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道德经第41章解读

(2018-01-08 09:20:27)
标签:

道德经

文化

把周易还给老百姓

分类: 道德经

道德经第41章解读

张武忠初稿2017.8.24

【原文】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纇(lei),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

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

【译文】

那么天下之士是如何复归于道的,可以分成“上士中士下士”三种情形。上士闻道,就会勤而行之笃守大道。中士闻道半信半疑,有时坚守不移,有时却又抛之脑后。下士闻道,则会哄然大笑。

下愚之士用世俗的眼光实在看不懂什么是道,所以才会嘲笑别人,如果不被嘲笑那就不足以称之为道了,故称“不笑不足以为道”。

正因为大道与世俗截然不同,所以古书上有这样的话,光明之道好似暗昧,前进之道好似后退,平坦之道好似崎岖,崇高的德好似山谷般空虚,本来洁白清白之德反而被当做污秽,遭受冤枉羞辱,最宽广的德好像还不足,建立德行不声不响好像是在做小偷,不断地返璞归真却被误以为生性多变。

最大的方形没有棱棱角角,最大的器物千锤百炼很晚才完成,最大的音调反而希声,最大的物象反而无形状。所以大道虽无边无际却不把任何角落遗忘,制作天下这个最大的神器却后其成而成,虽有大功却不高声宣扬,有光辉的形象却从不显彰。

大道生养万物悄无声息匿迹隐形,施予万物不求回报,造福万民不居功名,故称“道隐无名”。只有道,才会善于施为并成就一切,帮助万物兴盛成功。圣人治理天下,也要效法天道,就像贷款给人既不设高门槛也不收高利息,造福万民不居功名,故称“夫唯道,善贷且成”。

【解读】

41.1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老子将天下复归道之人分成三种,借鉴了《周易》中复卦的哲理。

《周易》第24卦是复卦,前一卦第23卦是剥卦,第22卦是贲(bi)卦。蒙受尘世间的污染,人的德行渐渐缺失,在贲卦中文过饰非,过度的虚华掩盖了本质的纯真,所以在剥卦中要剥除不善和缺陷,到了复卦就要复归天道本命。

复卦的六个爻(yao)将复道之人细分成六种情形,初九爻辞曰“不远复,无祇(qi)悔,元吉”,有错就改毫不迟疑,浪子回头金不换。六二爻辞曰“休复,吉”,“休”是高兴欢喜,欢欣鼓舞心情愉悦来复。六三爻辞曰“频复,厉,无咎”,错了又改,改了又错,频繁而复。六四爻辞曰“中行,独复”,得不到众人理解遭受别人嘲笑,一个人孤独而复。六五爻辞曰“敦复,无悔”,像大地一样品德敦厚,发自内心来复归天道。上六爻辞曰“迷复,凶”,迷失方向不来复,终招凶险之灾。

老子将这六种情形合并成三种,初九六二六五这三种人对应“上士”,“频复”的六三爻对应“中士”,嘲笑六四爻的人和“迷复”的上六爻对应“下士”。  

上士闻道之后,就会勤而行之笃守大道,故称“上士闻道,勤而行之”。《道德经》共有3个“勤”字,都是勤奋辛劳之义,第6章“绵绵若存,用之不勤”,第52章“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

中士闻道可能半信半疑,有时坚守不移,有时却又抛之脑后,虽反反复复,但起码一步步向道靠近,故称“中士闻道,若存若亡”。

下士闻道之后,则会哄然大笑,故称“下士闻道,大笑之”。得道有德之人的行为不是下士所能理解的,他们或者根本不懂,或者固执己见,或者故弄玄虚哗众取宠,或者压低别人是为了抬高自己。

41.2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纇(lei),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老子接下来详细描述世俗之人对“道”的误解。

为什么下士闻道而大笑,这是因为他们根本不懂“道”是什么。在上一章中,老子说“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既要往回反还要示弱变柔,这在世俗眼里简直就是傻子,能不遭嘲笑吗?

“夷”既有远得看不见的意思,还有平坦之义,第14章说“视之不见名曰夷”。“纇”读作(lei),本义是丝线上的疙瘩,形容道路的崎岖。“白”是洁白清白,“辱”是被冤枉平白无故遭羞辱,“建”是建立修养,“偷”是偷偷摸摸,“质”是本质,“真”是返璞归真,“渝”是改变,坚贞不渝矢志不渝。

自古以来这种情形比比皆是,正因为大道与世俗截然不同,所以古书上有下面这样的话。光明之道好似暗昧,是为“明道若昧”。前进之道好似后退,是为“进道若退”。平坦之道好似崎岖,是为“夷道若纇”。崇高的德好似山谷般空虚,是为“上德若谷”。本来洁白清白之德,反而被当做污秽遭受冤枉羞辱,是为“大白若辱”。最宽广的德好像还不足,是为“广德若不足”。建立德行不声不响,有点像是做小偷,是为“建德若偷”。不断地返璞归真,却被误以为生性多变,是为“质真若渝”。

15章和第22章也描述了得道之人的言行,第15章说“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第22章说“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众人皆有馀,而我独若遗。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似鄙”。

41.3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从大道引申到大德。

“方”是正方形,“隅”是正方形的四个角,四个边加上四个角统称“四正四隅”。古人认为天圆地方,大地是方形的,大得无边无际,所以看不见边角,故称“大方无隅”。

“器”是具体的器物,天下就是道所造的最大的神器,第29章说“天下神器,不可为也”,最大的器物千锤百炼很晚才完成,德需要长久积累才能厚德载物,故称“大器晚成”。

“希”是听不见声音,第14章说“听之不闻名曰希”,最大的音调反而希声,天不言其高,地不言其厚,故称“大音希声”。

最大的物象反而无形状,无边无际无始无终,故称“大象无形”。

所以大德与大道一样,虽无边无际却不把任何角落遗忘,是为“大方无隅”。制作天下这个最大的神器却后其成而成,是为“大器晚成”。虽有大功却不高声宣扬,是为“大音希声”。有光辉的形象却从不显彰,是为“大象无形”。

41.4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用贷款助人来衬托道德的伟大无私。

“贷”字从“贝”,与金钱货币有关,借入借出贷款放贷。人借钱给你一般要有条件,还要求利息回报,等你还不起钱时就要查封你的房子和车子。而道和德却不一样,善于付出养育你成就你,却不争功不争名,也不要求你回报他。

大道生养万物悄无声息匿迹隐形,施予万物不求回报,辅助万物兴盛成功,像是把自己隐藏起来默默无闻,故称“道隐无名”。圣人治理天下,也要效法天道,就像贷款给人既不设高门槛也不收高利息,无私无我造福万民不居功名,故称“夫唯道,善贷且成”。

在本章老子提到“贷”,后面还以“借契”和“收税”作比喻,第79章说“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契”是借款的收据和契约,“司彻”是国家税收部门来收税。

张武忠2017.8.24于北京。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把周易还给老百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