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幼儿早期阅读指导策略的实践研究
(2018-05-22 15:12:45)分类: 教育随笔 |
大班幼儿早期阅读指导策略的实践研究
摘要:早期阅读一般是指学龄前儿童凭借变化着的色彩、图象和成人的形象描述来理解低幼读物内容的过程。幼儿早期阅读活动,对其口语表达能力和思维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影响其个性发展和学习效果的要素之一,它有利于幼儿获得语言能力、提高其阅读能力和概括能力;有利于提高幼儿的自我调适能力;是幼儿了解世界的有效途径。早期阅读可以帮助幼儿早一些打开认识世界的窗口,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早期阅读的真正的价值不在于“书”本身,而在于阅读的过程。因此对幼儿进行正确的引导使他们一直抱有最初的好奇之心并产生喜欢的情绪,这对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可谓是“雪中送炭”。
关键词
:早期阅读
心理语言学家肯尼思.斯.古德曼指出:“阅读是一种选择过程,阅读是一种心理语言的猜测游戏”。幼儿早期阅读的指导没有固定的模式,但只要真正明白了幼儿早期阅读活动的内涵后就会灵活地安排了。大班幼儿的性格特点决定了在幼儿早期阅读指导的实践中可以选择的方式是因人而异并且多元化,如何将这些方式整合至最佳状态才是至关重要的。我通过自身的不断实践和不断的摸索,认为在大班幼儿早期阅读的指导活动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第一、采用新颖多样的阅读形式,因人而异地加以引导。
1、各种阅读资料可以交替使用
不同的孩子使用不同的图书类型时可以相应采取不同的指导方式,例如:大班的孩子可以进行自主阅读,并鼓励他们对阅读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提问,从而提高其阅读能力。另外,不同孩子的发展水平也存在着差异,有些孩子可能在早期阅读方面表现很好;有的孩子喜欢阅读,想象力极为丰富,但表达不够;有的孩子阅读习惯太差,影响了他的阅读水平。因此早期阅读不能采取“一刀切”的方式。在指导活动中可运用朗读感受、观察理解、故事表演、创编情节、改编游戏、自主阅读、讲做结合、讨论交流等方法,指导幼儿开展阅读活动,针对孩子不同的情况进行随机引导,这样往往能得到最佳的效果。另外,根据能力强弱结合的原则对孩子进行分组,组织他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阅读,这样能力较强的孩子能起到带头作用,能力强的孩子通过给其他孩子的讲解得到锻炼,相对差些的孩子经过同学的讲说也会从中学到知识,在给予适当引导的情况下,最终孩子们集体阅读能力得到提升,同时个人的阅读能力也会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2、利用多媒体工具开展更加生动的阅读活动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多媒体工具也早已成为开展教学工作的有力工具。在阅读活动中利用幻灯机、投影机、录像机、电脑等进行教学活动,目的在于激发幼儿兴趣,拓宽信息渠道,全面深入地理解阅读内容。多媒体工具具有图文并茂、声像结合、动态立体的特点,它经由直观生动的形象,使幼儿身临其境、深受其感,更能调动孩子多种感官,激发他们的兴趣。特别是对幼儿不能理解或有质疑的内容,多媒体提供了放大、定格的技术条件,有利于幼儿重点观察分析和思考。例如:在故事《一颗小桃树》的活动中,幼儿通过观看多媒体,对故事中小桃树的变化有了一个直观的、深刻的了解和认识。
第二、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
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把阅读活动建立在他们感兴趣的基础上,这是指导阅读的关键。
1、小图书阅读活动
