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徒步龙洞,驴行千山:走过黑峪,走过佛峪,走过马蹄峪

(2017-04-06 09:06:27)
标签:

黑峪

佛峪

马蹄峪

徒步龙洞

驴行千山

分类: 行走笔记

徒步龙洞,驴行千山:走过黑峪,走过佛峪,走过马蹄峪

 A Walking Tour of Heiyu,Foyu and Matiyu

知远之家

 http://s8/mw690/00688Maazy7a5dJVeNpd7&690

全家福

 

一、引言

 

     周末是照例户外的日子,因为清明节放假调休,周日回老家祭奠逝去的亲人,所以户外行走的时间商定在43日周一。因某种机缘,报名参加了三人行摄影大赛,别人的票蹭蹭蹭往上长,而我只有可怜的几十票。为了不至因票太少而难堪,我听从建议,在加入的户外群里拉票,徒步龙洞群和驴行千山群给予很大支持,令我感动。自己不会弄红包,不知如何表示感谢,于是就将此次活动的信息在群里周知,欢迎有兴趣的驴友同行。因为事先没征求群主、管理的意见,更考虑到户外活动的随意性和自由性,就没有让跟帖报名,届时空降即可,一起同行。

http://s3/mw690/00688Maazy7a5oaKzHI92&690

走过扁石山

http://s11/mw690/00688Maazy7a5dQAfB8fa&690

行走,在路上

 

    我和媳妇乘坐公交139,在终点下车,竟然有一大批人,这是我始料不及的。与徒步龙洞群走过两次,每次都不超过十人。考虑到自己是此次活动的始作俑者,本来想说几句的,比如活动路线、垃圾处理、安全事项等等,又觉着那都是多余的,只是跟群管理简要沟通了一下,我负责领队,小雨大哥在后面收队。到了9点,我举了下登山杖,吆喝了一声,便启程了。

http://s13/mw690/00688Maazy7a5dGa0J6dc&690

第一次当领队

http://s4/mw690/00688Maazy7a5dOLEST33&690

     行走而不辍

 

参加此次活动的驴友分别来自徒步龙洞群和驴行千山群,还有5人是在集合点临时加入的,总计25人,仅就我知道网名的,有:小雨、晴、董咚东、aaa,蓝天、清、鱼、酱油、陌上、东岳、活着等(请大家补充)。

http://s8/mw690/00688Maazy7a5dOl0tp37&690

佛峪顶上,徒步龙洞与驴行千山部分驴友

http://s14/mw690/00688Maazy7a5dJZhk9ad&690

 

http://s9/mw690/00688Maazy7a5rJuicU28&690

 

 

http://s1/mw690/00688Maazy7a5dFEh1Ka0&690

 

http://s1/mw690/00688Maazy7a5dONDLa40&690

 

http://s7/mw690/00688Maazy7a5dOJHN4e6&690

 

http://s7/mw690/00688Maazy7a5dOneyWb6&690

 

http://s8/mw690/00688Maazy7a5dKhLan37&690

 

http://s3/mw690/00688Maazy7a5dOwI6ef2&690

 

http://s11/mw690/00688Maazy7a5dKdoJY9a&690

 

整个行程如下:

9:00,公交139终点站龙鼎大道集合出发,翻越菠萝顶、扁石山;

9:50,抵达扁石山和白云山垭口,稍事休息,下马蹄峪第一个沟;

10:40,抵达马蹄峪第二个沟里的银杏树林,休息,挖韭菜、菊花芽等野菜;

11:50;从马蹄峪拔高上山,山顶稍事休息,抵达佛峪般若寺遗址。午餐。

13:15,从佛峪出发,拔高行走麦穰垛。过了垛顶,分队而行,一队行走藏龙涧,出一线天,至龙鼎大道;一队奔黑峪顶,走黑峪大饭店;

14:45,抵达黑峪大饭店,稍事休息;

15:30,抵达藏龙涧北沟去往浆水泉和中井岔路口,再次分队,阿龙等两人去浆水泉,其他人赴中井方向;

16:30,途径无名泉、佛字崖、葫芦顶、东山,抵达洪山路南头。

http://s13/mw690/00688Maazy7a5dQDq2g9c&690

行走,行走

 

