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对联故事三则
(2020-05-15 16:52:32)古代对联故事三则
对联,中华传统文化之一,它起源于五代,成熟于两宋,鼎盛于明清,至今有了一千多年的历史。千年来,绝佳的对联层出不穷,成为传统文化里一颗璀璨的明珠。今天给大家说的是一幅有趣却不乏人生哲理的对联:
上联:鸟在笼中,恨关羽不能张飞
下联:人活世上,要八戒更需悟空
此副对联堪称“神联”,写尽了人生!这其中的妙趣与寓意,可谓是把人的一生都道尽了!初见上联“鸟儿被关在笼子里,关了羽翼,无法展翅高飞”觉得平平淡淡,但仔细一瞧,它巧妙用“一语双关”阐述着一种人生状态。关羽和张飞是《三国》里最有名的武将,是贯穿始终的关键人物。对联中,关羽,除了有人名的含义,也表达了鸟儿关在笼子,羽翼也被关闭了的意思。张飞,除了人物本名,也有鸟儿不能张开翅膀飞翔的寓意。简单的字面之下,藏着人生无奈的常态。那便是人的这一生,总是会遇到困境,常常被世俗的条条框框束缚,不能真正活出舒服的自己。庄子说:“人生的累,就是因为活得太‘规矩’了。”生而为人要遵守的规矩,应该是现世社会里的法律法规和内心的道德良知,而不是莫须有的世俗教条。
对联中,我们常常会发现有许多精彩绝对。这幅下联:人活世上,要八戒更需悟空,就是众多对子里最为精彩的一笔。下联中的八戒与悟空,正是《西游记》里主要人物,呼应了上联中的关羽和张飞。八戒,也有佛家八戒的意思,一戒杀生,二戒偷盗,三戒淫邪,四戒妄语,五戒饮酒,六戒着香华(不身穿华丽衣裳),七戒坐卧高广大床(不享受丰厚的物质),八戒非时食(不正当的时间或时节进食)。悟空,也是佛家用语,意在谓了然于一切事物由各种条件和合而生,虚幻不实,变灭不常。下联不仅对应了上联的“一语双关”,更是给人生困境做了一个很好的指向。那便是人生需要一定的戒律约束自己,但更需要一种大彻大悟的旷达之心境。
说到旷达,想起了“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诗句,这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东坡在被贬谪黄州的时候,在黄州所作。无论是中年丧妻子,还是惨遭诗案,似乎在任何境遇中,他乐天知命的格调都未曾改变。经历了一生的风风雨雨,最后还笑把一生总结道:“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在人生苦难中笑对人生,历经磨难依旧对世间保有乐观豁达的心态,不正是“悟空”的境界吗?
“鸟在笼中,恨关羽不能张飞”,人生难免像笼中之鸟被束缚,无法张开翅膀飞翔。但有时,我们也需要想想,打开鸟笼的钥匙,是否就在我们手上呢?“人活世上,要八戒更需悟空”,人活这一辈子,既然无处不“八戒”,那我们就学会“悟空”,转变心态,豁达面对
,回头望时,会发现原来打开鸟笼的钥匙就在我们手上。短短一幅对联巧妙地浓缩了人生的哲理,又两两相对,可谓是妙不可言!
关于韩信,有着说不完的故事,成王败寇,历史的评价从来都是一边倒的,而韩信却是极少数失败者中的成功者。纵观历史,很少有人能够得到“仙”“神”这样的称呼,韩信不仅两样全占,还被萧何赠予“国士无双”的称号。当然,提到韩信就不得不说“萧何”,二人的名字早已绑在了一起,若是没有萧何,韩信绝不会有这么大的成就,所以说韩信就像一匹千里马,而萧何则是他的伯乐,只可惜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韩信最终还是死在萧何的计谋之下。韩信墓前有一句诗只有10个字,却道尽了他的一生,堪称为“神作”!
