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天鸿小学“三级课程”开设方案

(2016-11-26 11:26:38)
分类: 教学活动

20162017学年度

天鸿小学“三级课程”开设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推动我校基础教育课程逐步走向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按照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要求,特制定我校三级课程实施方案。

一、关于“三级课程”

“三级课程”是指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国家制定中小学课程发展总体规划,确定国家课程门类和课时,制定国家课程标准,宏观指导课程实施。在保证实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鼓励地方开发适应本地区的地方课程,学校可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特点的课程。

(一)国家课程

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小学低年级开设品德与生活、语文、数学、体育、音乐、美术等课程。小学高年级开设品德与社会、语文、数学、英语、科学、信息技术、综合实践活动、体育、音乐、美术等课程。

(二)地方课程

占用地方课程课时,我校使用的是经省教育厅中小学教材编审委员会审定的课程,有技术、人文与社会、生命教育等课程

(三)校本课程

就是学校的活动类课程、选修课、兴趣活动的继承、规范和发展,纳入课表,依据学生需要开发,根据学校资源开发,依据办学目标开发,认真编写教材。我校开设的校本课程有读书、国学经典、健康教育等课程。

二、关于“教学时间”

全年52周,教学时间40周,每期分别20周,假期(寒暑假、节假日)1011周;机动12周。

1、各学期20周教学时间安排:各年级每学期上课18周,复习考试1周,综合实践活动1周。

2、每周活动总量:每周按5天安排教学,周课时总量为30课时,每课时上课40分钟。

3、国家规定的学科类课程、活动课程、综合实践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均在周一至周五的教学时间内按课表进行。

4、班队活动每周安排一课时(周五第六节),主要进行常规教育、开展中队活动,并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进行环境教育、心理教育。

5、一至五年级的写字课,均应贯彻“规范写字用字”的原则。

三、关于“地方课程”

以科学的教育理论和发展观为指导,把“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 作为地方课程实施的基本理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建设具有我校特色的地方课程新体系。

(一)目标

1、科学高效地开设地方课程,全面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要求。

2、增强学生对生活背景下的自然、社会、自我的认识和理解,强化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增强课程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形成地方课程特色。

4、培养学生的社会生活能力,形成健康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5、推动我校课程管理,加强课程研究队伍的建设,提高课程开发与管理的能力。

(二)原则

1、系统性原则:根据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要求,依据学生的成长需要和认知规律,由低年级到高年级逐渐增加课程门类和教学内容。

2、整合性原则:地方课程的突出特点是区域化和本土化,要与综合实践活动、学校课程进行有机整合。要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家乡、安全、法制教育等地方课程内容有机整合在一起,并可通过讲座、上大课、学生选修等方式进行。

3、独立性原则:地方课程具有独立的地位和作用,有自身相对完整的课程体系,它和国家课程、学校课程共同构成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三者相辅相成,不能用国家课程代替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

4、实践性原则:课程内容的设置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尽量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和探索,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5、发展性原则:随着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更新课程门类和内容,突出本校的校本特色。

(三)内容

根据黑龙江省教育厅《黑龙江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试行)》方案的有关要求,地方课程包括1——5年级《技术》,1——5年级黑龙江《人文与社会》,1——5年级《生命教育》。

(四)实施

地方课程的实施,要注重学习方式的转变,注重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生活中学习,克服灌输式的教学弊端,发展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增强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地方课程的实施,应充分发挥新课程的功能,避免“学科化”倾向,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可以采取探究性学习、体验性学习、交往性学习、实践性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鼓励学生研究、讨论、调查、考察、测量、设计、制作、服务等具体活动。

地方课程的实施,还要注重相关学科课程和综合实践课程的整合,注重各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发挥课程的整体育人功能,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提出、分析和解决活动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五)评价

1、学校评价:学校落实地方课程计划,切实开好地方课程,并将其纳入到学校办学质量的评估指标之中,以反映过程性材料为主。

2、教师评价:重点评价教师在实施地方课程中的组织、规划、管理、指导等方面的能力和实效。

3、学生评价:重视学生在地方课程中的发展性评价和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在评价标准上以“自我参照标准”为主;在评价内容上,注重对学生进行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行综合评价;在评价方式上要多样化,可采取考试、考察、汇报、演示、竞赛、成果展示、反思、论文等多种形式,同时积极探索便于教师普遍使用和学生进行积极自评和互评的评价方法,提高教育评价的有效性。

(六)管理

1、课时管理:1——5年级技术每周一节;1——5年级《人文与社会》、《生命教育》间周一节。

2、教师管理:地方课程的任课教师由学校根据本校实际统筹解决,学校鼓励教师担任地方课程的教学工作。

3、教学管理:教导处对学校实施地方课程的教学进行研究、开发、指导、管理、培训等工作,教师要根据教材开放性的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

四、关于“校本课程”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精神,全面推进课程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从学校个性发展目标出发,根据学校教育、教学资源和师资队伍建设情况,考虑到学生多样化、全面化,持续性发展的需要,我校决定开设校本课程并编写相关校本教材。