行走结束后,同行驴友很快在QQ群发了两组照片,一组的名字是“2017,不负春光不负你”,另一组的名字是“朋友们山中愉快的一天”。照片抓拍了我们行走的瞬间,定格了山野的美景,我看了以后很是感动,都不知道那些照片是什么时候拍摄的。我对美景的欣赏向来迟钝,而且参加户外的主要目的是健身,所以到了山里就是不停地行走,甚至大汗淋漓地行走,感恩自然的馈赠,感受生命的可贵。在我的眼里,山石、泥土都有生命。这次行走,从厚密而枯黄的草中,我看到了生命的孕育和汇聚;从率先返青的野菜中,我看到了生命的执着和顽强;从次第开放的鲜花中,我看到了生命的绽放和张扬。

http://s16/mw690/00688Maazy7a5oaVEGX1f&690

行走中的快乐

http://s15/mw690/00688Maazy7a5dJRkGG6e&690

藏龙涧里绽放的连翘

http://s2/mw690/00688Maazy7a5dGfU0Ve1&690

娇花和雨露

http://s4/mw690/00688Maazy7a5oaNdoD83&690

驴友

 

http://s7/mw690/00688Maazy7a5dOynae86&690 

行走,行走

 

二、走过马蹄峪

 

游记题目是“走过黑峪,走过佛峪,走过马蹄峪”,主要是读起来顺溜。其实,我们最先行走的是马蹄峪。马蹄峪是个沟,下沟之前需要先爬山,而且不止一个。第一个小山头是菠萝顶,由于房地产开发,由于人们认定山脚下这片土地是风水宝地,是龙兴之处,所以几年来工程不断,上山的路大多被堵死了。人家盖了房子,拉起院墙,安上大门,就不让我们走了。

http://s16/mw690/00688Maazy7a5dGbHRl7f&690

行走在路上

 

9点整,我们从集合地点东行,再南行,再东行,来到菠萝顶山下。这个小山头并不怎么陡,有不少树,不过灌木荆棘不多,也没有很松动的土和大块的石头,所以能够漫坡往上爬。也许正是因为如此,所以没有形成很明显的驴道,给我们的行走造成了小小的麻烦。行走伊始,就拔高,也有点不太适应,所以到了小山顶,我出了一身汗,有些女驴友甚至有点娇喘微微了。

http://s12/mw690/00688Maazy7a5dFWPV1fb&690

途中小憩

 

山顶上的道就很明显了,走过以前生产队时候的牲口圈,就是扁石山了。顺着扁扁的山梁,是一路缓坡,小道两边有树,也就有树荫,遮蔽了逐渐强烈的阳光,因此,我们的行走轻松了不少。50分钟后,我们来到扁石山和白云山之间的垭口,稍事休息后,开始下马蹄峪。

http://s8/mw690/00688Maazy7a5oaPlUb37&690

亲密无间姊妹花

http://s1/mw690/00688Maazy7a5dOBeAEb0&690

行走

 

所谓峪,是本地老百姓对山沟的称呼。马蹄峪流域面积大约是5平方公里,沟口朝西,形状就像一只向左弯曲的左掌,所以有此名称。里面的沟不止一条,共有五条,分别是黑峪沟、鸡窝沟、南草峪、北草峪、云泉沟。我们要下的这条沟就是云泉沟,是马蹄峪的主沟之一,连接着白云山,大约有两公里长,弯弯曲曲,时窄时宽,时陡时缓。整个马蹄峪的植被都很好,云泉沟当然不例外,不过因为温度低,草木返青要晚一些。

http://s11/mw690/00688Maazy7a5dJFiJ45a&690

马蹄峪云泉沟里的行走

 

总起来说,前行的路方向是西,是非常缓的下坡路,有厚厚的枯草和稠密的小树以及荆棘、藤葛类植物,山坡和山崖上多是碗口粗的树木,脚下全是乱石,偶尔可看到一些青绿的菊花芽以及不起眼的野菜和小草。云泉沟走的人少,不少路段路迹不明,好在没到枝繁叶茂的时候,视野较开阔,顺着沟前行,辨认道路并没有多少困难。

http://s14/mw690/00688Maazy7a5dQFwuN8d&690

 

