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张篇》19.13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标签:
国学教育孔子论语文化 |
分类: 论语 |
19.13 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注释】
仕而优则学:这是要一个人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功成名就之后,还要不断的读书学习。
子曰:“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学而篇》1.6)
学而优则仕:学有所成,自身人格、品性、能力都具备之后,要出仕为人民服务。
子使漆雕开仕。(《公冶长篇》5.6)
【译文】
子夏说:“做官有了余力,还要不断加强学习;学有所成,有余力了则要出仕做官,为百姓服务。”
【学而思】
为政者需要不断学习充实自己,但是切不可因学而忘记自己的本职工作。学业未成也不可急于出仕为官。
“仕而优则学”是有了工作经验之后,还要把工作经验与学问相融合,继续学习,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政者要有恒心,做到终身学习。没有恒心,没有毅力,只会半途而废,堕落为小人。“不恒其德,或承之羞。”子曰:“不占而已矣。”(《子路篇》13.22)
“学而优则仕”参读: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微子篇》18.7)
【知识扩展】
《资治通鉴·唐纪八·唐高祖武德九年(公元626年)》:上于弘文殿聚四部书二十余万卷,置弘文馆于殿侧,精选天下文学之士虞世南、褚亮、姚思廉、欧阳询、蔡允恭、萧德言等,以本官兼学士,令更日宿直,听朝之隙,引入内殿,讲论前言往行,商榷政事,或至夜分乃罢。又取三品已上子孙充弘文馆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