秦末汉初有两个韩信,一个是诸侯韩王信,另一个就是“汉初三杰”之一,淮阴侯韩信。这两个人的名字相同,都跟着汉高祖刘邦平定项羽、立下了功劳。公元前202年汉朝建立,韩信被封为楚王,而韩王信在那之前就被封为了韩王,镇守韩国故地。不过,虽然封号不同,两人的结局却很相似。韩王信先是在汉朝建立后被迁到了靠近匈奴的封地,因为多次向匈奴求和,朝廷认为韩王信有异心,他干脆投靠了匈奴,后来被汉朝将军柴武斩杀;至于韩信的结局大家肯定很熟悉,他死在了长乐宫中,起兵反汉计划没能实行。韩信生前的主要成就有:暗度定秦,暗度灭魏,背水灭赵,降燕,灭齐,水攻龙且,楚歌灭楚。从战绩来看,韩信一点都没辜负萧何向刘邦推荐他时说的话:“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刘邦前期对韩信也是非常器重的,郑重其事地设了坛,拜他为大将。
不过,韩信的人生实在是大起大落。北宋宰相吕蒙正写的《破窑赋》总结了韩信的生平:“韩信未遇之时,无一日之餐,及至遇行,腰悬三齐玉印,一旦时衰,死于阴人之手。”虽然韩信擅长谋篇布局,擅长点兵,擅长领军打仗,但要论心术他远远赶不上萧何、吕后。韩信墓前祠堂有一副对联只有10个字,那就是:“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
上联中的“一知己”,很明显说的就是萧何。对韩信的生平有了解的人应该都知道韩信的知己就是萧何,“萧何月下追韩信”家喻户晓,“成也萧何败萧何”更是点明了萧何在韩信生命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萧何算是刘邦手下最重要的人物,也是刘邦最倚重的人,刘邦当亭长就很敬重他。而萧何恰到好处地补充了刘邦用人的空白,当刘邦看人发生失误时,萧何就会及时地点醒他。把韩信推荐给刘邦是萧何做过影响力最深远的一件事,没有这件事,就没有后来的大汉王朝。但萧何想得出“自污敛财”的方式保全身家性命,韩信却想不到。韩信功高震主,多次受到猜疑,又因为从楚王降级为淮阴侯不满,渐渐起了异样的心思。发现他和陈豨里应外合计划的人就是萧何,他和吕后合力将韩信骗进宫中,于是韩信就这么被处理了,干净无声。
下联“存亡两妇人”,第一个让韩信生存下来的女人是一开始给他吃饭的漂母了,韩信一开始在下乡南昌亭亭长家里蹭饭,蹭得人家亭长的妻子不高兴了,后来就拒绝为他提供饭食,韩信只好饿着肚子去河边钓鱼,多亏了漂母施舍,他才保全性命。第二个是指害死韩信的“吕后”。韩信的命运好像打了个转,不仅“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还“存也妇人,死也妇人”。他临死前为自己上了女人的当感到懊悔不已,但说什么都晚了。韩信的“存亡两妇人”让后人感慨万分,这副对联可以说总结得是非常的到位了。
淮阴侯韩信是汉初著名的军事天才,他率军杀敌,平魏败赵,降燕灭楚,逼死了项羽,成就了刘邦,为大汉王朝的创建立下不朽功勋。只可惜,开国功臣大多难逃“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命运,千年难得一遇的“战神”韩信,最终也是落了个身惨死、诛三族的下场。
一代文豪苏东坡堪称史上最牛全才,不但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均取得了巨大成就,而且他才思敏捷,尤善对联。但是天才也有天敌,苏轼也有败走麦城的时候。冯梦龙的《警世通言》第三卷“王安石三难苏学士”有载,王安石曾用一则蹊跷上联难住了古今第一全才苏东坡。此则奇难上联是:一岁二春双八月,人间两度春秋。
原来,因为那一年闰了八月,有十三个月长,农历的正月和腊月都有立春这个节气,所以恰巧是一年之中两度春秋。同时这个上联的第四个字和第十二个字又都是“春”,再次增加了难度。如此年月千古难逢,如此对联更是千年难解,就连大才子苏轼也没想出完美下联。王安石的这则对联不但苏轼对不出,之后几百年里也一直无人对出,直到晚清时期,对联奇才梁章钜横空出世,他不愧为研究对联的行家,他在读过《警世通言》后,对出了一则绝妙下联:“六旬花甲再周天,世上重逢甲子”(出自梁章钜《巧对补录》)。解释一下梁章钜的下联:十年为一旬,“六旬”就是六十年 。天干地支纪年法中,六十年为一循环,称为一个花甲子。所以“六旬”“花甲”“甲子”都是六十年的代名词。“周天”指一定时间的循环。“六旬花甲再周天”合起来正好与“重逢甲子”的意思相合,同时,这个下联的第四个字和第十二个字相同,均为“甲”字。就这样,梁章钜解开了王安石留下的百年难题。不过,笔者认为梁章钜的这个下联并不如王安石的上联完美。“一岁二春双八月,人间两度春秋”,这个上联中第一个字“一”、第三个字“二”、第六个字“八”都是数量词,同时第三个字“二”第五个字“双”以及第十个字“两”又有相同含义。而这些巧妙设计,在梁章钜的下联中都是没有的。苏轼当年若不是追求完美,梁章钜这种水平的下联或许也是能对得出的。
梁章钜曾任江苏布政使、甘肃布政使、广西巡抚、江苏巡抚等职,他是坚定的抗英禁烟派人物,不仅积极配合林则徐禁烟,还是第一个向朝廷提出以“收香港为首务”的清朝督抚。更重要的是,梁章钜还是楹联学的开山鼻祖(此前楹联并未形成系统学科),在楹联的创作和研究方面均有杰出成就。梁章钜一生留下了数十副令人拍案叫绝的经典对联,比如著名的赠林则徐联:
麟阁待劳臣,最难西域生还,万倾开荒成伟绩;
凤池诏令子,喜听东山复起,一门济美报清时。
又比如,题苏州沧浪亭联: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再比如,题长乐魁星阁联:彩笔昔曾干气象;文昌新入有光辉。梁章钜的对联不仅妙在对仗工整,意境贴切,更妙在引经据典,底蕴深厚。其中,题苏州沧浪亭联是集欧阳修与苏舜钦的诗句为一体,题长乐魁星阁联则是合杜甫与白居易的名言为一处。这种用法有点像今天的“诗句混搭”,比如“垂死病中惊坐起,笑问客从何处来”,又或者“日照香炉生紫烟,江枫渔火对愁眠”,更有恶搞版的“一寸光阴一寸金,三寸光阴一个鑫”,以及“书到用时方恨少,钱到月底不够花”。不同的是,梁章钜的“混搭”绝非“恶搞”,他既学富五车,又才思敏捷,原本毫无干系的两首诗,两句话,被他组合在一起不仅押韵,而且对仗工整,不仅毫无违和感,而且别有一番韵味。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