云泉沟的西头,与马蹄峪的另一条沟黑峪沟连在一起。转到黑峪沟后,我们的方向转而向南,一直通向佛峪。同在马蹄峪内,但是黑峪沟的春色明显比云泉沟来得早,很多草木已经有了青色,这条沟更为宽阔,里面的植被似乎更加茂密,比云泉沟还要好,合抱粗的树木横亘在道上,还有一棵树被连根拔起,根部还裹挟着一块石头。

http://s11/mw690/00688Maazy7a5dOThiOda&690

 

前面的拔高很陡,所以我们在银杏林里休息,从而积攒力量。停下以后,有些驴友,特别是女驴友们既没休,也没闲,忙着挖韭菜、蒲公英和菊花芽,有了沉甸甸的收获。

媳妇走过一次这条沟,在她的印象中有个长长的树根最为深刻。那个树根其实是个藤蔓,,被人摸得滑滑的,在人们爬陡坡快筋疲力尽的时候,是个很大的帮助,特别是泥泞和积雪的日子。借助这个树根,过了这段陡坡,就到山的垭口了。大汗淋漓之下,气喘吁吁之中,我们坐下休息,鱼几乎是靠着树干瘫坐下来,也没用垫子。看着她的那份满足,似乎比家里的沙发还舒服。

http://s6/mw690/00688Maazy7a5ofN2Shd5&690

鱼的幸福时光

 http://s12/mw690/00688Maazy7a5oaTHV9ab&690

三、走过佛峪

 

这个垭口是岔路口,往前走,左行通往白云山,右行通往佛峪。我们休息了一刻钟后再度启程,一路都是下坡,也都有浓密的树荫,所以在有挑战性的拔高以后,大家感到很是惬意。

前面还有岔路口,直行路短,较陡,没有岔路口;右行路远,较缓,途中还有岔路口。我们的队伍长,怕走错路,所以直行。

http://s11/mw690/00688Maazy7a5dOc1bY4a&690

 

下了山,是1150分,我们来到一块岩石平台,对面是禹登台,左边是瀑布。但是,对面的亭子上,已没有大禹的身影,早已消失在历史的风烟之中;瀑布里也难觅水的踪迹,不过下面的活佛池里还有些水,林汲泉里也还淌着泉水。山上的树木好像独得春天之青睐,显得翠绿而养眼。在这空阔的山谷中,位于高台之上,我直觉得有点荡气回肠的味道,于是提醒晴是否在这里照张合影全家福。酱油拿出徒步龙洞的旗子,不是那种鲜艳的红色,而且不大,一如这个群的驴友,低调,朴素,内敛,实在。毓俊在这里流连不下山,倚石看红树,我们则在这里赏春天美景,看连翘花黄,观松柏青绿。

 

http://s16/mw690/00688Maazy7a5dOE6wn6f&690

不止一次上下这个平台,有时在这里简单地吃点饭。有一次,下雪后从这里经过,那只白色的猫反反复复地缠着我,围着我的脚打转,独挡着我的步伐。我猜它是饿了,果然是,狼吞虎咽了一个凉烧饼,后来听佛峪观的居士说,那时,它怀孕了。我感动于这份母爱,将这张照片投给了三人行摄影大赛。后来,几乎每次从这儿过,都能遇见这只猫,不过它再也没有那样缠过我,有几次跑到我前面,卧下,对着我转脖子,眨眼睛。

http://s16/mw690/00688Maazy7a5dJLgKz7f&690

 

般若寺里长智慧,昔日香火旺盛的古刹已成遗址,崖壁高处千年前的佛造像依旧精美绝伦,弥勒佛造像脚踩莲花,面容清瘦,彩绘鲜艳。那飞天的造像潇洒飘逸、栩栩如生,一点不亚于西方的天使。

