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京西秘境:万佛堂“五方十佛”寻迹之旅

(2016-07-14 13:24:00)
       京西门头沟隐藏了太多不为人知的尘封秘境,万佛堂仅是其中之一,我已经不下四次来万佛堂了,第一次是奔京西古道的万桑古道而来,在古道左侧的万佛堂寺庙遗址上发现了大量的石构件遗存,回家后在网上查阅了很多关于万佛堂的资料自认为有价值的东西不多。万桑古道顾名思义是万佛堂至桑园的古道,但古道在万佛堂遗址北边不远处被现代的登山步道覆盖后再也没有了踪迹。于是有了第二次万桑古道探秘之行,但还是乘兴而来败兴而归,不过“万佛堂”三个字却深深的印在了脑子里,冥冥之中总觉得这三个字隐含着什么蹊跷……。在网上漫无边际的游荡,无意间的一个标题引起我的关注,“寻访门头沟万佛堂古迹之万佛堂周边寻“佛”字,……”,于是又有了第三次、第四次的寻迹之旅。

      下图是我根据《寻访门头沟万佛堂古迹之万佛堂周边寻“佛”字,……》文章在Google Earth上标注的“五方十佛”位置影像图

http://s13/bmiddle/00688eyfzy73f9LoRL68c&690

      2015628日,天气通预报当天气温31°天气阴,一早起来就感觉闷热难耐,但我还是整理行装登上959路公交车奔万佛堂而来。
      在北岭新村下车后抬腕看看手表,时间是8:55,打开六只脚记录轨迹以给自己或感兴趣的朋友提供参考,沿水泥路一路向西。
      穿过万佛堂新村后先拐向右侧小路在万佛堂塔附近寻找博文中提到的石刻造像,照说凭我四十年的测绘经验,按图索骥寻找一个有图有真相的石刻造像应该不是问题,但是搜遍了古塔附近符合前辈图片地形的所有地方,愣是没有一丝石刻造像的任何蛛丝马迹,当地文物部门挂错的牌子也是踪迹皆无,我断定这里边一定是出了什么问题,于是放弃搜索沿原路返回谷底继续后边的寻迹之旅。
      恰巧在路上遇到一位四十多岁的本地村民,一打听果然石刻造像已经在一年前被盗,这帮可恶的盗窃分子……
在水泥路的第一个“S”型弯(人们上山打水的土路口)左侧拐进沟里,然后一路向上,地面上有明显新鲜的踩踏痕迹,看来和我一样执着的大有人在。沟里虽然没有路,但并不难走,沿着别人踩踏的痕迹没一会儿就来到了石刻跟前,这就是传说中的东方佛,一块明显崩塌的巨石上,诺大的绿色“佛”字与承载它的巨石一起侧卧在沟底。如果不是巨石崩塌,这个佛字因该是横平竖直的面对沟口的,发挥一下想象:可能佛也是站的时间久了想休息片刻,于是抖擞了一下身子就成了现在的样子。原本附近还有第二个佛字的,不知道什么时候被人破坏的踪迹全无了。没说的上图吧

 

 http://s14/bmiddle/00688eyfzy73f9NFdkF1d&690

       把镜头斜过来拍一张是不是看起来舒服多了

 

      从东方佛往回走,不甘心的左顾右盼,沟谷两侧遍布巨石,那一座好像都有可能是那个失踪了的佛,但直到走出沟口期待中的佛光也没有出现,只得悻悻的向下一站进发。
      这个季节确实不是探秘的最佳选择,何况这一带荆棘密布、小路纵横,那一条都好像前文中通往南方佛的秘境,让我这个自信满满的老测绘也走了不少弯路,看来在自然面前还是少一些孤傲,多一些敬畏吧!我重新回到古井旁梳理一下思路,也借机透透风儿,因为这时候我的裤腰以下已经完全湿透,后背的汗水连登山包贴身的一面都浸湿了,棕色相机皮套被脸颊滴落的汗滴浸润成了深褐色。补充了几口矿泉水后环顾四周发现刚刚上去的还是早了一些,再往前也就二三十米一个明显的路口再不会有错了,于是顾不得汗流浃背毅然决然的踏上了继续寻迹的山路。
      果不其然,当我站在这个丁字路口时,正如文章所叙一条石板路清晰的呈现在面前,沿石板路向上不远一块巨石横陈在小路尽头,登上巨石顶端一个大大的红色佛字坐南朝北呈仰卧状静静的铺展在巨石的斜断面上,这就是南方佛无疑了。由于没有合适的拍摄角度,只能从上方拍摄一个倾斜的佛字了,继续看图

