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讲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
(2022-04-23 09:26:23)| 分类: 谈读书 |
图林新兵该怎么参与、组织和实施信息素养呢?一头雾水是不是?不急,老兵带你见招拆招。在前面的的5W中,大家知道了什么是、为什么要开展、由谁来开展及应具备的基本素养、何地开展、何时开展。这之后,我们走入信息素养的组织与实施。
一 信息素养教育的形式
采用合理的教育形式,是信息素养教育取得成功的保障。经多年努力,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在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体系中都有了长足进展,获得了极其丰富的教学经验。目前,图书馆采用的形式有:
学分课程、嵌入式教学、培训讲座及其他新兴形式,如在线教育、翻转课堂。
图书馆在开展时要结合学校的办学层次、学科特点、人才培养目标、学生需求等合理规划与安排。
(一)学分课程
这一教育模式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主要目的是提高大学生信息素养意识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学生通过课程学习获得学分。很多高校将文检课列入教学大纲,,或作为必修课,或选修课,以后者居多。接受对象会有所不同,有的学校新生就有涉及,但大多数以二三年级居多,研究生以一年级作为主要授课群体。据调查得之。
课程名称也有所不同。如文检、信息资源检索与信用、信息检索等。
教学内容上,主要涉及与文检相关的知识,如信息检索基础知识、常用数据库与网络资源的使用,论文写作与投稿、选题方法、信息分析方法、文献管理软件、学术道德。
在教学方式上,主要以教师讲授与上机操作演示为主,对内容进行讲解。为强化理解,还结合上机操作方法,煅炼动手操作和实际应用能力,一般会安排1/3、或1/2的课时给学生上机。
课程有指定教材,也会有自编教材。信息素养领域已经出版了许多相关教材,从文献检索到信息检索,再到今天的信息素养教育教材。内容也在不断丰富,涉及各数据库的使用,检索结果的识别与、毕业设计、论文写作与投稿,文献管理软件、课题选题与分析、学术道德等。除知识讲解外,也会加入大量的实践案例,使得课堂教学与实际专业需求、学术活动结合起来,从而助力学生的学习和科学研究。
学分课程在教学体系上具备系统性和科学性。因此,应当成为高校馆进行信息素养教育的主战场,要通过学分课程的实施,增强图书馆在学校的教育职能与作用,凸显图书馆的价值地位,因此,从长远来看,学分课程必须加强建设。
(二)嵌入式教学
美国定义:
嵌入式信息素养教学是指交信息检索、信息知识、信息道德等信息素养教育内容嵌入到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全方位培养分析、利用、评价信息等综合信息素养能力一种新型方式。
嵌入式信息素养教学模式是馆员以专业教师的合作者身份,嵌入到专业课程中,使得学科教学与馆员有机结合起来。
通过与专业课教师的沟通合作,共同制定教学大纲,承担不同教学内容,使得学生在专业课学习同时就提高了信息素养水平。
20世纪90年代,国外高校医学图书馆率先进行了嵌入式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的实践探索。
2015年高校图工委调研,545所图书馆中,已有97所开展嵌入式教学服务,占总数的17.97%。
国内案例很多。有单向嵌入式教学,如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嵌入ACM班的“科学实践”课;嵌入电气学院一门国家精品课“检测技术基础”专业选修课。统计分析表明,上过课的学生在信息分析、信息鉴别和利用等信息素养能力 及学术科研意识方面都要明显高于未参加过相关课程的学生,并增加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理解力。
有双向嵌入的教学方式。如重庆大学图书馆安排具有专业学科背景馆员与学院联合开设文检课,学科馆员请房地产学院的专家教授嵌入到“科技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程中,学科馆员会给学生布置课程报告的撰写任务,最后由学科馆员与学院专家一起点评。又如,材料学院的教师邀请学科馆员一起开展如何做好文献综述的嵌入教学,所涵盖的文献与论文写作两部分内容由馆员协助讲授。
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有虚拟嵌入与实体嵌入两种。虚拟嵌入是指提供课程相关学科服务支持,如提供相关学术资源,教学课件、参考书目、信息素养实习题与指南。
实体嵌入馆员直接参与者相关课程,讲授相关信息素养知识、参与课程设计,评作业。
顺利开展,需要学校各部门的通力合作,需要馆员与专业课教师的协同配合,融入学科,嵌入过程,实现提高学生信息素养水平的目的。
(三)专题培训讲座
(四)新生入馆教育
(五)新型信息素养教育形式
二 高校信息素养教育实施建议
(一)因校制宜,合理制定信息素养教育规则
(二)多方合作,加强图书馆与学校教务处、相关学院、相关科研人员等的合作
(三)关注成效,做好信息素养教育评估工作
(四)多措并举,做好信息素养教育宣传推广工作:馆内设标语。馆外人多地放易拉宝。跟图馆会等学生组织合作,开展宣传。通过馆网站、微信、微博等方式发布讲座信息,也可进入教师群、相关职能部门工作群转发讲座信息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