佛寺远去,现在开了家农家乐,老板是范氏父女,最近翻修了灶间,还请了几个帮手。客人少的时候,我总要和范氏父女聊几句,范姑娘每次都很热心,即便只是喝碗面条,即便不在那里吃,她也热情地让坐,还让倒热水。现在,饭店的帮手很是尽职,那位中年妇女说,不点菜不能坐在饭店的桌子旁边。

http://s6/mw690/00688Maazy7a5dOR6Xr95&690

我们本就是率性行走,随意相伴,吃饭更是自由,有自带饭的,有没带饭的,没带饭的可以自己点着吃,也可以相互组合。我们20多人进来,般若寺遗址前的几张桌子上马上就坐满了人。一开始,我和媳妇俩人坐在长廊下,点了碗面条。鱼和青埄等人本来都带着饭,但在那个中年女人的嘟囔下,也点了一个菜、一个汤,并与我们汇聚在一起。

http://s15/mw690/00688Maazy7a5dOdFAqce&690

 

吃饭的时候,正是佛峪观的狗打牙祭的时候。那只平日里在佛峪观门口凶恶的贝贝此次非常温顺,屁股着地,蹲在那儿,眼巴巴地望着你。吃一块肉,它是不肯罢休的,一定再等第二块,实在等不着了,它才悻悻地扭着肥硕的身躯离开。

http://s3/mw690/00688Maazy7a5dOPcpI92&690

 

小雨大哥那一桌不仅点了菜,还抱了箱啤酒,虽然我们隔着段距离,但依然感受到他们推杯换盏、觥筹交错的热闹气氛。再次启程的时候,比预定的时间晚了一刻钟,他们的脸上红扑扑的。

http://s8/mw690/00688Maazy7a5dOhmuje7&690

 

四、走过黑峪

 

用过午餐,我们带着一肚子的满足告别佛峪般若寺遗址,跨过佛峪胜景木牌坊前面的小桥。经过佛峪观的时候,门口静悄悄的,没有恶狗的狂吠。那次与老李同行,他说害怕狗,为了到佛峪,竟然发现了一条新路。过了韩复渠别墅遗址,走到丁字口,晴的手机响了,是酱油打来的。酱油和小雨大哥三人没看到晴的影子,所以一直在后面等。

http://s11/mw690/00688Maazy7a5dOfuRQca&690

 

虽然我们户外是自由组合,但一旦同行,就成了一家人,回来时,一个人都不能少。我们在路口就地等待,看到他们三人跟上,马上左转,向黑峪前进。

去往黑峪的路要先走麦穰垛,那是个长长的坡,而且有一定的坡度。吃饱以后,我们都懒洋洋的,鱼一直自谦是弱驴,此时却一鱼当先,冲在最前头,以至我们不得不在后面喊,鱼,慢一点,慢一点。

http://s14/mw690/00688Maazy7a5dFYMPz8d&690

 

早在马蹄峪的时候,我们就遇到一个行走四人组,两男两女,看年龄都在六十上下,行动虽然不快,但保持着很好的节奏。在以后的行走中,我们又遇到两次。此时在麦穰垛的一片树荫下的几个大石块附近,又追上了他(她)们,原来他(她)们是在这儿午餐的,吃的是自带的饭。几次相遇,便多了份亲切,聊了几句,知道其终点是浆水泉。

到了麦穰垛顶,晴和其他一些人希望回到龙鼎大道,于是队伍便分队而行。一队右转下藏龙涧,出一线天。我们这一队则直行,奔黑峪顶,下黑峪旧村,出水坡。

http://s9/mw690/00688Maazy7a5dK1hGw08&690

 

http://s12/mw690/00688Maazy7a5dFLQcb7b&690

 

到了黑峪大饭店,我们并没有进去,径直来到那个小广场,坐下,擦汗,喝水。此时是下午三点差一刻,广场上只有几个人,想必到了这个点,驴友们大多已在归途了。酱油背着鱼的重重的包,鱼每次户外准备的食物都很丰盛,像变戏法似的拿出鸡蛋、烧饼、苹果、梨等。此时是减负的最后一个驿站,鱼又和大家分享她包里的苹果。

http://s3/mw690/00688Maazy7a5dK6ZHAd2&690

 

