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里仁篇》4.24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2022-09-05 07:46:36)
标签:

国学

教育

孔子

论语

文化

分类: 论语

4.24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里仁篇》4.24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注释】

欲:要。

[nè]:本意是不善于讲话,说话迟钝,木讷。这里指言语谨慎。

【译文】

孔子说:君子要言语谨慎,做事勤敏。

【学而思】

君子大辩若讷,做了再说,做事不走过场。小人啬夫利口,嘴上先答应,做不做看心情。

参读:

《学而篇》1.14子曰:敏于事而慎于

《为政篇》2.13 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里仁篇》4.22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乡党篇》10.1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庙朝廷,便便言,唯谨尔。

《颜渊篇》12.3 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曰:其言也讱,斯谓之仁已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

《宪问篇》14.27 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知识扩展】

《道德经·四十五章》:大辩若讷

【译文】知道真理的人,说话都很谨慎,好似不善言辞一样,生怕误导别人。真理与口才好坏没有关系,善辩的人多是歪理邪说。

 

《资治通鉴·汉纪六·汉文帝前三年(公元前177年)释之曰:夫绛侯、东阳侯称为长者,此两人言事曾不能出口,岂效此啬夫喋喋利口捷给哉!且秦以任刀笔之吏,争以亟疾苛察相高。其敝,徒文具而无实,不闻其过,陵迟至于土崩。今陛下以啬夫口辨而超迁之,臣恐天下随风而靡,争为口辨而无其实。夫下之化上,疾于景响,举错不可不审也。帝曰:善!乃不拜啬夫。

【译文】张释之说:绛侯周勃、东阳侯张相如被称作长者,他们两人在论事时都不善言谈,现在这样做,难道让人们效法这个能言善辩的小吏吗?秦王朝因为重用舞文弄法的刀笔之吏,所以官员们争着以办事迅疾、苛刻督责来比较高低,这样做的弊端是徒有其表,只注重表面形式而无实际的内容。因此,皇帝听不到自己的过失,使国家走上土崩瓦解的末路。现在陛下因小吏善于辞令而破格提拔他,我只怕天下人争相效仿,争相练习口辩之术而无真才实能。况且下位者被上位者感化,快得犹如影之随行,声之回应一样,国君做任何事都不可不审慎啊!文帝说:您说得好啊!于是不给小吏升官。

 

《资治通鉴·梁纪一·梁武帝天监二年(公元503年)五月,丁巳,霄城文侯范云卒。云尽心事上,知无不为,临繁处剧,精力过人。及卒,众谓沈约宜当枢管,上以约轻易,不如尚书左丞徐勉,及以勉及右卫将军周同参国政。捨雅量不及勉,而清简过之,两人俱称贤相,常留省内,罕得休下。勉或时还宅,群犬惊吠;每有表奏,辄焚其藁。捨豫机密二十余年,未尝离左右,国史、诏诰、仪体、法律、军旅谋谟皆掌之,与人言谑,终日不绝,而竟不漏泄机事,众尤服之。

【译文】五月丁巳(初六),霄城文侯范云去世。范云全心全意地侍奉武帝,凡是所知道的事情没有不办理的,总处于繁忙而紧张之中,而精力过人。范云去世之后,众人认为应当由沈约来掌管朝廷枢要,但是梁武帝却认为沈约办事轻率而不慎重,不如尚书左丞徐勉,于是就让徐勉和右卫将军周捨一同参理国政。周捨的气量比不上徐勉,但是在清简方面却超过徐勉,两人都被称为是贤相,经常留在朝中理事,很少有下朝休息的时间。徐勉有时回自己的宅第,院子中的狗见了他惊叫狂吠;每次起草上表奏启,抄毕后马上就把初稿烧掉。周捨参与朝廷机密大事二十多年,从来没有离开武帝身边,凡国史、诏诰、仪礼、法律、军旅筹谋策划等,他都亲自掌管,同别人言谈逗笑,终日不停,但是竟然不会泄露一点机密,众人尤其佩服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