(一)关于校本课程的开发

创建校本课程是落实三级课程管理体制,凸显学校办学个性,充分联结师生生活经验,促进学校、教师、学生共同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推进课改工作向纵深发展的重要保障。通过调查、分析、了解学生的经验、需求、兴趣和知识基础等方面发展情况,学校确定了以《传统文化》、《小学生安全知识》、《读书》、《爸爸说》为蓝本的校本课程体系。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

1、充分联系学生生活,促进学生多方面和谐发展;

2、进一步凸显学校办学特色,促进学校文化发展。

3、通过校本课程开发,进一步促进教师课程意识和能力的发展,进一步浓厚学校的教研、科研气氛。

(三)关于《读书》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丰富内涵,为了创设全新的校园文化氛围,进一步组织学生开展课外阅读,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书海中,扩大知识源,亲近母语,提高语文素养。同时通过开展课外阅读,促进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以读促写,以写促读,读写并进,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学校力争通过书香校园的建设,全面提高教师和学生的综合素质,扎扎实实地提高学校素质教育的质量,从而也有效推动校风校纪的建设。

《读书》课每周一节,由班主任教师兼课。教师可根据每学期定的读书主题,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开展美文诵读比赛、读书演讲(讲故事)比赛,读书报告会,古诗擂台赛、读书笔记展评,读书手抄报展览等各类读书活动。鼓励学生晨读、午间阅读、双休日大阅读,并提倡学生每天在家自觉读书不少于半小时。

(四)关于《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暂以《三字经》为蓝本),一二年级间周一节,三至五年级每周一节,由班主任兼课。诵读经典就是让孩子们读“最精华的书”、“最永恒的书”、“最有用的书”,诵读经典,就是让孩子们在一生记忆力最旺盛、心灵最清澈的黄金时期直面经典,汲取中华源头文化的精华而终身获益。

为了让学生掌握经典国学《三字经》,学校本着从易到难、从少到多、循序渐进、以点带面的分配原则,将《三字经》内容进行合理分配,分年级进行诵读。在指导学生经典诵读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背的内容,教师首先要背熟;要求学生读的故事,教师首先要读懂,只有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诵读指导。

(五)关于《小学生安全知识》

学生的安全是数以千计的学生及其家庭安宁、幸福的前提,是进行正常教育和教学秩序的前提,也是社会稳定、兴旺的重要条件。开展安全教育对于学生学习安全知识、增强安全意识,提高自我防范能力和危险情况下的自助自救能力,减少恶性事故的发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打造平安校园,保证学生的人身安全,结合我校实际,特决定设置《小学生安全知识》课。

《小学生安全知识》课每周一节,设有专职教师(大多由领导兼课)。一方面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的设置是为了帮助学生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心理健康活动是以个体成长发展的需要为出发点,通过一系列活动,帮助他们解决从儿童期、少年期到青年期的过程中的一系列成长中问题,进一步提高心理发展水平。因此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目标的制定一定要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不但要符合一般学生的发展水平,而且也要符合个别学生的个别差异。另一方面,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目标是学生的发展而不是掌握知识,它不同于其他学科课程。它注重学生的体验,注重经验,不能将知识传授作为目的。在教学过程中,要强调学生的投入,积极主动地参加活动过程。

(六)课程管理

如何实施校本课程,如何使校本教材发挥最大的教育、教学效益,其关键在于学校领导的重视,还在于人员的配置。我校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的校本课程开发和管理指导机构,全面指导教材的开发、实施工作,并纳入学校议事日程。学校教务部门具体落实开发和实施,协调各方面工作。一线教师结合《课标》、教材和师生实际,具体落实教材的使用和建设工作。

学校根据校本教材使用情况,及时肯定、表扬指导教师的业绩,把教师的指导工作计入工作量,在期末个人工作评估表上加分。

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指导机构如下:

1、校本课程管理与指导小组

组 长:滕 

副组长:刘    么丽丽  邬存明

 员:刘    李莉励  班主任

《读书》

负责人:么丽丽

指导教师:各年级班主任

开设学年:一二年级间周一节

《传统文化》

负责人:李莉励

指导教师:各年级班主任

开设学年:一二年级间周一节

《小学生安全知识》

负责人:邬存明

指导教师:专职教师

开设学年:一二年级每周一节

《爸爸说》

负责人:刘洋

开设学年:一二年级间周一节

 

 

附:

小学课程设置标准

年级

课程

 

 

 

 

 

 

 

 

 

品德与生活

2

2

/

/

品德与社会

2

2

2

2

语文

9

9

7

7

6

6

数学

5

5

4

4

4

5

外语

3

3

3

3

体育

4

4

3

3

3

3

音乐

2

2

2

2

2

2

美术

2

2

2

2

2

1

科学

2

2

3

3

信息技术

1

1

1

1

综合实践活动(生活与劳动)

4

4

4

4

地方课程与

学校课程

2

2

周课时总数

26

26

30

30

30

30

学年总课时

910

910

1050

1050

1050

105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