 

      从第一个南方佛石刻左手沿石板路再向上一点就是第二个佛字石刻,该石刻位于小路的左下方,也是坐南朝北、端端正正的居于崖石竖平面正中,字体遒劲有力,气势不凡,给人一种大气磅礴的震撼感。

 

      镜头拉近一点。

 

      从南方佛下来再左后拐进通往塔院的小路,意欲通过塔院寻找通往西方佛的小路,但是由于植被过于茂密而放弃。在塔院废墟上看到了两个散落的塔刹、雕刻精美的半拉圆形石构件还有地宫等遗迹,虽然塔院已不复存在,但从这些精美的散落物不难看出塔院曾经的辉煌。也给几个图片分享一下探秘的收获吧。

 

 http://s16/bmiddle/00688eyfzy73fa1kfh5cf&690

 

 http://s6/bmiddle/00688eyfzy73fa3YwOV25&690

 

      由塔院经万佛堂遗址过古桥踏上万桑古道,过采石场、万桑古道路牌前方五步开外就是通往中方佛的山路口,路口虽不太明显,但只要仔细看还是不难发现,因为这里比通往西方佛的山路稍近,所以临时改变主意先去探察中方佛,也顺便居高临下观察一下往西方佛方向道路的走势。
      沿遍布荆棘的山路向东走不多远,就是一个不太明显的岔路,沿岔路上去1号中方佛已经在荆棘丛中静候多时了,中方佛字体颜色为金黄色,这时候我才注意到原来这些佛字的颜色各不相同,我不懂佛家文化,不知道这样的颜色设置有什么说头,只是隐隐约约的感觉到一丝神秘的气息笼罩在万佛堂遗址的上空。从1号佛继续攀登,很快2号佛就出现在由两块岩石托举起的稍小一些的岩石上,同样的金黄色、同样的字体,不过2号佛所在位置更高,视野更开阔,站在2号佛旁边回身观察西方佛方向,通往西方佛的山路隐隐约约盘桓在山腰间,神秘兮兮的勾引着我这颗躁动的心。尽管如此,依然毫不犹豫的上片。

 

 http://s15/bmiddle/00688eyfzy73fa9t5fM8e&690

 

 http://s13/bmiddle/00688eyfzy73facDZi4dc&690

 http://s3/bmiddle/00688eyfzy73faftcAy12&690

      回到古道感觉后脖颈子总像有什么东西搞得我很难受,卸下背包弯腰低头,双手一呼撸好家伙残枝败叶一大堆黏糊糊的粘在皮肤上,清理完毕再给身体补充一点水分,这时候我发现今天又失误了,原本想在古井四周活动不愁饮水问题,而偏偏的这座千年古井竟然干涸的滴水皆无,我携带的两瓶矿泉也仅剩不足半瓶了,在这闷热天儿接下来的行程可能会更加艰难了。欸!先不管这些了趁着体力尚好赶紧拜访西方佛去者。
      从古道到西方佛念佛,这段行程没有任何难度。从中方佛路口向北约200米沿左侧山梁向上继而向南过两条沟后,平缓的山坡上一块略呈三角形的岩石上“念佛”二字成上下排列,字体朴拙,红漆描慕,旁边树枝上挂一标牌,上书“万佛堂村石造像”,很显然这是门头沟区文委的失误,错把该挂在万佛堂塔附近石刻造像旁的标牌张冠李戴的挂在这里。20156月的寻迹之旅由于天气原因我主动放弃了西方佛,半年之后的201629日继续我的寻佛之行,从此处向左上方沿小路走约200米,一座巨石横卧在小路右侧的斜坡上,巨大的白色“佛”字异常醒目。西方佛,我终于如约而至。

