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篇》13.15定公问:“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

标签:
国学教育孔子论语文化 |
分类: 论语 |
13.15 定公问:“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为君难,为臣不易。’如知为君之难也,不几乎一言而兴邦乎?”曰:“一言而丧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予无乐乎为君,唯其言而莫予违也。’如其善而莫之违也,不亦善乎?如不善而莫之违也,不几乎一言而丧邦乎?”

【注释】
定公:鲁定公,鲁昭公的弟弟。公元前509年,流亡在外八年的鲁昭公去世,鲁定公被“三桓”立为国君,执政十五年,鲁国大权由“三桓”控制。鲁定公时期,是孔子42岁至55岁之间。鲁定公九年,任命孔子为中都宰,一年升小司空,鲁定公十年,孔子升为鲁国大司寇。鲁定公十四年,孔子摄相事,后齐国用美人计迷惑季桓子,孔子离开鲁国开始周游列国。
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话不可以这样说,也许有类似的话。其,或许、大概、可能。几,近、差不多。
为君难,为臣不易:《礼记·大学》开篇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之道”是大人之学、君子之学。古代地位高者为大人,大学之道即执政者的道。整部《大学》论述的就是执政者应该如何去做,可参读整篇文章来理解“为君难,为臣不易。”
【译文】
鲁定公问孔子:“一句话就可以使国家兴盛,有这样的话吗?”孔子回答说:“话不能这样说,也许有类似的话。有人说:‘为君难,为臣不易。’如果明白了君主之所以难当的道理,不几乎相当于一言而兴邦了吗?”鲁定公又问:“一句话可以使国家衰败,有这样的话吗?”孔子回答说:“话不能这样说,也许有类似的话。有人说:‘我做国君没有什么可高兴的,所高兴的只是我说什么话都没有人敢违抗。’如果说的话正确而没有人反对,不也很好吗?如果说的话不对却没人反对,不几乎相当于一言而丧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