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孙绍振关于文本解读

(2016-09-24 07:09:58)
分类: 文本解读

第二,文本解读与写作的脱离,一些教师往往是为了解读而解读,很少联系到写作。阅读和写作变成了油和水的关系。有教师上完《背影》以后,问学生,文章哪里最生动?同学们说爬月台那段最生动。为什么最生动?对话的结论是:作者善于观察,所以写得很生动,最后,老师布置学生回去观察生活,写一篇文章。要我说这实在是太荒谬了。《背影》是一篇抒情散文,殊不知文章的作者是带着特殊情感去观察的,动人的原因,就在于儿子看父亲不是像交通警察那样只观察到他违反了交通规则。这个儿子看父亲的感情是很有特殊的。这种亲子之爱和冰心那种水乳交融的、心心相印的亲子之爱是很不一样的,他的爱是有隔膜的,他爱得很惭愧、很矛盾、挺痛苦,爱得很秘密的。文本解读不把文章的独特性充分地阐述出来,对于学生原初的感受没有冲击。要知道阅读之前,他们对亲子之爱的理解是和一整套现成话语紧密相连的,这种现成话语对人的真实独特的感受是有遮蔽性的。每一篇经典文本,之所以不朽,就是因为它对现成的老套的感受和话语具有某种突破性。解读不把这种突破性提示出来,就不可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感知、认识和表达水准。

 

李节:您针对中学语文教学进行文本解读也有很多年了,您觉得中学语文老师的文本解读存在哪些问题?

 

孙绍振:问题出在中学教师向上,根源却大学教授,尤其是权威教授身上。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就是大学老师,真正能够有效地解读文本的并不多,你们看我的《名作细读》和《孙绍振如是解读作品》还有即将出版的《月迷津渡-古典诗词个案分析》,不难发现,我所批判的大而化之,空话连篇的解读,大都出自大学教师,有的还是权威教授之手。大学教授,包括像我这样的教授,不洗心革面,彻底改造自己的学术,就没有资格责难中学语文老师。我到现在才痛切地感觉到,文本解读是一个绝活。是须要某种原创性的,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胜任的。我原来是随便写,还以为这是小儿科。后来一位研究古典文学的老师,看到了我写的东西,他说,不是小儿科,这是大学问。

当然中学语文老师也有责任,许多教师没有上进心,具体表现为,懒,不把文本的钻研当作生命价值的,而是依赖教参,混日子。其实教参上的许多东西都是老生常谈,都是一些没有艺术感觉的大学教授、博士导师的人云亦云。当然,还有一些教师,虽然感觉到这样的空话,不能满足学生的未知欲,就另寻出路。过分依赖课堂朗读。美其名曰让学生独立体悟,但是,感觉到的,不一定能理解,而且可能有误。因而,不能跟着感觉走,理解了的才能更好的感觉。还是逃不脱文本的解读。还有一种逃避的法门就是所谓的自主学习,如果语文课只是让学生谈感悟,语文老师就做做主持人,那还要你老师干什么?感觉是要和理性的解读结合在一起的。语文老师有个把自发主体引向自学主体的责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