 

 http://s14/bmiddle/00688eyfzy73fajAQc5cd&690

 

 http://s16/bmiddle/00688eyfzy73fanqzjpdf&690

        整理图片和游记时面对“念佛”不免有些迷茫,何谓念佛?打开百度百科有这样一段文字“佛藏经念佛品云,佛告舍利弗。若有比丘教余比丘。汝当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唯爱涅槃毕竟清净。如是教者名为邪教。谓是正教而是邪教。舍利弗。如是教者名为恶知识。是人名为诽谤于我助于外道。亦为他人说邪道法。舍利弗。如是恶人我乃不听受一饮水以自供养。舍利弗。是念佛法断语言道过出诸念。不可得念是名念佛。舍利弗。一切诸念皆寂灭相。随顺是法。此即名为修习念佛。不可以色念佛。何以故。念色取相贪味为识。无形无色无缘无性。是名念佛。是故当知。无有分别无取无舍。是真念佛。”相信信佛之人一定懂得其中含义,但我反反复复读了N多遍仍是懵懵懂懂,故而原文照搬,不敢做任何解读。

        顺着万桑古道一路向北,过茶棚遗址后原始古道呈现在眼前,这是我最欣赏的一段古道 ,宽大平整的褚红色片石一路铺陈开去,人走在上面感觉非常舒服,有点开车走在宽阔的高速路上的感觉,心情豁然开朗。只是可惜这段原始古道太短了,在距离北方佛不足百米的小山梁处古道戛然而止,取而代之的是覆盖在古道上的所谓登山步道,我在之前的游记中已有感叹,在此不想浪费好心情,毕竟两尊北方佛还完好无损的伫立在他们原来的位置上,这是两尊紧临古道的摩崖石刻,游人本无需离开古道半步就可以领略北方佛的风采,北方佛字体颜色为蓝色,不知道是修步道时油漆工将刷步道栏杆的蓝漆顺带手描慕了石刻,还是有关当局慑于北方佛的威仪将步道栏杆的颜色改成与佛一样的蓝色,天知道!继续上图

 

 http://s1/bmiddle/00688eyfzy73faqujSw30&690

 

 http://s14/bmiddle/00688eyfzy73fat0UMt6d&690

http://s5/bmiddle/00688eyfzy73faupM8If4&690
         至此,除已经消失的东方佛2号外,九尊佛字石刻悉数到齐,接下来就是沿古道回到万佛堂过街楼,寻找南无佛石刻,也是此行最后一个摩崖石刻了。

        万佛堂过街楼位于古万佛堂村东口,过街楼上方“誓永不分爨”匾额向世人昭示着古人淳朴友善的优良品德和传统理念。

 

 http://s3/bmiddle/00688eyfzy73faywLya22&690

http://s7/bmiddle/00688eyfzy73faAZC5M56&690
过街楼东面北侧山坡下,南无佛(百度百科:南无是梵语Namo的音译,念成那摩,是保持原来古代的读音。现代广东、福建一部分地区,仍保持这个古音,它的意义是敬礼。今天印度人相见,互道那摩悉对,就是说:敬礼了)默默的横卧在路旁静观世间百态、人世炎凉。

 http://s7/bmiddle/00688eyfzy73faDV3Bsc6&690

 

 至此五方十佛寻迹之旅按照意愿圆满完成,返回到959公交车站,结束户外助手轨迹记录并保存,全程共8.2公里,请看经过编辑后的户外助手行程轨迹。

 

心中有佛佛即无处不在。谨以此文献给所有读到此文并与人为善的人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