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论语》22-“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无惧”

(2018-12-11 20:50:34)

原文】

      14·22 子路问事君。子曰:勿欺也,而犯之。

      【译文】

      子路问怎样事奉君主。孔子说:不能欺骗他,但可以犯颜直谏。

      【原文】

      14·23 子曰: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译文】B>

      孔子说:君子向上通达仁义,小人向下通达财利。

      【评析】

      对于上达下达的解释,在学术界有所不同。另两种观点,一是上达于道,下达于器,即农工商各业;二是上达长进向上,日进乎高明;下达是沉沦向下,日究乎污下。可供读者分析判别。

      【原文】

      14·24 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译文】

      孔子说:古代的人学习是为了提高自己,而现在的人学习是为了给别人看。

【原文】

      14·27 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译文】

      孔子说:君子认为说得多而做得少是可耻的。

   http://s1/mw690/00688yl8zy7pTgbbvVu00&690


   【评析】

      这句话极为精炼,但含义深刻。孔子希望人们少说多做,而不要只说不做或多说少做。在社会生活中,总有一些夸夸其谈的人,他们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说尽了大话、套话、虚话,但到头来,一件实事未做,给集体和他人造成极大的不良影响。因此,对照孔子所说的这句话,有此类习惯的人,似乎应当有所警戒了。

      【原文】

      14·28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译文】

      孔子说:君子之道有三个方面,我都未能做到:仁德的人不忧愁,聪明的人不迷惑,勇敢的人不畏惧。子贡说:这正是老师的自我表述啊!

      【评析】

      作为君子,孔子认为其必需的品格有许多,这里他强调指出了其中的三个方面:仁、智、勇。在《子罕》篇第九当中,孔子也讲到以上这三个方面。

【原文】

      14·29 子贡方人(1)。子曰:赐也贤乎哉(2)?夫我则不暇。

      【注释】

      (1)方人:评论、诽谤别人

      【译文】

      子贡评论别人的短处。孔子说:赐啊,你真的就那么贤良吗?我可没有闲工夫去评论别人。

      【原文】

      14·30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译文】

      孔子说:不忧虑别人不知道自己,只担心自己没有本事。

      【原文】

      14·31 子曰:不逆诈(1),不亿(2)不信,抑亦先觉者,是贤乎!

      【注释】

      (1)逆:迎。预先猜测。

      (2)亿:同,猜测的意思。

      【译文】孔子说:不预先怀疑别人欺诈,也不猜测别人不诚实,然而能事先觉察别人的欺诈和不诚实,这就是贤人了。

http://s5/mw690/00688yl8zy7pTgdSnQM84&690

【原文】

      14·32 微生亩(1)谓孔子曰:丘,何为是(2)栖栖(3)者与?无乃为佞乎?孔子曰:非敢为佞也,疾固(4)也。

      【注释】

      (1)微生亩:鲁国人。

      【译文】

      微生亩对孔子说:孔丘,你为什么这样四处奔波游说呢?你不就是要显示自己的口才和花言巧语吗?孔子说:我不是敢于花言巧语,只是痛恨那些顽固不化的人。

      【原文】

      14·33 子曰:(1)不称其力,称其德也。

      【注释】

      (1)骥:千里马。古代称善跑的马为骥。

      【译文】

      孔子说:千里马值得称赞的不是它的气力,而是称赞它的品德。

     【原文】

      14·34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译文】

      有人说:用恩德来报答怨恨怎么样?孔子说:用什么来报答恩德呢?应该是用正直来报答怨恨,用恩德来报答恩德。

      【评析】

      孔子不同意以德报怨的做法,认为应当是以直报怨。这是说,不以有旧恶旧怨而改变自己的公平正直,也就是坚持了正直。

【原文】

      14·35 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1)人。下学而上达(2),知我者其天乎!

      【注释】

      (1)尤:责怪、怨恨。

      (2)下学上达:下学学人事,上达达天命。

      【译文】

      孔子说:没有人了解我啊!子贡说:怎么能说没有人了解您呢?孔子说:我不埋怨天,也不责备人,下学礼乐而上达天命,了解我的只有天吧!

http://s9/mw690/00688yl8zy7pTghjSHe08&690

【原文】

      14·36

      公伯寮(1)(2)子路于季孙。子服景伯(3)以告,曰:夫子固有惑志于公伯寮,吾力犹能肆诸市朝(4)子曰: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公伯寮其如命何!

      【注释】

      (1)公伯寮:姓公伯名寮,字子周,孔子的学生,曾任季氏的家臣。

      (2)愬:音sù,同,告发,诽谤。

      (3)子服景伯:鲁国大夫,姓子服名伯,景是他的谥号。

      (4)肆诸市朝:古时处死罪人后陈尸示众。

      【译文】

      公伯寮向季孙告发子路。子服景伯把这件事告诉给孔子,并且说:季孙氏已经被公伯寮迷惑了,我的力量能够把公伯寮杀了,把他陈尸于市。孔子说:道能够得到推行,是天命决定的;道不能得到推行,也是天命决定的。公伯寮能把天命怎么样呢?

      /【评析】

      在本章里,孔子又一次谈到自己的天命思想。能否推行,在天命而不在人为,即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