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与整理例2》教学设计
(2016-06-12 10:17:48)
标签:
教学设计 |
分类: 教学设计 |
《分类与整理例2》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经历简单数据的手机、整理和分析的过程,学会用统计表表示数据整理的结果,体验统计结果在不同分类标准下的多样性。
2.能从统计的角度提出并解决与数据信息相关的问题,发展数学思考。
3. 组织学生参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培养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和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获得成功的体验。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根据具体内容按不同的标准对事物进行分类统计。
难点:根据统计需要,正确地分类收集整理数据。
三、教具学具
课件、小组合作学习单。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星期天的时候,老师去了趟动物园,发现他们正在进行争做“勤劳小少年”的大比拼活动,竞争非常的激烈,小兔和小猴遥遥领先。可只能选一只小动物,老师就给他们出了个主意,去他们的家看看谁整理的好就选谁。你们说这样好不好?(好)
首先来到小兔家,看看小兔家整洁的吧?他是怎么整理的房间呢?对,把同一类物品放在了一起,那我们给他打五颗星。再到小猴家看看,感觉怎么样?太乱了。你们能帮小猴把这些图形分分类吗?按什么标准呢?(形状)拿出学具纸,按形状分一分,涂一涂,再说一说他们的个数。(注意:数的时候要做好记号,以免重复或遗漏。)好,开始吧!
设计意图:通过“帮小动物整理房间”的活动,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利用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现在小猴的家整理的真整洁了,你们真棒!奖励一下大家,老师现在就带你们去春游,你们愿意吗?好让我们一起走进春游的行列!(打开动画)春天真是春游的好季节呀,看有这么多人!仔细观察,你能把上面这些人分分类吗?你们的方法真多,真是聪明的孩子!
那让我们出发吧,来到第一站----游乐园。那么多标准,我应该选择哪一个呢?为什么?我们继续往前走,又到了哪?现在我选哪个标准更合适呢?为什么不按大人孩子呢?对,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分类标准。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按照自己找出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统计,充分体会分类统计的必要性。
2、那上面这些人你想按哪种方法分类,数一数各有多少人?填在老师给你们准备的答题纸上,填好后和同桌说一说你的分类结果。(投影仪展示学生的不同填法)
刚才我们一起填写的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简单统计表。现在我们再来一起认识一下简单统计表,第一行表示分类标准,但要注意第一格不填写内容,因为我们还没有学习它的填法。第二行表示人数。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比较,让学生体会分类标准的多样性和计算结果的一致性。
再填写统计表你会了吗?刚才这些人我们按大人孩子、男女进行了分类并整理在统计表中,想一想还可以怎么分类?(左右)那你们能自己完成统计表的填写吗?在空表中试着填写一下。太棒了,自己都能独立的完成!那老师奖励一下大家,每人发一张奖状好不好?喜欢吗?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开始的时候我们帮小猴把房间整理的已经很整洁了,可小猴听说咱又学习了新知识,想让我们重新整理一下它的房间。并且这次还提了好多要求,你们有没有信心完成?(有)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小猴的要求。1. 如果把这些图形分成两组,可以怎样分?2. 请把分组的结果表示出来。并与同桌交流自己的分法。快点拿出你们的答题纸,想一想如何解决小猴的要求。完成的不错。
你们都帮小猴的忙了,那也帮帮老师吧?3.根据分的结果,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自由发言)太厉害了!看来咱班的学生都是乐于助人的好孩子。
4、再奖励给你们一些水果吧,可是在吃水果之前呀,要完成上面的问题,能做到吗?(能)
设计意图:延续例题的情境,让学生把单调的统计做活,进一步体验不同分类标准下分类结果的多样性。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好了,一节课的时间很快过去了,谁能说说你都学到了哪些知识?这节课的表现怎么样呀?看来大家收获很多,那让我们用学到的知识回家帮爸爸妈妈整理一下我们家,怎么样?(好)好,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