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问篇》14.44阙党童子将命,或问之曰:“益者与?”

标签:
国学教育孔子论语文化 |
分类: 论语 |
14.44 阙党童子将命,或问之曰:“益者与?”子曰:“吾见其居于位也,见其与先生并行也。非求益者也,欲速成者也。”

【注释】
阙党:指阙里。皇侃《论语义疏》:“五百家为党,此党名阙,故云阙党也。”
《荀子·儒效篇》:“居于阙党,阙党之子弟罔不分,有亲者取多,孝弟以化之也。”
【译文】孔子住在阙党的时候,阙党子弟将捕获的鱼兽进行分配,其中有父母的人就分得多一些。这是因为孔子用孝悌教化了他们。
将命:传递信息,传话。
益者与:要求上进。
居于位:朱熹《论语集注》:“礼,童子当隅坐随行。”古礼,童子当隅坐,无席位。此童子不知让,乃与成人长者并居于位。
《礼记·玉藻篇》:“童子之节也,缁布衣锦缘,锦绅,并纽锦,束发皆朱锦也。童子不裘不帛,不屦絇[jù
【译文】童子的礼节与成人不同。童子穿的是绷布深衣,用锦镶边,绅带和纽带也用锦镶边,束发也用锦。以上所用的锦,都是朱红色的锦。童子不穿裘衣,不穿丝帛,因为裘帛温热,担心伤其壮气。童子的鞋头没有装饰。童子幼小不懂事,有绍麻亲属死了,也不必硬叫他穿丧服。到有丧事的人家去帮忙,身上也不加麻服。没有事的时候要站在家长之南,面向北。去拜见老师的时候,要跟着成人进去。
【译文】
阙党的一个童子来向孔子传递信息。有人问孔子:“这是个想求上进的孩子吗?”孔子说:“我看见他坐在成人应该坐的位子上,又看见他同长辈并肩而行。这不是追求上进,只是急于求成的人。”
【学而思】
孔子说:“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又说:“古之狂也肆,今之狂也荡”,可以把阙党童子看做是今之狂者,原壤看做是狷者。孔子认为君子要修己以安人,原壤做到了修己却不能安人,童子则是己还没有修好,有些急于求成。
程树德《论语集释》引黄榦[gàn]著《论语注义问答通释》:礼之于人大矣,老者无礼,则足以为人害;少者无礼,则足以自害。夫子于原壤、童子皆以是教之,述《论语》者以类相从,所以著人无老少皆不可以无礼义也。
(注:《论语注义问答通释》十卷是宋儒黄榦所著,朱熹的学生。)
【知识扩展】
《资治通鉴·魏纪五·魏明帝青龙四年(公元236年)》:诏公卿举才德兼备者各一人,司马懿以兖州刺史太原王昶应选。昶为人谨厚,名其兄子曰默,曰沈,名其子曰浑,曰深,为书戒之曰:“吾以四者为名,欲使汝曹顾名思义,不敢违越也。夫物速成则疾亡,晚就而善终,朝华之草,夕而零落,松柏之茂,隆寒不衰,是以君子戒于阙党也。夫能屈以为伸,让以为得,弱以为强,鲜不遂矣。夫毁誉者,爱恶之原而祸福之机也。孔子曰:‘吾之于人,谁毁谁誉,’以圣人之德犹尚如此,况庸庸之徒而轻毁誉哉!人或毁己,当退而求之于身。若己有可毁之行,则彼言当矣;若己无可毁之行,则彼言妄矣。当则无怨于彼,妄则无害于身,又何反报焉!谚曰:‘救寒莫如重裘,止谤莫如自修’,斯言信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