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艺术活动 《狂风暴雨变出来》---李莎
(2017-10-17 15:19:45)分类: 活动设计 |
小班艺术活动
教学理论依据:
皮亚杰认识发展论认为,知识不是被动的从环境中吸收的,也不是预先在儿童头脑中形成,而是通过儿童的心理结构与他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建构的。平时的绘画活动,一般采用画笔、纸张进行,作画形式有一定的局限性。本次活动教师利用刷子、棉签、手指等进行绘画,为幼儿创设、搭建良好的平台,是一次新的尝试、大胆的突破。带给孩子全新的感觉,是立体、生动鲜明的。小班幼儿对作画生活经验较少,根据教育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理论,精心设计本次活动,激发幼儿作画兴趣,使教师成为教育环境的组织者,是教育环境与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调节者和控制者。著名教育家陈鹤琴所倡导的“活教育”,指出在艺术活动中要陶冶幼儿的热情,启迪幼儿的审美感,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强调“手脑并用,文武合一”、“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活动中通过多种新颖的作画形式,引发幼儿的大胆想象、仔细观察,培养幼儿再建构的能力。不仅给孩子带来直接情感体验和视觉享受,也增强了孩子活动的趣味性,充分调动幼儿思维能力进行创造,同时也带给了孩子极大的乐趣。
课堂教学活动设计:
活动目标
1.感受不同的作画方式带来的快乐,激发作画的乐趣。
2.尝试用刷子、棉棒作画来表现风和雨。
3.学会欣赏自己和同伴的作品。
活动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不同的作画方式带来的快乐。
难点:尝试用刷子、棉棒等工具来表现风和雨。
活动准备
1.视频《狂风暴雨》。
2.刷子、棉棒、盘子、颜料若干。
3.桌子4张、小椅子12把、围裙12套、湿巾若干,画板1块。
活动过程
1.导入部分
观看视频《狂风暴雨》。
师:从动画中你发现了什么?天气怎么样?
2.基本部分
讨论:暴雨又是什么样子的?龙卷风是什么样?大树为什么倒下?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画一画,看看老师使用什么笔画的?
不一会,猛烈的龙卷风旋转而来(手拿棉棒),从四面八方,越过小河,拔起大树,卷走房顶。
——狂风暴雨就这样变出来了。
小结:孩子们!原来刷子、棉棒、手指都可以做画笔,画出想要画的画呀!想不想试一试!
(3)幼儿尝试作画
结束部分
活动延伸
把作品装饰到走廊,邀请爸爸妈妈一起欣赏作品。
课后反思
本节课,活动目标是感受不同的作画方式带来的快乐,激发在作画的乐趣,尝试用刷子、棉棒作画来表现风和雨,学会欣赏自己和同伴的作品。活动基本达成了预定目标,但对于幼儿探索兴趣的激发还有些欠缺。下面我将针对活动中出现的具体问题进行反思。导入环节,通过生动形象的视频,给孩子直观感受,整体效果较好。示范环节,通过教师示范和孩子尝试,让孩子对作画形式产生强烈的兴趣。作画环节中,孩子们自由创作,表达自己对狂风暴雨的认识。活动结束环节,通过让孩子们互相欣赏讲述,让每个孩子都有表达机会,避免个别孩子唱主角,其他孩子观望的情况。整体上来看,我认为今天这节活动课在活动设计上比较新颖,发挥了孩子主动性,激发了活动兴趣。但由于紧张,整个活动过程出现了很多疏漏,对于一些突发的情况缺乏必要的教学机智。因此,我还需要更多的锻炼,积累更多的经验,继续努力,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