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石文化”及艺术创作由来已久,有头有脸的作家多不胜数,但那都是沾着点边而已,若论诗文、绘画,藏石、玩石,赏石、论石等全面精绝的高手,还得要数“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郑燮)。他的诗文前已提及,瘦骨嶙峋的竹石绘画亦妇孺皆知,而其“石论”人们则知之甚少。此公不但完善了宋人的赏石观,还进一步阐明了“丑石”的审美本质。认为,石丑当“丑崦雄、丑崦秀”方臻佳品,“丑字则石之拮态万状皆从此出”。可以说,这个“丑”字才真正点醒了我,使得我在家院请石过程中,精确“选石”有了清晰的取向。
 
     
 
由此纵观中国赏石理论,从白居易到苏东坡,“丑石理论”逐步完善,经米芾“皱、瘦、透、漏”四字奇石观的精准概括,石头审美品质的判断标准已经相当丰富和具体。而郑板桥通过对苏东坡的观点进一步肯定和诠释,使石头审美标准更加明确和深刻了。联系元代王渊的《竹石集禽图》说“石令人隽,石令人古”,表明石头品评的审美探寻脚步,正在踏向更为广阔、深入的境域。
 
     
 
明清时代,园林艺术大发展,尤其是文人,总喜欢在山山水水间寄托情思,奇石文化由此进入前所未有的兴盛期,已知流传至今的奇石专著就有十多种。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明代林有麟的《素园石谱》、文震亨的《长物志》中有关章节、清代宋荦的《怪石赞》、沈心的《怪石录》等,一派多元共生、百花齐放的景象展现在人们的眼前,让人不能不对未来时代心存期待。
 
     
 
陈继儒在他的《岩栖幽事》中写道:“香令人幽,酒令人远,石令人隽,琴令人寂”。文震亨也在《长物志》中说:“石令人古、水令人远”……一个“隽”
字、一个“古”字,俊杰和永恒的意思,把石头的灵魂抓住了,也让它的“道德感”大为提升。石头作为杰出的永恒之物,每一块都意味着一个魅力四射的千古传奇,冷硬清瘦中,裹着不容侵染的世界,而人只有个病恶百出的须臾之身,以病恶对纯良,以须臾对永恒,瞬间看透人生道理,豁然开朗,站到了道德制高点上。文人们玩石,其实是在品咂人生及生命的苦味啊。
 
     
 
石头的“丑”是什么概念?可以理解在“皱”、“瘦”、“透”、“漏”中包含着“古”、“隽”、“幽”、“远”、“寂”等。当我凝视家院所请的每一尊“石翁”,以此心细度之,不免五味杂陈。而同样以此标准来观赏古今国画中的奇石,眼界顿觉非同一般。我知道画家以石入画,是有许多古怪讲究的,其中最根本的讲究,是要从内心真正对石头痴迷挚爱,达到面对苍茫世事感同身受的地步,这样才能将心中的块垒尽付笔墨,画出石头的命脉和精气神来。
 
     
 
享誉世界画坛的现代画家张大千爱石画石,更酷爱收藏奇石。他客居美国洛杉矶时,曾在海滩上发现一块宛若台湾版图的巨石,即视为珍宝,题名“梅丘”。移居台湾后,友人将这块巨石运到他在台湾的“摩耶精舍”,放在“听寒亭”和“翼然亭”中间。在张大千的故乡四川青城山,同样有“听寒”和“翼然”两亭,其间也有一块“梅丘”石。画家逝世后,人们将他安葬于“梅丘”巨石下,这正如他生前所吟:“独自成千古,悠然寄一丘”。
 
     
 
画家傅抱石自号“抱石斋主人”,更与石头有不解之缘,有人认为他名字的来历与石头有关,说他同情屈原“抱石怀沙”自沉汨罗江的悲壮结局,而他的女儿傅益瑶并不这样看,说父亲从小喜欢刻图章,常将石头放在腿上用刀刻,弄得身上血迹斑斑。她理解父亲取名“抱石”的初衷,更多是情抱石头,表明喜欢刻图章而已。傅老的两个儿子分别叫“傅小石”、“傅二石”,横竖是个“石”。
 
     
 
爱石的当代画家中,还有一位是程瑶笙。他曾在上海五马路古玩市场闲逛,买下一块“供石”,高三四米,玲珑剔透,喜欢得不得了,立马雇一辆人力车,兴师动众将石头拉回家,废寝忘食盯着石头看,一看就是几天。几天后,另一位“石痴”——著名画家吴昌硕来访,看到这块石头,也喜欢极了,说:“好东西应该大家玩,不能独享……”然后又雇了一辆人力车,把石头运到自己家中,关起门来玩赏。直到吴昌硕要搬家,才恋恋不舍地将石头送还给程瑶笙。据说程瑶笙如见久别重逢的恋人,守着那块大石头,再也不愿离开。
 
     
 
当代著名画家叶浅予集石成癖,同样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他到香港办画展,在香港画家张玲麟家看到一块芝麻石,就握在手中把玩许久不忍放回去。张玲麟见他这么喜欢,便一闭眼一跺脚仍痛割爱,将那块在明妃故乡香溪急流中冒险寻得的爱物,送给了老朋友。这个叶浅予原是个“石头控”,见了好石头走不动路。在他的画室里,广西红水河的带叶纹卵石、长江三峡丰彩石与芝麻石,古巴海岸的珊瑚石,甚至南极的石子,应有尽有,简直成了奇石博物馆。直到有了张玲麟的这块石头,叶老才说“死了以后可以闭上眼睛”了。
 
     
 
法国著名作家雨果曾形容失火前的巴黎圣母院是“巨大石头”的交响乐。他认为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建筑物上每块精心堆砌的石头,都是美妙的音符,它们因不同的搭配组合,奏出各种乐曲。其所揭示的虚实、轻重、瞬间永恒等哲理内涵,与中华文化异曲同工,人生启悟和指导意义,也是一言难尽。
 
 
香令人幽,酒令人远
石令人隽,琴令人寂
皱、瘦、透、漏
古、隽、幽、远、寂
 
   
 建筑物上每块精心堆砌的石头,
   
  都是美妙的音符。
   
  它们因不同的搭配组合,
   
   奏出各种乐曲。
石头作为杰出的永恒之物
每一块都意味着
魅力四射的千古传奇
(谢谢观赏)
							
		 
						
		加载中,请稍候......