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道德经第34章解读

(2018-01-04 10:35:51)
标签:

文化

道德经

把周易还给老百姓

分类: 道德经

道德经第34章解读

张武忠初稿2017.8.22

【原文】

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译文】

大道犹如流水四处蔓延无所不至,弥漫围绕在我们身体的左右。但并不会像洪水那样泛滥成灾,不但上下左右可控,而且还辅助护佑着万物,故称“大道泛兮,其可左右”。

这水不正像是母体的羊水吗,母体子宫羊膜腔像衣服一样包裹羊水孕育着胎儿,母亲对腹中的胎儿小心翼翼百般呵护,新生的婴儿不管长成什么模样都视为掌上明珠,谁敢伤害孩子一点点都会跟谁拼命。

万物就像是在道母子宫里孕育的胎儿,所不同的是,万物依赖道而生,道却不说三道四横加干涉。万物取得了功绩,道却不占为己有。养育了万物,道却不以主人自居加以主宰。

道总是这样无色无声无形,没有任何欲望,好像它所起的作用很小很小,故称“常无欲,可名于小”。最后万物又回到它那里,它包容了世间万有,也可以叫做大,按说它该是多么的富有啊,但它却不把自己当作主人而肆意主宰,这又是多么伟大的境界啊,故称“万物归焉而不为大,可名为大”。

圣人也像道一样,始终不自以为伟大,反而彰显出它的伟大,成就了它的伟大,故称“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解读】

34.1大道泛兮,其可左右”,老子用水的四处漫流,比喻道无处不在。

“泛”字从“氵(shui)”,道如水流一般四处蔓延,像水汽一样到处弥漫。

“左右”有三层含义,一是方位上的上下左右四面八方,二是可控制,三是辅助护佑。

《周易》第11卦是三阳开泰的“泰卦”,描述阴阳相交天施地生天地通泰的极盛局面,孔子在泰卦《大象传》中说“天地交,泰,后以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孔子说,君王要效法天道营造通泰的人间盛世,像裁剪衣裳那样,依照上衣下裳的规格,裁制适宜的礼乐法规,既培养君子成才,又给民众增加财富,使之安居乐业国泰民安。“左”引申为“佐”,“右”引申为“护佑保佑”,而“左右”是从文王“后天八卦图”的左右方位引申出来的,在后天八卦图中,震卦在东位于“左”,兑卦在西位于“右”,震卦象征春天和打雷有“辅助帮助”之义,兑卦代表秋天丰收的喜悦和泽水的滋润,所以有“保佑护祐”之义。

《道德经》中共有三章提到“左、右”,第33章“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第79章“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各章节的“左右”意思略有不同。

那么“大道泛兮,其可左右”的完整意思就是,大道犹如水四处漫流无处不在,弥漫围绕在我们身体的左右。但并不会像洪水那样泛滥成灾,不但上下左右可控,而且还辅助护佑着万物。

34.2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老子把道比作母体的子宫,把水比作子宫内的羊水,并把道母和普通母亲进行比较。

本段话的关键在于正确理解“衣”字,大多数学者把“衣养”直接等同于养育生养,忽略了“衣”字,虽然勉强说得通,但韵味就差得太远了。

“衣”的本义是包裹披在物体外面的东西,“衣服”是后来的引申义,中医把胎盘和胎膜统称为衣袍,医学上给一些药丸包上一层糖称为糖衣。老子把天地的大气层比作是母体子宫的羊膜腔,把无处不在的道比作是子宫内的羊水,所以称之为“衣养”。

接下来老子将天地万物之母与普通母亲进行比较。母亲十月怀胎,每天小心翼翼,还不停地与胎儿说话,生下来后又百般呵护,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心怕摔了,谁要敢伤害自己的孩子,母亲会跟他拼命。而道作为天地万物的生母却不这样做,孕育生命而不说三道四,取得了功绩却不占为己有,生养了万物也不以主人自居。

2章“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第10章“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第51章“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在本章中老子稍微改动了一下,说“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

34.3常无欲,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老子用“小”描述道的作用微小,用“大”形容道的境界伟大,辩证地看待大和小。

万物在道母的子宫内孕育,道默默无语,永远是无色无声无形,也没有占有主宰的欲望,故称“常无欲”。没有任何欲望,其作用看似也很微小,故称“可名于小”。

但万物最后都回归于道,它包容了世间万有,也可以叫做“大”。按理说它该是多么的富有啊,但它却不把自己当作主人而肆意主宰,这又是多么伟大的境界啊,故称“可名为大”。

《道德经》中共有4个“无欲”,另三处是,第3章“常使民无知无欲”,第37章“无名之朴,夫亦将无欲”,第57章“我无欲而民自朴”。

老子在《道德经》中多次描述大小的辩证关系,共有58个“大”,有10个“小”字。

34.4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继续强调道和圣人为何伟大。

    前面20多章反复描述道的“大”,比如第25章说“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第22章说“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圣人也像道一样,始终不自以为伟大,反而彰显出它的伟大,成就了它的伟大,故称“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张武忠2017.8.23于北京。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把周易还给老百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