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对称形》 说课稿
(2017-10-16 13:03:19)
标签:
小学美术教育 |
分类: 郑瑛名师工作室—段丹丹专栏 |
《巧用对称形》说课稿
健康花城小学
一、说教材;
(一)、说教材分析:
本节属于“造型、表现”领域的课程。《巧用对称形》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简单的平面几何图形、初步形成空间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日常生活中有许多事物都具有对称性,也为学生认识对称图形提供了很好的素材。教材通过让学生欣赏生活中的有关对称图形,借助实际操作让学生了解对称形,以及对称形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加深学生对所学平面的认识,让学生感受对称美。对四年级学生而言,虽然用剪刀剪出所学对称图形并不难,但是要把这种技巧服务于生活就需要更高的美术修养。
(二)、说教学目标:
众所周知,它是整个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也是课堂评价的主要依据。根据《九年义务教育美术教学大纲》对本领域的学生应该达到的目标要求,我对本节课的教学设立了以下三点教学目标:
1、
2、
3、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我认为艺术来源于生活,就应该服务于生活、美化生活。
重难点:如何巧妙地运用对称形,使其具有美感。
(四)、说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资料、对称剪纸图形。
学具:剪刀、彩纸、胶棒
二、说教法运用: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根据这一理念,在教学中采用了激励——探究——实践——评价的教学方法。根据本课学生的接受能力,我运用现场示范及多媒体演示结合,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并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来了解理解程度。这样多法并用,既培养了他们分析理解作品的能力,又启发了学生的思维。
三、说学法指导。
新课标要求:课堂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因此本课运用大量实物图片、教具,在课堂上创设情境,穿插学生都熟悉的生活中的对称形图片,增加直观性,启发创造思维。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
四、说教学流程。
本课教学由欣赏感受、探究领会、实践创作、展示评价、拓展思维五个环节组成。
(一)、欣赏感受
这一环节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欣赏精美的对称图片,带领学生走进对称的世界,感受生活中对称的美。请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并举例说出日常生活中对称图形的例子。教师鼓励有创意的回答。本环节教师充分利用课件资料,进一步拓宽学生视野。(教师板书课题)
(二)、探究领会
1、情境创设,归纳对称性定义。
(1)、观察平面图形,找出它们的共同特性。总结对称图形的定义。
(其目的是以美的作品感染学生,初步感受对称形的美,利用作品创设情境。)
(2)、通过猜图游戏,找出对称图形的另外一半,组成整个图形。
2、自主探究,发现对称图形的制作方法。
本环节观察对称图片,找出对称图形的制作方法。
(其目的是让学生探究发现对称形剪纸的制作方法。)(教师板书:折、画、剪)。
3、
本环节鼓励学生按照折、画、剪方法,仿例制作蝴蝶剪纸,体会对称折。
(其目的是通过学生试剪,对上一个知识点进行巩固和延伸,体验剪纸的过程,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4、
团花,团团相聚,花团锦簇,处处体现对称之美。
本环节教师演示各种团花折法,学生试折。团花之美还在于新手而来的惊喜。教师鼓励学生在几番折叠的纸上随意剪裁,也可选择自己喜欢的团花拭剪。
(其目的是让学生体验不同类型的对称形剪纸,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师板书:三角折、四角折、五角折)
(三)、实践创作
看看不如剪剪,动口不如动手。
本环节教师提出作业要求并对学生进行安全和卫生教育。让学生伴随着美妙的音乐自由创作,同时教师以指导者的身份参与创作及时发现问题,帮助解决问题。(其目的是让学生回顾对称形的制作的方法,体验创造的乐趣。)
(四)、展示评价
剪一剪千娇百媚,赏一赏万种风情。
本环节主要是通过展示作品,让学生自评,互评的过程中,共同提高。鼓励学生用童趣的语言向他人展示并描述自己的作品,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耐心地聆听他们的发言,找出不足,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并随时赞赏其富有个性的表达和创作,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五)、拓展思维
剪纸是中华民族的一颗璀璨明珠。教师通过展示剪纸的其他用途,激发学生美化生活的愿望,唤起学生对民族剪纸艺术的热爱,并发动学生将其继承和发扬。呼应本课情感目标。
五、说板书设计: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