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遥远的星空2016
遥远的星空2016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0,503
  • 关注人气:27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978-《瓦尔登湖》书评:人生需要不断地思考

(2017-09-23 13:13:13)
标签:

日志

书评

978-《瓦尔登湖》书评:人生需要不断地思考

      不同于我们今天时代里的一些志得意满的人,一头钻进深山老林里,试图找到所谓的“自我”与自然的合二为一,其实不过是和一千四百多年前那些走“终南捷径”的人类似,28岁的梭罗,借了一柄斧头,独身一人走进瓦尔登湖边的山林,开荒种地,写作看书,他不为隐居而来,也不为沽名钓誉,甚至也根本不是那种所谓诗意的栖居……在一个有着蔚蓝色水面的湖、一片山林、一间小木屋的偏僻地方,当被誉为“美国自然文学之父”的作家、诗人亨利·戴维·梭罗在瓦尔登畔独居了两年两个月又两天的期间,他看到了什么,他又想到了什么,他又想告诉给今天的我们什么呢?!

      “我曾发现在我内心里面,和大多数人一样有一种追求更高的或者称之为精神生活的本能,至今也还是如此。但同时,我又有另一种本能朝着原始的队列和野性走去。我对这两种本能都心存敬畏,对野性的狂热也并不亚于善良……”来到瓦尔登湖畔的梭罗,有着一种独特的坦率和真实。他不认为自己是一个圣人,就有多么了不起!因为这时的他,只有28岁,还是一个强壮健康的青年,刚从大学里出来,还有漫长的职业生涯要走过——他还远远不到知天命、问生死的年龄段。然而,他还是执著而坚定地来到了瓦尔登湖畔,一住就是两年多的时间,看平静的湖面,看寂静的山林,与访客交谈,与村民、野兽为伴,品味瓦尔登湖的四季变迁,也许,还在品味他自己到底想要做些什么……

      等到离开瓦尔登湖的时候,梭罗刚刚到了而立之年。他生活的年代,工业革命正在对社会生产力产生更为强大的推动力,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传统的生活方式。虽然当时的美国与工业革命的中心——英伦三岛以及欧洲大陆隔着浩瀚的大西洋,但也已经感受到了工业革命的风声,而且确实也在发生着不同于以往的变革。在这样一种社会形势下,传统的生活方式、思想感情都在经受着巨大的冲击。然而,冷静无比的梭罗却注意到,在表面的光鲜和富有下,“芸芸众生都过着一种平静而绝望的生活”。他认为。他们,也许也包括之前的他在内,所过的生活并不是他们真正想要也特别需要的那一种,而是需要深入思考、需要认真寻找,随遇而安、随波逐流的生活有必要得到纠正和改变。

      在梭罗看来,“目前在我们国家,只需要一把刀、一柄斧头、一把铁锹和一辆手推车等少数工具就足够生活了;对于好学之人,还要再加上灯和文具,以及能读上几本书……”这样的生活,不管是在当时,还是在今天,都足以引起“友邦惊诧”,都会让人觉得不可想象!这样的一种生活状态和生活方式,也许符合一千八百多年前的陶渊明和“竹林七贤”的意愿,也许今天还有一小部分人也愿意经历一番!但如果,这是注定长久的一种生活状态和心境呢?每个人又该如何来说服自己接受这样一种生活呢?!

      在《瓦尔登湖》中,梭罗既是一个生活实践者、修行者,也是一个诗人、哲人、预言家,还是大自然的观察者、记录者,他享受着大自然赋予他的平静而知足的生活,同时却在思考着除却眼前的平静而知足的生活之外更多的生活状态以及生活方式,那些除他之外的更多的人们,他们在想些什么,他们在做些什么,他们还有什么样的追求以及向住?

      一个人,即使无法接受梭罗所经历和想要告诉给他的那一切,也不必觉得所有的一切与自己完全不搭边!一切的一切,既没有那么复杂,也没有那么简单,只要自己平静一些,多一些思考,多一些实践,找到适合自己的最好的方式方法——也许只有到那时,每个人对自己的一切才会有一个基本的结论,才会觉得什么才是自己最最想要的!

      拥有属于自己的“瓦尔登湖”当然很难,但也的确不是不可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