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讲高校图书馆科研指南
(2022-05-04 11:15:11)分类: 谈读书 |
作者;王波
一 端正态度
馆员写论文,不排除目的,……。但从科学研究自身的发规律看,研究者的研究动机越单纯,越接近格物致知、追求真理的目的,所取得的成果的价值就越大,相应的荣誉和利益作为社会对创造性劳动的奖励自然会找上门来。反之,动机太复杂,往往欲速则不达。
非功利的出发点有四个:
一是解决问题。如纸电馆藏比例确定的研究……
二是谋划事业。如图书馆怎样进行制度创新?服务创新?技术创新?
三是还原真相。如图书馆一词最早是由谁引入中国的?运动起于终于何时?
四是创造理论。对图书馆本质属性的追问。如什么是图书馆?产生的根源?存在的价值与意义?应遵循那些规律?
基于这四点,可谓水到渠成。
二 讲究方法
胡适: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应走好以下几步:
(一)第一步:大胆假设——精心选题
假设就是选题,就是找亮点。寻找当前学科和事业发展的着力点、关注点、空白点、困难点。
途径:一从工作中找。二从阅读中找
(二)第二步:小心求证——备足论据
应做到:对学术史尽可能进行全面、公允的回顾,不遗漏,不歪曲;对自己研究的意义进行客观评估,不夸大,不护短;所有的论据出处明确,不断章取义,不造假;所有不注明出处的内容,皆能做到言从己出,不抄袭,不剽窃;
(三)第三步:精心写作——精益求精
学术论文既要遵守学术规范,又要服从一般文章的写作规律和审美要求。孔子说:言而无文,行之不远。缺乏语言美的论文就像蓬头垢面的女子,自然引不起别人的重视。
学术文章不仅在严格遵守学术规范,还要在形式上遵守学术规范。
完成后,建议进行一段时间的冷处理,再来修改。
三 贵在创新
(一)提炼新概念:
即善于炒概念。如A:信息高速公路,知识经济、信息资源管理、CIO、知识管理,元数据等,无一不源自A。
(二)阐发新观点:加别具只眼,如五位理论家,瞄准研究空白,如程焕文对晚清图书馆史的研究。面向未来,如刘嘉对元数据的研究。冷眼观潮,如李金荣对图书馆学本土化研究误区的揭示等。
(三)切入新视角:
同样的材料,由于切入角度不同、组织方式不同,就能说明不同的问题,从而产生新意。如围绕书籍的历史研究,如只见书不见人,就是书籍史,如既见书又见人,就是出版史或阅读史,如见书见人又见场所,就是图书馆史。这些不同科目的历史所依赖的素材很大程度上是相同的,只是因为分析、重组、阐释的角度和目的不同,而垒砌出了不同的理论大厦。
(四)列举新举措
作为论据的实践经验最好是新近采取的新举措,也要讲理论上可行,未来能够实现的。有些新举措,成功开展的不止本馆一家,在谈本馆经验之前,最好也介绍一下著名的图书馆做法,以提高论文的普遍性和代表性。
(四)升华新理论
四 不落俗套
(一)样本要有代表性:
实证研究是当代学术界非常推崇的一种研究方法。
一 扫描病毒
退稿的原因主要有18种:
1 选题结合热点,有新意,但同类来稿太多,撞车严重,已留相关稿件,不便再用。
2 题目太大,类似提纲,示能深入展开。
3选题不新,炒冷饭,未能跳出以往讨论的窠臼。
4 立论牵强,提法不妥,论证不足。
5 内容虽新,但移植痕迹太重,文章前后缺乏有机联系,给人两张皮的印象。
6 写得全面,系统,但无新意,无新的突破。期刊更喜欢对某个小问题深入掘进的文章。
7 内容较空,可行性差,无实际意义。
8 涉及面窄,无普遍意义。
9 内容过简,理论深度欠缺。如小经验,小窍门,自有刊物可以,但对学报学刊类刊物,如没理论深度,是不够格的。
10 重复讨论,知识性内容偏多,创新不够。
11 图表过多,不便排版,图表中某些内容与文字叙述重复。
12 引文分析,期刊分析,和调查研究样本偏少,流于形式,没有采用新方法,发现新问题,得出新结论。
13 篇幅过长,且内容一般化。
14 综述文章意义不大。
15 编绎水平欠佳,食洋不化,生涩难懂。
16 非图书馆学论文,与刊物不对口。或体裁不是学术论文
17缺摘要、关键词,或参考文献著录不规范。
18 写作不认真,语句不通,层次不明,逻辑性较差。
二 谨慎投稿
注意:
第一,基于两个角度选题。一是基于单位工作的选题,可思考馆里面的、部门的工作,哪些适合通过项目制完成。二是基于个人兴趣选题。
第二,尽量从本学科申报。
第三,标题要简练准确。突出亮点,20字以内
第四,客观评述研究现状。综述一定要点到重要人物,重要专著,期刊论文不必面面俱到。少写一各知名专家和一部经典著作,可能性会让专家觉得申报者不了解情况,影响申报。
第五,论述突出重点
第六,高度重视版式美观。
第七,逐年修订,逐年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