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进餐习惯的培养方式方法
(2018-01-10 09:27:26)
标签:
教育育儿健康 |
一、幼儿进餐中出现的各类问题主要有
(一)进餐时的不良情绪。进餐时孩子的情绪愉快,那么支配消化腺分泌的神经兴奋占优势,消化液分泌的增多,促进食物的消化,因此在进餐时让幼儿保持良好的情绪也是至关重要的。但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在快乐进餐的。
(二)进餐时的不良习惯。幼儿吃饭耗时,这还是较常见的。不仅影响了正常的进餐,且给大人带来了不便,对幼儿身体不利,究其原因,与幼儿吃饭时边吃边玩,边吃边讲话,东张西望等习惯有关。
二、培养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的方法
(一)合理组织,使幼儿有良好的用餐情绪
1.榜样示范法。根据小班“喜欢模仿”“爱表扬”的特点,我就利用集体的氛围感染,用情绪感染他们,为他们树立榜样。如:我班有一大部分幼儿不喜欢吃蘑菇,吃饭就特别慢,调羹在碗里里搅来搅去,嚷着不要吃蘑菇,面对这一问题,我一方面给他们讲自编的故事,让他们知道蘑菇对人的好处可多了,一方面故意闻了闻说:“哇,好香”,并作出很陶醉,很想吃的样子,并告诉他们老师最爱吃蘑菇了,不知道那些小朋友跟老师一样爱吃,并及时表杨,为他们树立榜样,幼儿的情绪一下子高涨起来,争先恐后地大口大口吃起来。
2、正确对待不同饭量的幼儿。根据各个年龄班幼儿自身的特点,正确对待不同饭量的幼儿。进餐时,对生病的、个别食欲不好的幼儿应为他们提供清淡可口的饭菜,不要强迫他们吃掉全部的食物。若幼儿长期饭量不大,但精神状态良好,应尊重幼儿本身的意愿,能吃多少就吃多少。
3、座位安排法。以前,为了老师的便于管理,我把因偏食而吃得特别慢的幼儿集中在一、二张桌子上,但效果不是很理想。后来,我改变了方法,把他们安排在要好又能吃的孩子在一起,这样,他们看到自己周围的好朋友吃得这么香,受到感染和鼓舞,渐渐也吃得快,吃得香了
4、家园共育、控制零食。一般在幼儿园里,幼儿是不允许吃零食的。这点主要出现在家里,许多家长都是由着孩子来,孩子的零食不离口,没有饥饿感。有些家长从孩子一起床就不断往孩子的嘴里添零食,特别是双休日,孩子想吃什么零食,家长就给买什么,造成孩子没有饥饿感。幼儿园应取得家长的配合与支持,采用节制法,对幼儿吃零食的量、次数有所控制、节制,少量吃的品种既要有精细的,也有“粗茶淡饭”时式的。如生吃蔬菜、瓜果之类。
5、物质鼓励法。对偏食、剩饭的幼儿我那怕是一点点进步,我都给予鼓励,发给孩子一朵小红花,小贴画、小卡片等,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促使幼儿改正偏食和剩饭的不良习惯。
6、创设温馨的用餐环境。幼儿园应尽量设在安静地带,有条件的可加设隔音墙[5]。餐室要有取暖和降温设施,在过冷、过热的天气应调节室温。餐室的清洁卫生一定要在饭前打扫干净,尤其应注意将玩具、教具收整齐;活动室兼做餐室的幼儿园,进餐时铺上桌布,设立屏风,会让幼儿感觉到活动室与餐室的区别,提高幼儿的进餐兴趣;播放优美舒缓的音乐。播放曲目应是幼儿熟悉的小夜曲、轻音乐、钢琴曲等;碗筷应注意大小合适,并力求美观、清洁、耐用,过于陈旧的餐具要注意更新。
7、逐渐加量的方法、增加孩子信心。逐渐加量坚持让孩子自己动手盛饭。一次性给幼儿盛太多的饭会让幼儿有恐惧感。生怕吃不下或吃得慢而受到责备。孩子对盛饭、添饭很感兴趣,每添一次都会很自豪,增加了孩子的信心。还有千万不能在进餐时对幼儿说:“你吃不吃,再不吃,就再给你添一碗。”“不吃完就别想玩”以免让幼儿形成一种观念——吃饭是阻碍活动自由的负担、吃饭是惩罚的工具。
(二)控制合理进餐时间
让幼儿自觉调整用餐时间,减少用完餐后等待的时间也是老师们一直倍感困扰的问题。在平时的观察中,对幼儿进餐环节中出现的边吃边玩、边吃边讲话、东张西望,我用了几个小方法,效果不错。
1、评选文明进餐员
例:我在主题墙上布置了一个评比栏,告诉幼儿:“吃饭好的孩子,名字就会跑到大红花里。如果不认真吃饭呀,名字会跑到△里。”我提出评选标准;名字在大红花里就是文明进餐员。孩子了们会尽力表现最好。孩子们都能自觉约束自己,齐友箔以前吃饭一直贪玩,自从评上文明进餐员后,再也没让老师督促过。他说:“我怕名字从大红花里跑掉。”看,只是一个评比栏,就有这么大的奇效,不妨一试。
2、小奖品的妙用
例:李琪瑞吃饭特别贪玩,需老师不停督促,我就有意识地在他盘子里放上一块小面包,说:“小面包在看你吃饭呢!吃完饭,小面包奖给你。”结果很有效,他不再磨蹭了,在规定时间内吃完了饭。以后,对于挑食或不专心的孩子我会用这种方法,有时在桌上放个小汽车、小奖品等,告诉他们吃完了就可以拿,效果真的不错。
此外,我们在日常教育活动中,对孩子物归原处、轻轻摆放物品、主动清洁环境等教育要求,都在时时影响着孩子的行为,与进餐教育互为补充,形成一以贯之的整体教育。我们在组织进餐时,灵活变换方法,孩子们进餐愉快,老师更是轻松愉悦,进餐成了一个轻松的环节。
三、总结
习惯的养成,需要教师和幼儿持之以恒的努力。成人细节上的一次疏漏,都需要用十倍的努力去弥补。保育老师在指导幼儿进餐时,就需要眼尖嘴快,抓住幼儿良好行为,及时予以肯定。同样,对于幼儿的偏差行为,给予一定的纠正。
总而言之,在幼儿园期的进餐教育,以小班为重点,逐渐形成相应的常规。而在中班则是巩固常规。到了大班时,就应该转化到自觉的行为了。我们希望每一个常规不是孩子的束缚,而是孩子在集体环境中形成的自觉行为,最终为其一生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我想孩子在成长中难免出现问题,我们老师能做到的不是训斥、埋怨孩子,而是从孩子心理特点出发,多动脑子想办法,用心去开启他们心灵之门,他们会敞开心扉接纳你,喜欢你。当然,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但通过各方面的努力,我想我们的孩子都能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并茁长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