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林和小林是一对双胞胎,10岁之前,他们的生活轨迹是一模一样的,有年老贫穷的父亲和母亲。在他们的父母临死时,大林和小林听到的一句话是:“家里什么也没有,你们应当到外面去打工……”就在出去打工的路上,他们俩被怪物追赶跑散了。从此,大林和小林就面临着不一样的人生际遇,也因此而拥有了各自不同的人生成长轨迹。中国现代作家张天翼的代表作品之一的童话《大林和小林》,讲述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故事是虚构,但现实生活中像大林和小林,以及他们所遇到的那些人,包括绅士、资本家、国王以及普通民众,现实生活中却都可以找到这些童话角色的原型。
《大林和小林》是二十世纪中国最优秀的民族童话精品之一,继叶圣陶《稻草人》之后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二个现实主义题材的里程碑式的童话作品。在这部作品里,张天翼通过运用奇特的构思、夸张的手法,讲述一个集大胆的想象和曲折的情节于一体的童话故事,诠释出的却是一个深刻的人生道理。失去父母之后,小林被迫成为了一个奴隶,但他却始终不曾放弃坚强的生活信念,而且一步步变得更加坚定,最终通过自己经过不懈的努力摆脱了奴隶的身份,不仅找到了一份工作,而且从此也过上了快乐的生活。而大林呢,选择成为了富人的干儿子,从此变得好吃懒做,变成了一个寄生虫,最后因舍不得离开与世隔绝的富翁岛,饿死在了一堆金子里。
童话故事的内容很简单,但带来的内心震撼和启示却非同寻常。 首先,这个世界上既有穷人也有富人,穷和富其实还不是最重要的——因为穷和富之间通过一定的条件是可以互相转化的;最为至关紧要的是, 不管你此刻是贫穷还是富裕,都要永远保持一颗坚强的生活信心,都要永远怀着去一种战胜重重困难的勇气!这个世界上像小林和大林一样的人其实都有很多。在财富面前作何选择,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在等待着他们。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他就不会成为金钱的奴隶;而如果为了金钱就可以放弃一切,就会永远也得不到满足,最终陷入欲壑难填的不归境地。
其次,一个很明显的道理是,金钱不是万能的,并不是任何问题用金钱都能解决,人生的幸福最主要靠的不是金钱,而是奋斗和勇气。《大林和小林》的故事中,大林只知道吃和玩,什么事也懒得去做,以至于在面对困难和处于危难境地时,只能坐以待毙;而小林则不同,他认定“一个人总得干活”,也从来不把干活当作是受苦受难,这样豁达的心境帮助小林解决了生活中的一个个难题,也帮助他躲过了一场场的灾难。
但这个童话故事中所蕴含的深刻的内在道理,在孩子自主阅读的时候却不一定能够理解,尤其是在孩子们不太能够弄得懂故事时代背景的情况下,他们更是会觉得匪夷所思。所以建议这本童话作品要在家长的指导下进行阅读,边读还要边引导和提示,一边让孩子们结合故事来进行思考,说一说他们自己在看到故事那样讲的时候心里会怎么想——这样循序渐进来读故事,就会有不一样的收获;而不是单纯地看看热闹就行了。
表面上看来,张天翼是在讲一个现代主义题材的童话故事,其实他更多地是想给孩子们——也是给家长们讲述做人特别是人生选择的道理——人的一生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选择,有的选择不很重要,有的选择却事关一个人的一辈子;如果所持的人生观、价值观不同,就会选择不一样的成长道路,于是得到的人生的轨迹和颜色也就会有根本的不同。一步错,安于现状懒于改正的话,就是步步错、一生错;反之,就是另外的一个结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