幼儿对文字、书画符号特别感兴趣。因此,我们在讲述故事、诗歌时多以图画、文字相结合的方式,引起幼儿对图书的兴趣和联想,同时,还让幼儿知道老师讲的故事都是从书上学来的,书里有许多知识,激发他们阅读的愿望。在早期阅读的活动中,有很多的小图书《魔法奶奶的电话》、《大恐龙进城》、《云彩和风》等都是深受孩子们欢迎的。
2、与幼儿交流
幼儿的行为充满情绪色彩,极易受成人影响。成人与幼儿共同阅读,交流各自感受,谈论情节,回答幼儿的提问,可使幼儿在交流过程中加深对读物的理解,能启迪思维,积累语言,进一步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
3、鼓励阅读中的操作,为幼儿主体性发展提供可能
排图活动:教师为幼儿提供一套打乱顺序的图片,鼓励幼儿在看懂每幅图意的基础上,根据故事内在的逻辑规律、根据自己的理解分析,将图片按序排列。在亲自制作图书活动中,幼儿尝试做小画家、小作家,把自己想说的话、想做的事画成一页一页的故事,或从废弃图书上剪下自己需要的图片,幼儿口述后,请教师或父母帮忙配上文字,加上封面、封底,然后钉成一本图书,同伴间相互介绍、交流自己的作品。例如:在早期阅读《树真好》的活动结束后,孩子们发现了许多树的其他秘密,怎么办呢?于是大家一致商量,自己制作一本《树真好》的书,把发现树的秘密一个一个画出来,和同伴一起分享。就这样,一本大一班的《树真好》就这样诞生了。
第三、积极引导幼儿开展灵活多样的活动,为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提供丰富的养料。
老师要为幼儿提供一个“说”的机会。我们不仅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阅读的场所,当然也要为孩子们提供一个展示的机会,达到巩固的目的。在班级的语言区中,我根据幼儿的早期阅读材料,和幼儿一起创设了他们喜欢的场所,将季节的变化,动植物的生长规律、幼儿的日常生活、周围的环境与小伙伴、与阅读材料相结合,各类在活动中已熟知的小图书,让幼儿充分享受书面语言,或讲给其他小伙伴听,或一起讲故事,以此锻炼幼儿的胆量和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第四、为幼儿阅读提供广阔的环境。
1、向家长推荐优秀刊物,亲子共读
我在班级中开辟了“好书大家看”的区域,积极向家长推荐有儿童读物,并向家长建议每天与孩子共同学习,引导孩子共同读书,讲故事,朗诵儿歌等等。培养幼儿早期阅读的兴趣,家长充当合作者与幼儿共同阅读,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在墙面上开设“我的育儿心得”的征文展示活动,深受家长的关注。
2、利用多种空间,创设不同的阅读环境
不仅在教室中有幼儿喜欢阅读的图书,在幼儿园也有一个大大的图书室,这里面的图书是幼儿园为孩子们精心挑选的各种类别的幼儿图书,在这里孩子们真切地感受和模仿成人的阅读方式,同时也感受到了多种图书带来的不同的讯息,幼儿处在安静、明亮、优美的环境里,专心阅读,是提高幼儿阅读能力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
除此之外,采用多种不同的阅读方式,多角度加以引导。在一日活动中,老师可以开展各种竞赛和小活动,也可以很好地对孩子们进行早期阅读的指导。例如,在“新闻角”中开展“我来说新闻”、关注孩子感兴趣的新闻,剪辑下来,粘贴在孩子方便看到的地方,提醒幼儿利用休息时间去看看。发展幼儿阅读能力,并促进幼儿社会发展,扩大知识面。在“天气预报”中开展“小小天气预报员”、在阅读角中开展“我是故事大王”等活动。这些活动不仅锻炼孩子的阅读能力,而且使他们无形中拓宽伸向外界的“触角”,使他们更加关注外部世界,这些都是孩子将来立足于社会必不可少的能力。
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培根曾说过:“读书塑造人格”。孩子的性格、兴趣、理想、世界观的形成都与阅读内容有关。早期阅读是孩子今后学有所成的重要前提,而早期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龄前儿童良好的阅读习惯,让他们喜爱阅读,并得益于阅读,阅读能力是孩子日后学习知识的基础,一个人如能在童年时代培养起良好的阅读习惯,这个习惯就会陪伴他整个求学生涯并使他终生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