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颜渊篇》12.17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2023-09-14 08:32:49)
标签:

国学

教育

孔子

论语

文化

分类: 论语

12.17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颜渊篇》12.17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注释】

季康子:季孙肥,春秋时期鲁国的正卿。姬姓,季氏,名肥。谥康,史称“季康子”。

季康子事鲁哀公,哀公十一年,齐国入侵鲁国,叔孙氏、孟氏怨季氏专权,不肯听季康子的号令将齐人拦在国土之外。季康子任用孔子的弟子冉有,击退了齐人。同年,季康子迎回了在外流浪十四年的孔子。哀公十六年,孔子卒。哀公二十七年,季康子卒。

政:即众人之事。本义是纠之使正,匡正。

正:端正,公平公正。

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帅”同“率”。为政者率先垂范,正人先正己,谁敢不正呢?

【译文】

季康子问孔子为政之道。孔子回答说:“政即公平公正地处理众人之事,为政者端正自己的品行,做到率先垂范,谁敢不正呢?”

【学而思】

从本章开始,连续三章(12.1712.1812.19)意思相互贯通,都是“正人先正己”之意。

参读:

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颜渊篇》12.22)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子路篇》13.6 )

子曰:“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子路篇》13.13 )

孟子曰: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王仁爱,没有人会不仁;君王讲义,没有人会不义。《孟子·离娄下》)

【知识扩展】

《资治通鉴·唐纪八·唐太宗贞观元年(公元627年)》:有上书请去佞臣者,上问:“佞臣为谁?”对曰:“臣居草泽,不能的知其人,愿陛下与群臣言,或阳怒以试之,彼执理不屈者,直臣也,畏威顺旨者,佞臣也。”上曰:“君,源也;臣,流也;浊其源而求其流之清,不可得矣。君自为诈,何以责臣下之直乎!朕方以至诚治天下,见前世帝王好以权谲小数接其臣下者,常窃耻之。卿策虽善,朕不取也。”

【译文】有人上书请求除去奸佞之人,太宗问:“谁是奸佞之人?”回答道:“臣我身居草野,不能确知谁是奸佞之人,希望陛下对群臣明言,或者假装恼怒加以试探,那些坚持己见、不屈服于压力的,便是耿直的忠臣;畏惧皇威顺从旨意的,便是奸佞之人。”太宗说:“君主,是水的源头;大臣,是水的支流。混浊了源头而去希冀支流的清澈,是不可能的事。君主自己做假使诈,又如何能要求臣下耿直呢!朕正以至诚之心治理天下,看见前代帝王喜好用权谋小计来对待臣下,常常觉得可鄙。你的建议虽好,朕不采用。

《资治通鉴·唐纪十三·唐太宗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丁亥,以中书令杨师道为吏部尚书。初,长广公主适赵慈景,生节;慈景死,更适师道。师道与长孙无忌等共鞫[j]承乾狱,阴为赵节道地,由是获谴。上至公主所,公主以首击地,泣谢子罪,上亦拜泣曰:“赏不避仇雠,罚不阿亲戚,此天下至公之道,不敢违也,以是负姊。

【译文】丁亥(初八),任命中书令杨师道为吏部尚书。起初,长广公主嫁给赵慈景,生下赵节;赵慈景死后,长广公主改嫁杨师道。杨师道曾与长孙无忌等人一道审讯承乾太子的狱案,暗中为赵节开脱罪责,由此获罪。太宗到公主住所,公主以头触地,哭泣着为儿子的罪过道歉,太宗回拜并流着泪说:“赏赐不回避仇敌,惩罚不袒护亲属,这是天下至公至正的道理,不敢违背,因此有负于姐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