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日记》告诉了我们什么
几年前读过的经典名著《安妮日记》,在这次新
冠病毒肆虐期间,被当做用来解决人们因疫情产生的心理问题的一剂良方,得到很多人的重视与推荐,因此出现在很多读者的面前。这本日记是一个不满15岁的小女孩安妮花了两年时间写成的,是她被关在密室25个月里的真实生活记录。她乐于阅读、学习和写作,无不体现出她勤奋好学的意志品质,也因为她身处生死未卜的困境表现出来的坚强乐观的精神而成为人们宅家生活的榜样与楷模。既然这本日记被归入“经典名著”的行列,其感召力和影响力肯定是毋容置疑的。它不仅是孩子们克服困难、战胜自我的行动指南,也给予了成年人在“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过程中无穷无尽的正能量。那么,《安妮日记》究竟告诉了我们什么呢?
对生活无比的热爱
安妮一家因为二战时期的排犹法律而不得不从德国迁往荷兰,与另外两家人同处一间密室。在长达25月的时间里,他们面临着因空间狭小和性格不同而产生的矛盾、因害怕暴露目标而不敢肆意说笑的窘境、因食物短缺而出现的生计困难、更因法西斯对犹太人的迫害而带来的胆战心惊……即便如此,也阻挡不了安妮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她相信一切都会过去的,未来是美好的。她在希望中等待,在等待中思索,并且坚持用笔记下了自己对未来的的向往和憧憬。她这样自述:
“只要还有明媚的阳光和蔚蓝的天空,只要我能看到它们,我就不会感到忧伤。”
“美一直存在着。即使你在不幸中,只要你去寻找,你就能发现越来越多的幸福,从而恢复你平静的心情。”
“如果上帝让我活下去,我一定不会庸庸碌碌地生活,我将为全世界贡献我的力量。”
这是“笼中小鸟”对生活的守候和希望,也是她送给世人的肺腑之言。
疫情期间,封城了,封路了,封楼了,居家隔离
让我们焦虑、紧张、恐惧,但我们是自由的。不仅衣食无忧,而且在自家宽敞的空间里,可以信步,可以大笑,可以追剧,可以自娱自乐。与安妮相比,我们是何等幸运!幸运中的我们,被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支撑着,鼓舞着,激励着。这种力量不仅来自于乐观向上的“安妮”们,更来自于对祖国对人民无限的依念与热爱。正是这种力量,在面对“新冠病毒”这个共同敌人的时候,给予了我们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斗志和勇气。在这场与病毒无声搏杀的战场上,那些逆向而行的白衣战士、日以继夜的建筑工人、坚守岗位的人民警察、尽职尽责的社区干部、送货送菜的服务员、风雨无阻的快递员,手脚麻利的志愿者,还有一个个家庭紧闭的大门,都在努力。因为爱所以爱。爱国之情、强国之心让全国人民拧成一股绳,舍小家顾大家,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正是这种家国情怀、大局意识、奉献精神,助推着我们不断向前向真向善!
对知识真正的渴求
我曾多次问自己:
如果我是安妮,又会做些什么呢?因为饭菜不可口而拒绝吃饭吗?因为衣服不合身而大发脾气吗?因为不能出门、不能上学而怨声载道吗?也许吧。可是安妮没有时间来挑剔、生气。她会为获得有限的学习时间和空间而与同伴抗争,为实现将来当记者当作家的梦想而坚持不懈地努力。多日的闭门不出,她的消遣是看书、学习和听收音机。在密室两年多的时间里,她阅读了《无忧的约普》《夏天的欢乐》《希腊罗马神话》《美丽的尼维尔内女人》《前锋》《森林永远的歌唱》《少儿版圣经》《无云的早晨》《王世家谱和世系表》《电影和戏剧》《查理五世皇帝》《上校》《艺术史》(五卷)《玛利亚·特蕾莎》《你对当代少女有何看法》,共19本书。还撰写两部半作品——《夏娃之梦》《探险家布洛利》《卡迪的一生》。同时自学法语,迷上舞蹈与芭蕾,并且利用晚上刻苦练习。我们无法想像,一个十多岁的小女孩,在艰难的困境中能够表现出了如此强大的行动力和学习力。可是,这样一个勤学习、有主见、善思考的孩子,却未能逃脱法西斯的魔掌,鲜活的生命永远定格在15岁,不由得让人唏嘘感叹。
我们不禁要问,是谁激发了她的阅读兴趣?她的
阅读习惯是怎样养成的?为什么小小年纪的她能执着于自己的理想?安妮酷爱阅读,固然有父亲的引领、指导,有荷兰朋友的支持、帮助。如果说,她的阅读兴趣是父亲和朋友激发出来的话,那么,其阅读习惯的养成则是她持续地自制与自律的结果。而书中的知识更是开阔了她的视野,给了她战胜困难的勇气,让她能做有用的事,说勇敢的话,想美好的未来,睡安稳的觉,把时间用在进步上,而不是用在抱怨上。面对浩劫、苦难和死亡的威胁,安妮通过阅读与写作来寻找快乐,排解烦恼,思考未来,这种积极的生活态度给身处疫情期间的我们太多思考和启迪。无论何时,书籍永远是我们最真诚、最值得信赖的朋友。如果我们都能像安妮那样亲近书籍,爱上阅读,不仅能获得知识,增长才干,而且在面临压力和困境时愈加意志坚定,更有选择和决断的勇气。如在武汉方舱医院里,17岁的高中生备战高考,躺在床上静静读书的“清流哥”……谁说他们不是现代版的“安妮”呢?环境再恶劣,病毒再凶狠,永远打不垮读书人。无论身在何处,唯有对知识真正的渴望和追求,人生才不会迷茫,未来才有希望。
对社会由衷的感激
在密室里,安妮们的生活必需品全由好心的荷兰朋友采购和运送。她在日记中这样表达对荷兰朋友的感激之情:
“他们从未说过我们是包袱,是负担,从未抱怨过因我们给他们带来的危险和麻烦。”
“每次来总是带着满脸的笑容,在我们过生日或过节时,带来鲜花和礼物,总是那么乐意为我们尽力付出。这是我们永远也不应该忘记的。”
“我爱荷兰人,我爱这个国家和她的语言,我要在这里工作。”
言为心声。这些朴实的话语,无不体现出安妮善良、友好、真诚和知恩图报的高尚品德。
人是需要感激之心的。对养育我们的父母、教导我们的师长、帮助过我们的朋友,不能不报之以感激之情。孔子说:
以德报德。的确,知恩必报,懂得感恩的人必定是高尚之人。疫情爆发之初,医护人员的挺身而出,一省包一市的英雄壮举,火雷两神山的建设速度,救灾物资齐聚武汉,让我们有背靠大树好乘凉的安全感和幸福感。这场疫情阻击战的最后胜利,我们无不感谢武汉人民的付出,感激全国人民的团结,感恩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为此,作为一名基层馆员,更应该不忘读书育人的初心,牢记立德树人的使命,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尽己所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绩。用切实的行动和出色的成绩来回报党和全国人民的厚爱,这应该是最好的表达感谢的方式吧。
其实,《安妮日记》告诉我们的远不止这些。还
有少女的情怀、坚韧的性格、对苦难的接受,对和平的热爱,都在她笔端尽情流露出来。对待生活,她没有眼泪,没有抱怨,不是逆来顺受,而是主动面对,文字尽显出小作者的丰富情感,真实感人,这是作品广为流传的原因所在。除原著外,这本日记还以话剧、电影的形式走进人们的视野,图像和声音如同文字一样,也记录着它不可磨灭的经典魅力。
注:所评图书《安妮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