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八佾篇》3.5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2022-07-09 14:38:02)
标签:

国学

教育

孔子

论语

文化

分类: 论语

3.5 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八佾篇》3.5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注释】

夷狄:泛称除华夏族以外的各族。古代称东夷、西戎、南蛮、北狄,春秋战国时期,秦国和楚国都被称为蛮夷之国。

孔子主张以文化标准区分华夏和夷狄,奉行礼乐制度的是华夏,不奉行礼乐制度的是夷狄。

韩愈所著《原道》上说:孔子之作《春秋》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于中国则中国之。华夷的界限并非绝对,夷狄可进而变华夏,华夏可退而变夷狄。

不如:一、不像,不似。二、比不上。

诸夏:指华夏,中原,中国。周代分封的各诸侯国。泛指中原地区。

孔颖达《左传注疏》:夏,大也。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wú]:同,没有。

【译文】

孔子说:夷狄都知尊重君主,不像中原诸国无父无君,僭越礼法。 

【学而思】

不如有两层意思,一是夷狄虽然有君主,但是不奉行礼乐制度,比不上诸夏。二是夷狄都知道尊重君主,不像诸夏礼崩乐坏。从前后章节来看,当是孔子叹息诸夏礼崩乐坏的现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