是谁能够笑到最后。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如果这样去读小说的话,即使最后输了,由此获得的愉悦感也是非同寻常的。


      小说中涵盖了现实生活中很多人物和场景,也揭示了表面现象之下更多深层次的问题。万事万物都是有本源的,不会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友情、爱情、亲情也好,相遇、相知、相爱相杀也罢,抑或是家庭、人生、价值观这样的问题,其实都不过是表面现象。令人感到痛苦的却是真相,或者说是真相所透露出来的背后的那些内容。爱也好、恨也罢,那是每个人的自由,但却不纯粹是每个人的绝对自由——所以人既是自然的人,更是社会的人,根本不可能摆脱一切。


      作为《灵魂追凶》这部小说的“看点”之一,值得重点关注除了案件背后的东西,还有心理医生林渐新本身。为了找到真相,他也是够拼的,甚至不惜以身赴险,确实值得佩服!这是因为,案件的直接真相或许并不复杂,理清头绪才是最关键的一步——如果没有林渐新的个人天赋,案件的侦破是否还会是现在这样一种走向,那可就难说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