没有很长停留,我们继续行走,先是下到藏龙涧,接着再爬上山腰。我们到护林员房子的时候,青埄和另一位女士明显地步履沉重,与我们的距离慢慢拉开。我们等了一会,她们还未跟上。想着忠厚、可靠的小雨大哥与他们在一起,我们就顺着山腰慢慢前行。到了藏龙涧北沟的岔路口,阿龙两人要去浆水泉,队伍再次分开。我们跨过藏龙涧北行,上了最后一个坡,沿着熟悉的驴道在下午4点半抵达洪山路南头,完成了行走马蹄峪、佛峪、黑峪的驴行,整个行程不少于15公里。

http://s6/mw690/00688Maazy7a5dOV4Rnf5&690

 

走在路上,虽然会疲惫,但过不了几天,还会情不自禁地走向户外。本来是大自然馈赠的清洁空气、干净泉水、蓝天白云,对现在的都市人来时,显得那样弥足珍贵。城市里的雾霾多了,会延伸到野外,但山野里的雾霾还是要少。

http://s4/mw690/00688Maazy7a5dFPKG783&690

 

 

附:资料简介

 

1、马蹄峪

马蹄峪谷口朝西,地形近似像一只向左弯曲的左手掌。它的北侧支沟较少,比较短浅;而南侧分别有黑峪沟、鸡窝沟、南草峪、北草峪、云泉沟等。其中以云泉沟为主支,通向白云山。整个马蹄峪的流域面积大约是5平方公里。植被覆盖良好,植物种类极为繁多。

马蹄峪的刺槐树特别多,道路旁,河两岸,荒地里,山坡上,成片成林,遮天蔽日。槐花开放时,整个龙洞都弥漫着浓浓的花香。马蹄峪有很多桑树,由于水土和气候条件优越,这里的桑树生长的特别茂盛,桑葚结的也特别多,远远看去郁郁葱葱,走进一看是五颜六色,压弯了桑树柔软的枝条。马蹄峪的桑葚成熟有一个特点,就是它不是一下子集中成熟,而是一棵树上的桑葚从开始成熟发紫,到全部成熟的期限,往往是能延续一到两个月。

马蹄峪里除了有极为丰富的桑葚以外,无人管理的杏树和枣树近似漫山遍野,还有林场种植的桃树和梨树等等。在物质相对匮乏,生活相对困难的年代,马蹄峪里丰富的植物果实几乎成了小伙伴天然的副食品宝库

2、佛峪

佛峪有般若寺。据文献始建于隋文帝开皇年间,《济南山水古迹纪略》(1942年)中载:“东佛峪,在龙洞东五里许,山内有般若寺,岩石丛叠,如夏屋,佛寺居其下,生殿内,泉出厨间,终古风雨不侵,尤为绝胜,寺系隋开皇间所建,云树环抱,苍翠凌空,山半诸泉,垂作瀑布,自春徂秋,游人络绎不绝。一名佛峪。”

如今的般若寺仅存遗址,崖壁间尚有造像数层,约20余尊,大者高1米,小者高40厘米,另有历代题记近30处。其中雕刻于隋开皇七年(公元587年)的五尊佛像及造像记因位于高崖,历次人为破坏中均幸免于难,除一尊弥勒佛仅手指自然断落外,至今仍完好无损,且颜料色泽依然艳丽如新,是济南地区保存最完好的隋代佛造像,有极高的价值。崖壁上还有唐开成二年(837年)四月的《大唐金刚之会碑·石弥勒像赞并序》碑,记载了齐州历城县信众创立金刚经会的旧事。东佛峪摩崖造像有“小敦煌”之称,于1992年被公布为山东省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寺内有露华泉、禹王台、林汲泉、观音堂、听瀑亭等自然与文化遗产,是四季游玩赏乐的佳地。

3、黑峪

黑峪是位于龙洞山区的一个村,现已成为犒劳驴友的驿站。沿藏龙涧逶迤行进约1公里,便可达黒峪村,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因出行不便,村民们都被安置在山外,仅遗留下一座荒村,村内蓬蒿封门、荨麻断路,座座石屋七零八落,临近傍晚遍野兽聚集,昏鸦满屋,伴着婴儿啼哭般的山风,像是一方“鬼域”,难怪不少喜欢刺激的驴友们来此露营,体验恐怖游戏。在白天,黒峪村是驴友们的“中转加油站”,经过长途跋涉,行至此处,都已人累马乏,若能吃上一碗热腾腾的“黒峪手擀面”,炒上几个土菜,那绝对是神仙过得日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